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差点就以为我也买得起Dior的马鞍包了

7月20日,著名奢侈品品牌Dior在自己的官方微博中,发布了最新一季马鞍包的宣传短片,短片一经发布便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便是那支引发了不少争议的新款马鞍包宣传视频。整个视频虽然不长,但短短30秒的时间已经足够“辣眼”。视频中,这位并不眼熟的女主角是香港小姐李文煊,只见她身穿灰色立领针织衫搭配黑色短裙径直走进Dior专柜,专柜售货员将最新一季马鞍包小心翼翼地交到了女主角手上。拿到马鞍包的女主角,立刻试背了起来。左照照右看看,面对着镜子不停的变换着pose,俨然一副非著名网红喜提马鞍包的面孔。随后女主角拎包上楼,只留下了她那淘宝爆款般的背影,至此短片结束。

淘宝爆款般的搭配、刻意摆拍的pose、毫无高级感的女主角、拜物的产品表现,土味十足的Dior新品宣传视频就此诞生,Dior到底怎么了?

远不止土味十足

近两年的Dior,无论是大到选择中国地区品牌、新品代言人方面还是小到这次的新品宣传片上,都惨遭网友嫌弃,直呼土的掉渣!甚至说到Dior就联想到了“土味十足”,说到“土味十足”就不得不说起Dior在中国市场的年轻化战略。

年轻人都爱社交媒体,扼住社交媒体就能俘获年轻人的心吗?

Dior自然知道社交媒体在年轻人中间的重要性,充分发挥社交媒体的作用,是Dior年轻化必不可少的一步。以这次土味马鞍包宣传短片为例,Dior将自己的官微作为了新款马鞍包的首发阵地。短片发布至今在微博上已获得430万的播放量,转发过万、评论也接近了万条,大大超过Dior官微的日常水平。但短片一经发布,Dior的微博就沦陷了,评论区骂声一片,Dior的马鞍包在一片骂声中成功引起了你的注意。

这些“小花”气质略逊一筹,却能吸引足够多的年轻流量?就像启用Angelababy和赵丽颖当作品牌代言人时一样,短片中女主角的气质与Dior自身定位确实不符。不仅名气不大,官方资料也不多,唯一值得被选中的原因,大概就是微博认证中那个蹩脚的“时尚达人”的称号。除了短片中的女主角外,Dior还发布了主播Linda和杨采钰身背这款马鞍包的照片。新款马鞍包照片还遍布了在欧美国家不少知名时尚博主的Instagram中,可见是一场有组织有策划的全球性“网红”宣传活动。虽时尚博主质量实属不高,但在数量上也算占据时尚圈的“半壁江山”。此次马鞍包宣传范围很广,不难看出Dior是想靠数量取胜,吸引更多流量,但显然忘记了宣传内容和宣传调性的重要性,宣传品味不复存在。

与其说Dior的高端定位已逐渐模糊,原有客流也在随之不断流失,不如说Dior是为了顺应了千禧一代的潮流,改变了往日高冷的品牌战略,从上至下确定了走向年轻化的路线,只是为了讨好年轻人,Dior在年轻化的道路上越跑越偏,开始愈发的远离了初衷。

重温昔日品牌形象

这次的土味宣传片确实违背了Dior的一贯调性。回看往昔,创立至今Dior曾请来奥黛丽•赫本、玛丽昂•歌亚迪等多位极具雍容形象的代言人打造出了Dior尊贵、高雅、神秘的品牌形象。即使在年轻化战略当道的今日Dior也曾超长发挥过多次。

我差点就以为我也买得起Dior的马鞍包了

还记得2015年Dior的第一支朋友圈广告吗?黑白色的影像、莎士比亚式的感觉、十四行诗的英文广告词、大胆而又浪漫的爱情故事,在伟大的白人摇滚女歌手和布鲁斯歌手詹姆斯•乔普林的歌声中烘托出了逃婚女子追求冒险的故事。Dior第一支朋友圈广告的推出,瞬间受到了大家关注,不但没有引起反感,反而成为了不少媒体、消费者眼中的朋友圈标杆广告内容。显然,高质量的广告内容,在社交媒体上更受年轻人欢迎。

2017年,全新Miss Dior迪奥小姐香水宣传片推出,片中Dior请来了奥斯卡影后娜塔丽·波特曼作为Miss Dior迪奥小姐代言人,在宣传片中娜塔丽·波特曼倾情诠释了爱情的多面和复杂的情绪,表现得优雅生动。宣传片播出后,其广告内容就受到了不少人的称赞,于是在去年七夕之际,Dior将该款香水放入Dior官方微信礼品卡中,引导消费者购买,成功实现引流。与品牌比肩的品味,自然能吸引更多流量。

与昔日作品相比,近两年的宣传,孰高孰低,一看便知分晓。

作为奢侈品品牌的Dior无论是在产品制造还是营销宣发上都不应该降低自身的标准。宣传策略方面不应是简单地平铺直叙而更应该侧重艺术感的体现,从视觉和看完宣传片的感受中让消费者体会到品牌精神,才是真正的做到了提升品牌价值。

年轻化并不等于网红气质,年轻消费者的审美也不仅仅局限在所谓的流量小花之中,所以,还请Dior给我们想要的“年轻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