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愛重反爲仇,小恩反成喜

導讀:人與人交往,最難把握的,就是一個度。歷史上,有太多因為過分寵愛而恃寵而驕,最終卻釀成悲劇的故事。也許,人性之中,就是有著無法規避的陰暗面。那麼,我們該用怎樣的智慧來面對呢?

《菜根譚》:愛重反為仇,小恩反成喜

在人生前行的路上,總是容易磕磕絆絆。但倘若能時常閱讀古人先賢的智慧之書,就能讓自己少走彎路。《菜根譚》,堪稱古代的格言警句名冊,不只是作者個人的生活感悟,更是融合了自西周起的古人智慧。小編我在困惑之時,就愛到書中尋求答案。

《菜根譚》:愛重反為仇,小恩反成喜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一段關於人與人之間,該如何交往的感悟,其原文如下:

千金難結一時之歡,一飯竟致終身之感,蓋愛重反為仇,薄極反成喜也。
《菜根譚》:愛重反為仇,小恩反成喜

我認為其大意是:有時候,你即使用千金去結交朋友,卻連一時的歡愉都難以換來;而有時候,可能就是一頓小小的粗茶淡飯,竟能讓對方終身感激,這是為何呢?

原來啊,就是因為過分的寵愛,反而可能反目成仇,而極小恩惠,卻反而能讓對方歡喜不已。

是啊,生活中這樣的例子,簡直處處可見。反覆品味這幾句話,結合自己的一些生活經歷,也有了一些感悟,在此與大家分享。

《菜根譚》:愛重反為仇,小恩反成喜

一、一味地付出,並不是真正對一個人好的表現

“升米恩,鬥米仇”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即使是再善良的人,你一味地付出和寵溺,同樣會滋生他的驕傲情緒。即使一開始對方對你感恩戴德,可是如此久了,便也會麻木,覺得你的好,是理所應當。甚至,你有一點點讓對方不滿意的時候,他還會指責不已,認為這一切都是你的錯。

《菜根譚》:愛重反為仇,小恩反成喜

說一個真實的例子。朋友小A和老公兩個人很上進,在C市的市區買了套房,所以之前城郊結合部的房子就閒置了下來。後來,她老公鄉下親戚的小孩想進城讀書,於是小A老公和她商量,最後決定把房子暫時給親戚家住,反正閒著也是閒著。況且當時房租也就四五百一月,小A家並不差這個錢。

《菜根譚》:愛重反為仇,小恩反成喜

於是親戚十分感激,每次回老家,逢人就誇小A兩口子人好,而且時不時都會帶些自家做的好東西來,小A覺得沒收房租,就都收下了。但是,後來比較幸運的是,城郊結合部拆遷了,於是,小A家分得了一套市內的房子。面臨拆遷,於是那個親戚就想繼續住分得的這套新房子。

《菜根譚》:愛重反為仇,小恩反成喜

但是小A就不太樂意了,打算把那套新房賣掉,就算要給親戚住,也要收租金。結果親戚確實是答應交租金,可是隻願意交五百。當時,已經過去了好幾年,房租已經上漲到了一千五左右。小A當然不答應。結果親戚找來了很多老家的長輩,輪番轟炸,小A最終受不了了,一氣之下,把房子租給了別人。後來親戚還經常去新房家鬧,兩家撕破臉,最終不再往來。

《菜根譚》:愛重反為仇,小恩反成喜

所以啊,我覺得,一味地對別人好,可能只會讓對方一時感激而已。在人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不要只懂得傻傻地付出,尤其是女孩,一味地付出,很有可能,換來的是對方的不珍惜。所以,我們要懂得,如何真正地對一個人好,要懂得在一開始時,就把握度,把話說清楚,而不至於讓對方形成依賴心理,覺得你的好,是天經地義。

《菜根譚》:愛重反為仇,小恩反成喜

二、覺得別人的付出是理所應當,是弱者的表現

現在我們從被贈予者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如果,當一個人一味地對我們好時,我們很可能一開始覺得很幸福,很幸運,很感激。可是我們捫心自問一下,時間長了,還會這樣嗎?是,有人寵著愛著,這著實是一件讓人羨慕和享受的事情,可是有朝一日,我們會不會也像上文中的那個親戚一樣,只想一味地索取而不付出,或者只是極小的付出呢?

《菜根譚》:愛重反為仇,小恩反成喜

我認為,當一個人覺得別人對自己好是理所應當的時候,這其實是弱者的表現。因為,它說明了,你已經習慣了享受,忘記了感恩。而這種習慣,恰恰就是一種依賴心理的體現。為何一定要依賴別人的好呢?難道離開了別人的付出,我們就不能活得很好嗎?

《菜根譚》:愛重反為仇,小恩反成喜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所以,我想,最關鍵的一點也在於,從一開始,我們就告訴自己,誰對誰好,從來就不是天生的義務。如果某天我們因此而滋生了自大情緒,甚至產生了指責,只能說明,我們還沒有真正地成熟,還處於一個弱者的心態之中。

《菜根譚》:愛重反為仇,小恩反成喜

所以啊,過分寵愛反成仇,極小恩惠反成喜。不管是付出者,還是被贈予者,都要時時牢記這簡短的句子中,所蘊含的深深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