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女老师为“傻儿”辞职办幼儿园,每天得端尿盆


在太行东路柏后村的一处民房内,30个孩子刚刚从午睡中醒来。他们揉着惺忪的双眼,陆陆续续走到小院里,老师一会儿会在这里发放午后水果和点心。在等待的间隙,这些孩子有的静静坐着,有的互相嬉戏打闹。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他们有的流着口涎,有的眼神迷茫,有的咿咿呀呀却表达不了自己的意思……在医学上,这类孩子有一个统一的名称——智障儿童。

这里是长治启明星智障儿幼儿园,它也是长治市及周边地区唯一一所针对低年龄和中度智障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的机构,这种机构在全省、全国寥寥无几。这一切,源于她自己的儿子——一个可爱却先天智障的孩子。

在孩子9个月时,霍娟同丈夫抱着孩子到医院去看一场小小的感冒,不料却意外地被医生诊断出“先天性染色体变异”导致孩子智力低下。医生说,别奢望医治,只能通过后天逐步教育、训练才有可能提高智商,达到生活自理。这对于任何一个母亲来讲都是难以承受的打击。


作为父母,谁不盼望自己的宝宝健康聪明、活泼可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心愿。然而,世事偏偏难以尽如人意,许多因素会导致胎儿及儿童的脑部发生病变,造成智力低下。 生了智障的孩子怎么办?有的家长不惜巨资,跑遍全国各地求医问药;有的不堪忍受这样的打击,选择逃避,致使家庭破裂,劳燕纷飞,给自己和孩子造成了终生的伤痛。

霍娟今年44岁,启明星智障儿幼儿园的创办者。她的儿子飞飞也是一名智障儿。从2000年4月开园起,这所民办幼儿园已经走过了17年,先后有200多个孩子在此接受康复训练。在他们当中,有的在掌握基本自理能力后回家休养,有的进入高一级的培智学校,还有个别训练出色的,已进入正常小学上学。

虽说这是幼儿园,但是其中的孩子大多年龄偏大:最小的5岁,最大的已18岁。他们中,绝大部分属于先天性脑发育不良,还有一小部分是因为幼时从高处坠落,或者误食老鼠药。

他们最大的相同点,是都来自于贫困家庭,并且智力水平只能达到1到6岁。

霍娟正在查看潘羽的小便情况。潘羽今年18岁,无法正常控制自己的排便。潘羽刚来幼儿园的时候,还是个孩子,她的父母离异,父亲出生活费,常年在园寄宿,衣食住行都需要老师辅助。潘羽体弱多病,很怕冷,常年身上都是凉的,稍不注意就会把手脚冻伤。

绝大部分智障儿童需要被全方位照料,在园内,除了要带领孩子们进行康复训练,还要教他们吃饭、上厕所、穿脱衣服。

轮流照顾30个孩子的日常起居,还是异常紧张,他们全年都没有休假,霍娟本人经常带着儿子住在园里,连着好几天也不回一次家。

幼儿园隐藏在长治市城中村深处的一栋小二楼里,楼上楼下加起来只有四百多平方米,地方虽不大,却配备了特殊教育所需的各种基本设施:感统训练室、手工室……小院里被铺上了草绿色的地垫,墙上绘制的是鲜艳的花朵。在这个小小的世外桃源中,一切都是平等的:“我们从来不对孩子们说你们是有问题的。”霍娟说:“在这里,所有的孩子都认为自己是正常的、健康的。他们觉得自己和外面的人是一样的。”


为了解决资金问题,霍娟又奔波于长治市的各个机关单位,讲明情况,希望得到帮助。“起初,大家都不太信任我,觉得我是骗子。”霍娟说。到最后,霍娟要来的都是一二百元的个人捐助,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我的愿望很简单,希望孩子们有饭吃,有衣穿,然后安安稳稳地过下去,就很好了。”霍娟说。

办园的道路困难重重。“我们也想到一个环境好点的地方,找个大一点的房子,前面有草地,让孩子们可以在那里奔跑。只是经济条件不允许。”霍娟遗憾地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