老子故里到底是在河南鹿邑還是安徽渦陽,你怎麼看?

唐風宋雨


中國人喜歡爭名人故里,最有名的是南陽與襄陽爭諸葛亮故里。諸葛亮躬耕地在現在的襄陽,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老子的故里完全是一筆糊塗賬。

首先我們看《史記》中司馬遷是怎麼說的:“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春秋時期的苦縣到底是哪裡,現代人沒完全弄清楚,所以有河南鹿邑與安徽渦陽的爭端。但是別急,接著往下看《史記》:

或曰:老萊子亦楚人也,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與孔子同時雲。蓋老子百有六十餘歲,或言二百餘歲,以其修道而養壽也。自孔子死之後百二十九年,而史記周太史儋見秦獻公曰:“始秦與周合,合五百歲而離,離七十歲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隱君子也。”

你看司馬遷也不確定老子到底是誰,他在老聃之外,又提出了兩位老子的人選:老萊子和太史儋。最後司馬遷說:世人不知道到底誰是老子。認為老子是一位隱君子(不是癮君子),所以身世才如此神秘。

老子是我國的偉大思想家,代表了我們祖先的智慧。河南鹿邑也好,安徽渦陽也好,都是人們對於古代那位偉大思想家的紀念,沒必要非得爭出個是非來。



夢露居士


我以為老子故土在河南省鹿邑縣

最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一個道人點著了鹿邑、渦陽兩縣爭老子故土的烽煙,一場繼續近20年的紛爭由此拉開序幕。

河南省鹿邑縣是老子出世、傳道授業解惑的當地,境內的太清宮、明道宮是老子出世、講學的兩大景象。而明道宮裡的老君臺,則是鹿邑縣一處獨有的景象。老君臺,為老子修道成仙飛昇之地,故初名“昇仙臺”“拜仙台”。建於漢代,盛於唐代,屢次毀於兵亂,後歷代修葺,已有2000多年前史。臺高8.84米,臺底面積765平方米。山門下青石臺墜32層,加上正殿前一層,恰為33層,正契合老子升33層彼蒼之說。

沿著狹隘幽長的鹿邑大街行走,不知不覺間已是汗流浹背,偶遇老者,鹿邑悠遠的故事便從他們的口中娓娓道來,倍感親熱。一個傳說使我對鹿邑有了新的知道,鹿邑本來的姓名叫苦縣、真源縣。相傳孫悟空在大鬧天宮時悄悄解開老子青牛的牛韁繩,而青牛早有歸鄉之意,便直奔故土而去,老子得知後便到人世尋覓青牛,到真源縣境內,在鹿群中看到一頭似鹿非鹿的動物,置疑它是青牛所變,老子伸出食指照鹿群一劃,長出一圈城牆來,只在東門開了個豁口,老子守住豁口一個一個查看,青牛不得不現出原形跟老子回來天宮。後來,人們從低窪的真源縣遷到這座空城來,為留念老子圈鹿而稱“鹿邑”。老者的解說使我如痴如醉,心靈登時清涼許多。

  仰視矗立在老子文明廣場的老子塑像,我腦海裡浮現出求學時師長對老子的介紹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時期楚國苦縣曲仁裡(今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鎮)人,我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其時雖懵懂年少,但這幾句話卻淌進了我的血液,無時無刻不升騰著我的毛髮。這尊老子雕像是世界上最大的廣場雕像,偉哉,老子;壯哉,老子。老子之前,無一“老子”。老子之後,更無“老子”。老子遂終為天下第一矣。老子的雕像高27米,八角形基座高6米,由365塊萊州花崗石構築而成。仰望著巨大的老子雕像,人們好像正在享受著這位智者“謙下貴柔”“不爭無為”的厚意擁抱。老子雕像道骨仙風,飄然猶龍,我的敬慕之情情不自禁,他慈祥、大度,正經、天然,賦有才智,一起又很親熱,似乎正在傳達他那“無為而治”的《品德經》,指引人們領會六合之精氣。

 有人曾說,“皇宮看故宮,道宮看太清”。進入太清宮後,跟著人流來到東南角,不難發現兩塊滄桑的石碑挺拔地站在那裡。它們分別是大宋時期的“重修太清宮之碑”和唐朝時期的“品德經注碑”。兩碑年代久遠,藝術價值不容小覷,碑身風雨剝蝕嚴峻,令人嘆氣。但碑上依稀可見的書法關於文字愛好者值得細心酌量品嚐一番。

  夏天的風無力地吹著“太極殿”門前的兩棵古柏,樹葉懶散地晃動著,用手接觸衰老的樹幹,不經意間會發現它們的紋路大相懸殊:一左旋,一右轉,“天左旋地右轉”,這不是標誌著太極圖的陰陽二氣嗎?趴在望月井的井沿,甘洌的井水映出太清宮天空一動不動的白雲,呼喊出水利萬物而不爭的深重。走進太極殿,老子端坐在富麗堂皇的 “太極殿”內,笑迎八方遊客。 老君臺大殿內是老子漢白玉雕像。

大殿前香火鼎盛,香客焚香川流不息,殿前壁上嵌有奪目的“猶龍遺址”“品德真源”“孔子問禮處”明代碑文三方,殿左前方有鐵柱一根,跟太清宮太極殿前的相同。臺上的13株檜柏,相傳是唐柏,是老子的13位弟子轉化而成,在這裡常年陪同老子。現在的唐柏已不是生氣勃勃了,它們乾燥的枝幹化作了道家的前史文明供後人敬仰。老君臺大殿的東側牆壁上留下了累累彈痕,這是日本侵犯我國留下的不可磨滅的依據,但是日軍發射的13發炮彈,全都成了啞彈。這其間的玄疑微妙只能說是老君爺的保護吧!


唐風宋雨


老子故里之爭由來已久,至今也都沒有得到徹底的解決,主要的爭議就在於老子到底是河南鹿邑人?還是安徽渦陽人?

雖然有爭議,其實大多數史學家都認為老子是河南鹿邑人,而我個人的觀點則是:老子的確是鹿邑人,但在渦陽有過短暫的活動。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先來了解下鹿邑的歷史,地理位置阿,經濟發展阿等等我就不囉嗦了,我們就單從鹿邑的名字來初步瞭解。

首先鹿邑是一個省直管縣,歷史上鹿邑曾換過三次名字,分別是仙源,苦縣,真源,這些名字都和道家的某種理念文化有關。曾有八位皇帝來鹿邑進行朝拜老子,其中就包括唐太宗李世民。

鹿邑有兩個關於老子的景點,是國家4A級旅遊景點,分別是明道宮和太清宮,其中太清宮是老子的故居,而明道宮中則有處昇仙臺,相傳老子就是在此得道昇仙的。


而且據說當年日軍入侵鹿邑縣城時,曾嚮明道宮的昇仙臺處連發好幾發炮彈,結果無一爆炸,瞬間把日軍嚇得屁滾尿流,進城後一看是老子的“地盤”,立刻跪下磕頭贖罪,目前景區內還有殘留未爆的炮彈。


2011年11月,經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組織專家實地考察論證,報中國文聯審批、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宣傳部備案,命名河南省鹿邑縣為“中國老子文化之鄉”,並建立“中國老子文化研究中心”。

而且”老子故里“稱號還是原黨和國家領導人李鵬親自所題的詞。

所以,我個人認為老子是河南鹿邑人,而非安徽渦陽人,由於兩地距離較近,老子有可能只是在渦陽短暫的活動生活過而已。


夫子遊世界


記得好像回答過這類問題。

司馬遷的《史記》說:“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此外關於老子究竟是誰,是哪裡人氏再沒有更重要的信息。

道教的興起,使鹿邑成為“道教神仙”老子的發祥地。而真實的老子是誰,祖籍哪裡是個說不清的問題。即便是《史記》提供的不準確的“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現在也找不到對應的地方。寫《道德經》的老子那個時間段,楚國的地盤和河南的鄭國等諸侯國沒什麼交集。

一個誰都說不清的人怎麼能有說得清的家鄉呢!

傍名人傍大款之風到了三十多年,現在傍神仙老子的故里在哪之爭必然不會有結果,有意義嗎!


陳廣逵


央視報道過,大家看吧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14e33bb6a77067055cd3570fb252d999\

天道TD


安徽渦陽老子故里,渦陽是老子出生的地方,(修成於河南鹿邑)出生時九龍噴泉,九龍從天而降形成現在的九口井,(九口井經考古挖掘保存完好)

“安徽渦陽 道教之源”。現已是經國務院批准的國家溼地公園。就在老子廟前。渦陽隸屬亳州市,安徽西北部,亳州是曹操、華佗的故里,渦陽老子故里,蒙城莊子故里!歡迎大家前來旅遊……


初見如夢


根據本人十幾年研究,這兩個地方都是老子故里。因為歷史上有兩個人被尊稱為老子。

第一個老子,姓老名聃,春秋末年周王朝太史。《史記》有載,孔子問禮於老聃,“於周則老子”。老聃晚年歸居“沛”,這個古代的“沛"春秋屬陳國,位現在的安徽亳州渦陽一帶。

第二個老子,姓李名耳,戰國時期周王朝太史。《史記》有載,李耳是楚苦縣人,即現在的河南鹿邑。李耳在周王朝沒落時,獨自西出函谷關前往強盛的秦國,並應關尹請求編著了世界思想鉅著《老子》,後人便稱之為老子。李耳兒子為魏將,《史記》“老子傳”錄其家譜。

所以,兩地沒必要再爭,兩個“老子”都是偉大的思想家。多讀讀古籍,還能找到更多證據,篇幅有限,不能更多列舉。


邢臺老檀


鹿邑還是渦陽?陝西人你能消停不,拿著牡丹去挑撥洛陽與菏澤,拿著諸葛亮去挑撥襄陽與南陽,還好河南沒有大熊貓,否則我們與四川也得幹起來!


天賜YY鬼魅


老子明明是鹿邑的,有兩千多年曆史,受八餘位皇帝祭拜,是中央官方以及民間文化組織承認了的,可自打上世紀90年代臺灣的渦陽籍道士捐款後,渦陽自此說是他們的,這就要來分一杯羹,嘖嘖嘖,一切都是有歷史依據的。也許渦陽人接受不了,這可以理解,換誰都一樣,但是事實就是事實,不信可以多查查資料。


阿嘞斯頓


我認為是鹿邑。老子姓李名耳。李氏,原為皋陶之後,皋陶為舜的理官,相當於國家的司法部長,後代世襲理官。因理官為國直諫肘王,肘王殺害李利貞之父,消息從宮裡傳出,其母契和氏帶理利貞逃難,又飢又餓,吃李樹的果子救命,為保命,感謝李樹的救命之恩,改李氏,逃到苦縣,即鹿邑縣,住下。李氏後遷往隴西。李氏再遷往各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