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一招釜底抽薪,运用的妙不可言,让自己从被动变为主动

鬼谷子曰:不可治,则抵而得之;或抵如此,或抵如彼; 或抵反之,或抵覆之。

意思是:如果已经不可挽救,破旧立新,建立新的体系。或者用这种措施治理,或者用那种措施治理;或者使它返回到原来的状态,或者推倒重来。

诸葛亮一招釜底抽薪,运用的妙不可言,让自己从被动变为主动

当然,釜底抽薪是一种有风险的策略,在谈判中必须要能随机应变,抓住对方的弱点给予打击。出色的说服者常常着意寻找对手的有关弱点,狠狠一击,使对方的锐气顷刻消失,束手就擒。

所谓有关的弱点,是指对手论点上的错误、论据上的缺失、论证上的偏颇或其本身性格、行为、感情上的各种局限。

运用釜底抽薪策略解决僵局的前提是:双方利益要求的差距不超过合理限度。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对方才有可能忍痛割舍部分期望利益,使谈判继续进行下去。相反,如果双方利益要求的差距太大,只靠对方单方面的努力与让步根本无法消除差距时,就不能采用此策略,否则就只能使谈判破裂。

诸葛亮一招釜底抽薪,运用的妙不可言,让自己从被动变为主动

需要指出的是,这一策略不可轻易随便地采用。但是,当谈判陷入僵局而又实在无计可施时,这一策略往往是最后一个可供选择的策略。在做出这一选择时,我们必须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否则就会显得茫然失措。切忌在毫无准备的条件下盲目滥用这一方法,因为这样只会吓跑对方。

另外,在整个谈判过程中,我们应该严格地遵守商业信用和商业道德,不能随意承诺,一旦承诺就要严格兑现。因此,如果由于运用这一策略而使僵局得以突破,我们就要兑现承诺,并在日后的执行中,充分合作,保证洽谈协议的顺利执行。

二诸葛亮初到江东,作为弱国的使者,而且独自一人,看上去势单力孤。江东的那些欺软怕硬的谋士们,倚仗着坐在家中,人多势众,一个个盛气凌人。

诸葛亮一招釜底抽薪,运用的妙不可言,让自己从被动变为主动

诸葛亮决心先打掉他们的气焰,所以出手凌厉,制人要害,像张昭这样的江东首席谋士,凭他的嚣张气势,也不过勉强与诸葛亮周旋了三个回合。

他突出的弱点是主张降曹,投降是既无能又无耻的表现。诸葛亮瞅准这一点,在历数刘备一方怎样仁义爱民、艰苦抗击曹操之后,话锋一转:“盖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

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这样就一下子点到了张昭的痛处,使他再也不能开口。

张昭以下的虞翻、步骘、薛综、陆绩、严唆、程德枢之流,都是上来一个回合就翻身落马的。如薛综与陆绩出于贬低刘备,抬高了曹操的身份,这就犯了当时士大失阶层中的奥论大忌。

诸葛亮一把抓住这点,斥责他们一个是“无父无君”。一个是“小儿之见”,说得两个人“满面羞惭”,先后“语塞”。

严唆与程德枢完全是迁腐儒生,一个问诸葛亮“适为儒者所笑”,诸葛亮尖锐地指出:“寻章摘甸,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小人之儒……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甚至屈身变节,更为可悲。准确有力地击中对方的弱点,使对方垂头丧气,理屈词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