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包蟲病綜合防控

包蟲病又稱棘球蚴病,由帶科、棘球屬絛蟲的中絛期幼蟲-棘球蚴寄生於羊、牛、駱駝、豬、人及其它動物肝和肺等器官中所引起,是一類重要的人獸共患寄生蟲病,對人民群眾的健康和畜牧業發展危害極大。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將此病列為B類動物疫病,我國列為人畜共患二類疫病和16種優先防控疾病之一。

一、發育過程及流行特點

犬科動物為終末宿主,羊、牛等動物是中間宿主。寄生於犬科動物小腸中的成蟲發育成熟後,其孕節和蟲卵隨糞便排出,汙染草場、土壤、飼料、水源、畜舍等。蟲卵被家畜或人等中間宿主吞食後,卵內六鉤蚴孵出,鑽入腸壁,隨門靜脈進入到肝、肺等組織,約經5個月發育成為棘球蚴。動物的包囊被犬吞食,其頭節在犬的小腸經3~10周發育為成蟲。宿主體內的成蟲可達數千條,每個孕節中含蟲卵100~1500個,而每個發育良好的棘球蚴囊內含有多達200萬個原頭蚴,所以一旦感染後果很嚴重。在乾旱多風地區,蟲卵隨風飄揚,也有經呼吸道感染的可能,人感染主要與環境衛生以及不良衛生習慣有關。

二、發病特點及臨床症狀

家畜輕度感染或感染初期症狀一般不明顯。成蟲對犬的致病作用不明顯,甚至寄生幾千條亦無臨床表現。幼蟲在家畜體內大量寄生過程中,會壓迫所寄生的臟器及周圍組織,引起組織萎縮和機能障礙。肝臟寄生時能導致消化失調,出現黃疸,肝區壓痛明顯;肺臟寄生時會出現咳嗽、喘息和呼吸困難。代謝產物被吸收後,使周圍組織發生炎症和全身過敏反應,嚴重者可致死。病畜還常表現出採食量降低,被毛凌亂,營養失調,反芻無力,身體消瘦等症狀。包蟲病目前尚無特效治療方法。人的棘球蚴感染多采用外科手術摘除;動物可試用阿苯達唑(丙硫咪唑)或吡喹酮治療。

三、預防措施

1.掌握包蟲病的流行範圍和程度。根據行政區劃,全面開展畜間包蟲病流行病學調查工作,並通過實驗室犬糞監測、成年家畜血清學監測及屠宰家畜臟器檢查等方式,弄清不同家畜的感染率及感染強度,及時評估疫情發生風險,提高包蟲病防控工作的針對性。

2.加強犬的管理。認真做好家犬的登記建檔管理。有條件地區採取多種措施控制犬的數量,並捕殺流浪犬。終末宿主(犬)驅蟲工作是切斷包蟲病病原循環鏈的關鍵,要確保家犬的定期驅蟲工作,保證犬一年至少驅蟲8次,最好能做到“犬犬投藥,月月驅蟲”。驅蟲藥物最好選擇吡喹酮,驅蟲期間犬隻拴養,犬驅蟲5d內的糞便進行深埋或焚燒等無害化處理。

3.家畜免疫注射。包蟲病嚴重流行地區,也可以給家畜(羊)進行免疫預防接種包蟲病基因工程亞單位疫苗。

4.重視消毒滅源工作。對包蟲病流行區,應用消毒液噴灑或火焰消毒的方式,開展規範消毒。特別是在犬驅蟲後拴養期間,除對所收集犬糞進行深埋或焚燒無害化處理外,對飼養環境進行徹底消毒,防止棘球絛蟲卵汙染環境。

5.加強檢疫監管,切斷傳播途徑。動物衛生監督部門要加強對屠宰企業的檢疫監管,發現病變髒器,嚴禁出售或未經處理直接飼餵犬隻,在屠宰場對病變髒器全部實施無害化處理(高溫高壓、焚燒或深埋)。嚴禁在屠宰場和飼養場內養犬,並防止犬進入。

6.強化組織領導,保障防控經費落實到位。包蟲病危害極大,各級政府應當高度重視包蟲病防治工作,把包蟲病防治工作作為重要民生工程來抓,強化分級管理,明確目標責任,完善考核機制,實施問責制、追究制、約談制。政府要積極協調畜牧獸醫、衛生等多部門密切協作,統一行動,聯合防治。

省(自治區)、市、縣各級政府要及時足額撥付包蟲病防控專項經費,保障基層穩步開展流調、監測、犬驅蟲等各項包蟲病防控具體工作。

7.強化科普宣傳和健康教育。各級動物防疫人員採取多種形式,包括出宣傳掛圖,電視講座、辦培訓班等,對社會相關人群宣傳包蟲病的流行過程、危害和防治知識,積極引導健康、衛生的生活習慣,構建全社會共同參與包蟲病防治的良好格局。

王志強 張娟/內蒙古化德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