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秦岭环线旁的古骆国遗址

周至秦岭环线旁的古骆国遗址

文物保护碑

骆峪国(骆峪),历史上它曾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第三个儿子骆明的封地,史称"古骆国",古骆国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源头。也是中国帝圣大禹祖父封国及其上游即中国姓氏朝代的源头,这里有面积四平方公里的骆峪水库,古骆国王城遗址,古骆国皇城遗址距今已有4200多年的历史。

骆峪称谓始于骆明,据《皇帝谱系》载,骆明是轩辕皇帝的第三个儿子,是鲧之父,禹之祖,大约在公元前2200余年,黄帝通过战争结束了氏族部落之间的争斗,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广大地区,为了巩固新生政权,皇帝把自己的儿子和有功人员共70余人,分派到自己统治范围的其他地方,建立了70多个小国家,骆明被派到骆峪建立了"骆峪国",骆峪因此而得名。

周至秦岭环线旁的古骆国遗址

环山路上的指示牌

骆峪处于秦岭褶皱带因多次褶皱、断裂、上升造成了骆峪风景名胜区山体高大,峭壁悬崖分布普遍的自然景象,它还处于我国南北的分界线上,所以这里就自然形成南北过渡、东西交汇、垂直分布、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是一个尚未开发建设风景名胜的处女地。

沿途历史遗址

【古骆国遗址】是古骆国王府的所在地,位于现骆峪水库西侧,三面临水,一面接陆,城呈方形,占地面积约10余亩。史载多次重修,现城墙犹存。

【老庙台遗址】传说是骆明墓地,墓地建在进入山区的第一个小山头,历史上建有庙宇,当地人称“老庙”,现庙已毁,遗址尚在。

周至秦岭环线旁的古骆国遗址

骆峪水库

【白马祠遗址】传说是鲧在骆明时期一处活动场所,据《山海经·海内经》载: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系鲧也。位于骆国古城的东北,现为水域,遗址不存。

【禹谷】传说是大禹的出生之地。位于现骆峪水库东侧,是一条山谷,原称东骆峪,谷内流水潺潺。

【龙洞、龙泉】位于距禹谷一里之遥的小山头,洞口一人可侧身而过,洞内可容4--5人席地而座。洞壁爪痕迹清晰可见。山下龙泉,终年清流不息,现为人畜饮用水源。当地传说大禹出生时,该山被红光笼罩,雷声大作。过后,山上出现龙洞、龙泉。

【比干墓】位于峪口东侧的高山顶,传说是商代比干之墓。

【箭豁岭】位于峪口西侧的山巅,从山下远眺,蓝天下山脊的剪影勾勒出一条斜直的线条,在线条的中部,出现了一个小小的缺口。传说周亶王因北方人丁兴旺,人才辈出,是风水宝地,而南方人烟稀少,人民困苦,认为需要把北方的脉气引向南方,遂一箭在该岭上射个缺口,从此,北方的脉气流向南方。当地有周亶王斩龙脉的传说。

【姜维台】位于骆峪水库西侧的高岭。据《三国志·蜀志·姜维传》载,公元257年,蜀姜维为讨伐曹魏,兵出骆峪,经沈岭(今神灵),于高台之上与魏渭河南岸长城戍相望,寻找战机,后人遂称此岭为姜维台。

【大麦场栈道】在今二道湾桥的东西岸,东岸有在巨石开凿的孔14处,西岸有4处。

【七里关栈道】位于今七里关营林站骆峪河西岸,有圆柱形石条,上蓬石板,保存完整。

【立碑子栈道】位于碾子坪村西南4.5公里的骆峪西岸,距河床高约8米,长25米的石崖上存栈孔18个,间距不等,桩长1.23米,直径0.14米,与崖壁呈1500夹角。现栈道上面仍可过人。

【夏家沟口道】位于碾子坪村南2.5公里,有石孔63个,孔有方形、圆形,孔直径0.12米,深0.26米。

【偏桥栈道】位于茅草村北3公里,有孔7个,架有石条。

周至秦岭环线旁的古骆国遗址

骆峪水库

【古铜矿遗址】位于碾子坪村,是唐初太宗李世民派大将尉迟恭开矿炼铜,制造兵器的地方。现随处可见炼过的矿渣,碎石的碾、石窝至今尚存。

【银洞湾】位于营林站北的悬崖上,崖壁洞数眼,深不可测,传说为古人在此处掘银。

【摩崖石刻】峪内有石刻数十处,其字体有篆、隶、楷书,年代跨度大,由于年代久远,大部分字迹不能辨认,有些依稀可辨,均刻于山石之上。

【孙膑洞】位于小落岔侧的半山腰,半壁一洞,深约6米,洞内有石炕,炕上有人盘腿打坐的痕迹。相传孙膑在此修炼,写成《孙膑兵法》。

【二郎担山】位于鹰扑崖北侧,山峰半腰处豁然一洞,洞呈椭圆形,似有物将此山穿透。相传天神杨二郎担山经过此处,此山挡道,遂射一箭将山洞穿。

【系马桩】位于系马桩,有一山峰,圆柱形,独立于群山之中,传说是某神仙途经此处的拴马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