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末期美國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想要達到什麼政治目的?

杜達特洛夫斯基


二戰末期,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放了兩枚原子彈,造成了10萬日本平民死亡。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在戰爭中使用過原子彈的國家。科學家們經過三年的時間,研製出了原子彈,他們親眼見證了原子彈巨大的殺傷力和可怕性。美國為什麼要將原子彈投向日本呢,我們來聊聊個中原因。

首先的一個原因肯定就是肯定就是逼迫日本儘快投降。


長久的研製和爭論

美國啟用曼哈頓計劃在奧本海默的領導下和一大批科學家的共同努力下,經過三年的研究,終於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枚原子彈。原子彈的誕生就與它的威力一樣包含著巨大的爭議。如此可怕的武器放在戰場上,將會造成多少無辜生靈的塗炭。所以伴隨著他出生的還有該不該使用原子彈的疑問?

但是20億的戰爭開支,美國極想看到效果,而且美國相關的軍事專家估計出,如果美國實現對日本的單獨佔領的話,美國將要耗費將近50萬的兵力的犧牲。綜合利弊之下,美國決定將“胖子”和“小男孩”分別丟向了光島和長崎。

震懾以蘇聯為代表的社會主義國家

戰爭期間,三巨頭斯大林,丘吉爾,羅斯福就多次開會商定戰後體系。尤其在德國投降以後,不同意識形態的國家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美國經濟實力居世界首位,美國本土更是沒有遭到任何炮火的襲擊,所以美國在戰後稱霸世界的野心昭然若揭。廣島和長崎兩枚原子彈的丟放,巨大的殺傷力無疑是對蘇聯這樣的國家最大的震懾。


或許還有一些復仇因素

珍珠港事件美國太平洋艦隊幾乎全軍覆沒。要不是航空母艦臨時有事,出港執行任務,也難逃厄運,基本上連反擊日本的機會都失去了。而且在整個太平洋戰場上,美國大兵犧牲數量眾多。本來坐山觀虎鬥的美國,卻因為日本的襲擊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或許美國人難解心頭之恨,所以決定了將原子彈投向了日本。當然這是作者主觀臆測了。


文/紅雨說歷史


紅雨說歷史


謝謝杜達特洛夫斯基的邀答。

1945年8日8日9日,美軍B29戰略轟炸機分別向日本軍事工業重地長崎和廣島投放了“胖子”“小男孩”兩顆原子彈。這是當時美國僅有的也是全世界僅有的兩顆原子彈。原子彈的投放產生巨大的戰略影響,日本舉國震恐。加之同一時間蘇聯出兵我國東北,以排山倒海之勢全殲盤踞在東北的日本關東軍。日本帝國主義滅亡已成定局。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佈“停戰詔書”,標誌著二戰勝利結束。

那麼,美國當時為什麼要下那麼大決心投放原子彈呢?

客觀地說,第一是為了減少美軍的傷亡。

1940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國對日宣戰。在經過兩年多的浴血奮戰後,美軍轉入戰略反攻,從太平洋一路攻島奪城順勢而下直逼日本本土。但美軍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特別是沖繩島一役中,日軍的頑強抵抗和自殺式襲擊更是造成美軍巨大的人員傷亡。接下來就要攻打日本本土了。日本頑固勢力瘋狂叫囂要殊死抵抗,實施“一億玉碎”計劃。這讓美國決策者對攻打日本本土極為擔憂,擔心造成美軍人員傷亡會“超乎想象的嚴重”。這是美軍投放原子彈的第一考量。

第二,當時蘇軍進軍東北在即,其勢正盛。美軍如果採用常規作戰方式攻打日本,很可能形成蘇軍在殲滅關東軍後直接劍指日本本土,與美軍形成夾擊日本的局面,等於是攻打德國柏林情形的重現。這是美國極不願意看到的。美國顯然是等不及了,只能通過投放原子彈以求儘快結束戰爭。

第三,當時戰爭態勢已經明朗,日本戰敗已成必然。但二戰結束後世界將形成新的格局。特別是蘇聯的崛起讓美國十分不爽。獨立控制日本,讓日本成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橋頭堡”和第一島鏈,成為美軍“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這也是當時美軍投放原子彈的戰略考量。

不能不說,美國的這幾個目的都達到了。




誰憐一燈影


美國投原子彈有什麼政治目的?

1945年,其實同盟國勝利已經毫無懸念。當時德國已經投降,意大利就更不用說了,只剩下日本還在垂死掙扎,而且蘇聯對東線作戰幾乎全部勝利,對日本本土也做好了準備。


所以,此時美國其實已經完全沒有必要再向日本投原子彈了。

美國在日本投下的兩顆原子彈,而也就是這兩顆原子彈,直接造成了日本廣島,長崎近70萬人的死亡。作為人類歷史上唯一一次原子彈的使用,這幾乎在每個人心中都留下了恐懼的影子。


所以,美國這次行動的真實目的究竟是什麼?也是,今天一直爭論的問題。

其一,可以說是杜魯門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

當時,杜魯門作為羅斯福的繼任者,他還生活在羅斯福功績的陰影之下,所以他對如何擺脫老領導羅斯福的權威,打一次漂亮的仗還是有想法的。而爭取在蘇聯戰勝日本之前就結束這場戰爭無疑是杜魯門最好的選擇,而投放原子彈無疑是最有效的。


其二,美軍雖然當時已經是世界最強的軍事機構,打敗日本其實也毫無懸念,但蘇聯在當時也已經發展起來,甚至可以抗衡美國,所以,有效的保留美軍的軍事力量,也成了他們不得不考慮的事情。

而且日本雖然敗事已定,但是他們的作戰能力也不可忽略,美軍的傷亡可能也是不可估量的。所以被羅斯福槍斃了好多回的核投放方案又被提上了日程。

其三,搶在蘇聯之前登陸日本也是促使美國投放原子彈的重要原因。前面已經說過,1945年蘇聯已經完成了東線的全部作戰,並出兵中國東北,對直接登陸日本也提上了日程,而對美國來說,提前佔領日本絕對是一本萬利的。

其四,我認為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那就是讓全世界都看看原子彈的威力。

而這更是為了戰後考慮,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研製原子彈成功的國家,但是原子彈究竟有多強,沒有經歷過戰爭的洗禮,世人也無從瞭解。而後來所需要的威懾作用又怎麼能夠實現呢?從後來中國費勁心思也要研製原子彈就可以看出來了。

而且,對原子彈美國當年投入了20億美元的研製經費,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給國家納稅人一個交代也是杜魯門的一個重要目的。


吹不響的流氓哨


其實無非就是加速日本投降與威震其他其他盟友國家,尤其是前蘇聯。


現在很多人認為二戰鬼子是因為美國爸爸的兩顆原子彈才投降的,但實際在1945年2月美軍開始對日本土進行大規模戰略轟炸和“飢餓計劃”的水雷封鎖後,鬼子就已經撐不下去了,投降僅是時間問題而已。

從1945年1月“柯蒂斯.李梅”少將擔任美軍第21轟炸機部隊司令,併發明“夜間低空空投燃燒彈”的“李梅火攻”戰術後,日本共有98個城市遭到轟炸,主要大城市城區被燒燬面積均在50%以上,其中東京、橫濱為56%、名古屋為52%、大阪、神戶為57%,中小城市中甲府為72%、日立為71%,福井甚至高達96%,而整個空襲行動中共造成鬼子244萬幢建築物被毀,約23萬人死亡,傷47.6萬人,失蹤2.4萬人,800萬人無家可歸,而在1945年3月9日對東京的空襲行動中,一個晚上就造成東京10萬人傷亡,甚至超過了廣島原子彈爆炸鬼子的當天傷亡人數。


圖注:燒成一片白底的東京。

而從1945年3月27日到8月15日的“飢餓計劃”中,美軍共出動B-29轟炸機1528架次,在日本本土周圍佈雷12053顆,共炸沉/傷包括“海鷹”號航母在內的65艘軍艦和670艘其餘船隻,其中炸沉和重傷無法修復的艦船為431艘,總噸位為140餘萬噸,相當於“飢餓計劃”開始時日本艦船總噸位的75%。

近乎徹底斷絕了日本的海上運輸,致使鬼子的下關海峽運輸量下降了98%,進口物資下降了90%,不僅造成了日本國內維持戰爭急需的石油、煤炭、糧食等戰略物資供應中斷,甚至造成了鬼子國內大規模的糧食危機,平民糧食配給將至最低限度。


圖注:美軍對日“飢餓計劃”的水雷佈設圖。

根據美國戰略轟炸評估委員會的報告:“根據戰後對當時局勢和日本國民經濟狀況的完整調查,期間包括許多前日本政府領導人的協助和參與,調查結果顯示,在1945年12月31日前,甚至是在11月1日美軍“奧林匹克”登陸行動計劃發動前,日本一定會選擇無條件投降,即使沒有投下原子彈,或者蘇軍沒有出兵東北,正式的登陸行動實際上是不必要的,因為日本已經無法支撐下去了”。


但是美國等不了那麼久了,在1945年2月的雅爾塔會議上,美國為了讓前蘇聯參與對日作戰,羅斯福做了重大讓步,同意了前蘇聯開出的一系列苛刻條件;

外蒙獨立現狀予以維持、恢復1904年日俄戰爭前俄國的權益(薩哈林島南部及臨近一切島嶼交換前蘇聯、大連商港國際化並保證蘇聯在該港的優越權益、恢復前蘇聯租用旅順軍港基地、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應設立-中蘇合辦公司共同經營、前蘇聯在東北的優越權益須予以保證)、千島群島交予前蘇聯。


可以說,其中大部分是犧牲中國的利益來換取前蘇聯的對日作戰,不僅在損害“中華民國”盟友利益的同時,也對戰後美國在東亞的地區利益擴張不利,但是在當時美國在沒有執行“李梅火攻”與“飢餓計劃”的時候,美國為了減少類似“硫磺島”戰役時的美軍重大傷亡,尤其面對距離日本本土越近鬼子必然抵抗越頑強的情況下,不得已同意了前蘇聯的條件。

但是到了1945年8月鬼子的情況變了,前蘇聯是否參與對日作戰實際起的作用變的非常小了,前蘇聯對日作戰從加速日本“投降”變成了“摘桃子”。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美國能提早讓日本投降,那自然就用不著前蘇聯對日作戰,自然也就用不上履行雅爾塔會議的協議了。


同時,美國為曼哈頓計劃動用了10萬餘人參與,集合了全美國最強大的科學家團隊,投資了20億美元(當時幣值),動用了美國1/3之一的電力,如果不用做實戰檢驗一下效果,怎麼能證明“原子彈”的真實威力值得投入?
圖注:全世界第一個核武器實驗裝置。

並且對日動用原子彈還可以威懾前蘇聯及其他國家,對戰後美國在全世界範圍內的利益瓜分也有幫助。

所以鬼子就成了美國“原子彈”的試驗品,但從根本上來說,原子彈只能算是加速日本投降的“武器”,並不能算作決定性“武器”,這點還是要分開的。


天真小科普


謝謝@杜達特洛夫斯基的邀請。來晚了抱歉,最近為了準備雙普會有些事多。

題主說的很明確,要說的是政治目的,在我們討論利弊論、博弈論和威懾論時,我們會將目的分為政治目的,軍事目的或者戰略目的,當然軍事目的是政治目的的延伸,而政治目的,是利益目的的體現,或者說是途徑。


速戰是政治第一目的

在對日宣戰之後,雖然美國的軍工生產力是超級恐怖和無與倫比的,但是在對日作戰的初期確是沒有吃到甜頭,沖繩島的戰役,讓惜命如金的美國人看到了進攻日本本土的恐怖性,且以軍國主義當道的日本軍國精神,也不存在談判或者逼降的可能性,所以美國人考慮再三,不願意與日本在本土進行巷戰和攻防戰,所以投下了原子彈,以首先達到速戰、減損的目的,有的答主說這是美國要爭奪日本利益,七師弟並不這麼看,如果要爭奪利益,那就不可能投下原子彈,因為原子彈傷痕之後的重建不可能廉價,而這種創傷在一個民族記憶之中留下的仇恨,也不可能被日後的友誼所替代,所以,美國人就是速戰,求勝,復仇,是扔下原子彈的第一考量,事實也證明,美國的速戰是成功的,因為如果蘇軍迅速解放東北,而美國依然在於日本鏖戰,就沒有之後的能夠支持某國反動派發動內戰的資本。


威懾是美國第二政治目的

在政治的多個目的之中,威懾無疑是一項行為能夠收到的最高功效,也是政治目的之中的完美狀態,美國在製成原子彈之初,並未真正投入使用過,也不知道其真正威力和缺點,所以在日本投下的兩顆原子彈,既是實驗,更是威脅。這番威懾毫無疑問是成功了,他促成了日本的快速投降,同時也讓全世界看到了美國在戰爭之中進入下一階段的恐怖代差,這種威懾是富有成效的,它直接導致美國在世界政治舞臺的話語權空前劇增,奠定了其國際霸主的地位,同時也對一直抱怨其自私自利的歐洲,對意識形態與其對立的蘇聯,都形成了巨大的威懾和震懾作用,這一後果,使得美國迅速獲得在二戰之後建立國際體系之中超越英法的話語權,美歐的走向,從此開始由美國主導,否則,英國人是不會放權的。


從雅爾塔會議的座次來看,美國就因為這兩顆原子彈的恐怖威力,坐在了中間。


七師弟


美國把這麼貴重,當時世界絕無僅有的原子彈全部投到日本本土,絕不是為了儘快結束二戰這麼簡單,不外乎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日本的瘋狂讓美國忌憚。

二戰末期,日本士兵在太平洋戰場上瘋狂的自殺式抵抗,讓美國大兵很是頭疼,而這還不是在日本本土,只是在其佔領地,如果一旦登陸日本,那麼不知道日本會做出何等瘋狂的事情,

而且戰爭已經到了末期,沒有必要再和日本死磕,而犧牲大量士兵的性命,所以直接投原子彈震懾他們。



第二,為了戰後新的國家秩序。

那個時候,亞洲戰場上的蘇軍正在東北進攻,戰事很快就會結束,如果美國不盡快在日本站穩腳跟,把日本作為亞洲的戰略橋頭堡,新的世界格局一旦形成,和平年代想要再改變就難了,事實上也是如此,現在日本就很聽美國的“建議”。



天上沒有白掉的餡餅,同樣也沒有白掉的原子彈,日本嚐到原子彈的滋味後,收斂了很多,對美國也是畢恭畢敬,言聽計從,這才是美國最終的目的。


軍事一點通


1945年8月,歐戰已經結束三個月,軸心國只有日本還在垂死掙扎,甚至發動百姓拿著冷兵器對抗武裝到牙齒的美軍,當然,在盟軍的絕對優勢下這都無濟於事,日本失敗只是時間問題。 在44年後半年和45年2月美軍採用蛙跳戰術奪取日本本島周圍的島嶼,建造機場,使用B—17、B—29轟炸機地毯式轟炸日本的工業區,日本已經失去長期堅持戰爭的能力。45年年初,日軍的全部物資只夠打一場大規模會戰。

但是,日軍還在垂死掙扎,而這時蘇軍將要對日宣戰(1945年8月9日蘇軍對日宣戰,紅軍一週就殲滅了75萬號稱“皇軍之花”的關東軍,並準備進攻日本本土) 美國人當然不願意咯,自己用了兩年時間才把日軍打垮,辛辛苦苦取得的戰鬥果實豈能被社會主義國家搶走? 為了催促日本投降,讓日本成為美國在亞洲遏制紅色陣營的前沿陣地,美國在8月6日在廣島投下了代號“小男孩”的原子彈,並又於8月9日上午在長崎投下了胖子。

捱了兩顆原子彈後,裕仁終於老實了,並提出了留他狗命的投降條件,由於美國需要利用裕仁在日本國民心中的影響力,便於統招日本,便同意了。並任命五星上將麥克阿瑟為駐日盟軍總司令,也就是日本的太上皇……

不得不說,日本這個民族很精明,屈服並學習於強大的國家,弱小的國家他不會正眼看你。只有被打怕了才會短時間內屈服你。 法國前總統戴高樂就評價日本為“吸血鬼”。


中國正逐漸強大起來,讓我們為祖國復興儘自己的最大努力!


光和白鳥


《參考人物》為您作答
二戰進入到1945年8月,同盟國勝利已經毫無懸念,德國已經投降,日本卻在垂死掙扎,同時蘇聯已經完成了對東線作戰的全部勝利,準備出兵中國東北直插日本本土,就在完全沒有必要投放核武器的時候,美國卻向日本連續投放了兩顆原子彈,這也是後來眾多歷史學家爭論的焦點
1945年8月,美國相繼在日本投放了當時剛剛試驗成功的兩顆原子彈,這也是當時世界上僅有的兩顆核武器,它也是人類史上第一次唯一一次核武器投放記錄。兩顆原子彈的爆炸直接和間接造成了日本近70萬人死亡,這是人類歷史上最恐怖的一幕。

以下,我從三個方面回答,權當拋磚引玉!

杜魯門的政治目的

想當初二戰三巨頭的美國總統羅斯福已經換成了他的繼任者杜魯門。對於新上任的杜魯門如何擺脫老領導羅斯福的權威影響,打一次漂亮的翻身仗,應該是他作為一名政治家最在意的!對日本投放原子彈快速結束戰爭,爭取在蘇聯攻入日本之前佔領日本,這將大幅提升他的國內國際影響力,從當時的國際形式來看,美國最快速的方式就是選擇投放原子彈。

減少美軍傷亡

這個可能是美國投放原子彈的主要原因,美國對二戰是否參戰國內一直都有反對聲音,究其原因跟美國人怕傷亡有很大關係,因此,後來傳出了多個版本,相當一部分人認為是美國一手製造了珍珠港事件,引導美國民眾對日仇恨才得以參戰。

整個二戰美國損失和其他同盟國比較不算多,但是美國對日登島作戰遇到了日本的瘋狂抵抗,日本的作戰能力之強,讓美國在對日的三次登島作戰中都付出了及其慘痛的代價,一時間日本又拒絕投降,美日陷入僵持,美國內部對是否登島產生分歧,要完全登錄可能還要數萬美軍付出生命。

此刻,已經被羅斯福槍斃了數次的核投放方案再次放在了杜魯門的案頭。對日作戰的艱苦和血腥報道一篇篇從前線傳回,這一次徹底說服了美國國會

搶在蘇聯之前登錄日本

除了以上兩個原因,這也是美國為什麼要投放原子彈快速佔領日本島的原因之一。1945年6月蘇聯已經完成了東線的全部作戰,並出兵中國東北開始圍剿關東軍,蘇聯的計劃是下一步從東北直接登錄日本佔領全境。顯然,搶在蘇聯之前佔領日本對美國來說絕對是一本萬利。

原子彈為什麼不投放在日本東京?

根據當時美國的計劃,一共有6個地方列入到了原子彈投放的備選方案之中,分別是東京、京都、新潟、小倉、廣島、長崎六個城市,這6個城市有政治文化中心,也有工業重鎮,最後經過層層討論,京都是日本文化核心重工業很少轟炸並無益處而且還很可能激發日本的鬥志,東京已經是一片廢墟轟炸很難評定核彈的威力,新潟太遠B29航程不夠,小蒼天氣不好不適合進行轟炸,所以美國最後選擇了廣島和長崎這兩個日本重工業基地作為轟炸目標。


更多軍事話題請關注原創人物專欄《參考人物》


參考人物


最主要的原因肯定是儘快迫使日本和軸心國投降。

其二,由於日本海外駐軍加本土陸軍還有兩百多萬,所以軍部的強硬派要進行本土決戰,不甘心失敗且要給盟軍造成更大傷亡。美軍是注重人權的國家,如果進行登陸決戰,至少要造成盟軍一百萬傷亡的代價。所以避免較大傷亡,迫使日軍放棄抵抗,就立刻把最新研製的原子彈試驗型投放在了日本。

其三,投放原子彈後可以給日本全國造成心理上的創傷,迫使他們臣服於美軍,從而達到控制日本乃至亞洲的目的


堅持一切正確的原則立場


謝謝邀請,實在高興看到這個問題。在學術界也很少有人注意到美國投放原子彈的政治目的!如不是政治目的當先,美國怎會將僅有的兩枚原子彈全投入戰場?

首先當然是徹底催毀日本統治集團的信心,促使日本投降。這是美國最急於實現的目標。當時蘇軍已出兵東北,美國深知憑日本的軍力,蘇軍可以輕易橫掃東北與半島日軍。如果這樣促成日本投降(很可能,因日本的最後最大軍力、戰爭工業與資源都在此),蘇聯就是擊敗日本的第一戰勝國。即使日本不因此投降,直到本土淪陷,不說美國還要付出多大代價。逐島奪去,打到猴年馬月?蘇軍可能因此擊敗整個亞洲大陸的日軍。

所以,被人權、人道思想武裝的美軍投下了原子彈,日本也算應聲投降了。

其次,無疑是炸給蘇聯看的。原子彈的威力果然不同反響。強大的蘇軍在半島分治、東北撤軍、中國解放戰爭等戰後大事上,沒有表現出任何抗爭。直到自己也成功造出原子彈。

美國,美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