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去過的中國最窮的鄉村是哪裡?到底有多窮?

圖話齊魯


歡迎閱讀,點擊右方關注,瞭解更多三農知識

問題描述:你去過的中國最窮的鄉村是哪裡?到底有多窮?

零幾年的時候,和幾個朋友抱著參觀當年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會師之地的目的,去了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為了感受當地風土人情,我們去了當地很多地方,如會師園、會寧一中、鐵木山、三房吳初級中學、兩個當地村社。這次旅行,讓我感觸頗深,與各位朋友分享一下我的日記。

【7月24日,會寧縣四房吳鄉某村社】

7月24日,當地是土路,十分崎嶇,有不少坑窪,坑窪裡全是軟綿綿的黃土,車輪多次打滑。從來不暈車的我,第一次感覺到被顛簸得那麼噁心,以至於我在村口的路邊嘔吐了半天。

我們一行人往村子裡走去,走了大概十幾分鍾,就看見一個當地的麥場(當地用來堆積農作物的場地)。麥場裡有八個人,分別是五個戴草帽的漢子和三個戴頭巾的女人。我們剛走進麥場,就被一個漢子攔了下來。

穿

他叫老吳,臉色黝黑,佝僂著腰,穿著一雙早已爛掉的布鞋,戴著一頂草帽,臉上全是麥土,脖子上流著黑色的汗液,手裡拿著一把揚麥子用的木鏟。這是我對老吳的第一印象。

老吳把我們攔了下來,詢問了我們的來歷後,對我們說是風大,一會就要揚場,麥土會沾到我們身上。於是,我們一行人止步在麥場邊,在徵得老吳他們的同意後,記錄下了當地碾場、揚場的全過程。

“雨水好,就要飯吃,雨水不好,全家就要捱餓,我們這裡窮,沒有別的出路。”老吳笑著說道。是啊,當地氣候十分乾旱,屬於靠天吃飯的那一種,他們主要種植麥子和玉米,尤其是麥子,更是他們一年的口糧。當地人幹完活後,喜歡吃一種叫漿水面的麵食,搭配一小碟鹹菜,說是解乏。至於蔬菜,全靠地窖裡儲存的洋芋。一年吃的最好的時候,就是過年,會殺豬。

晚飯是在老吳家裡解決的,做飯的水,是紅泥土做的水窖裡儲存的雨水。據老吳講,水窖裡的水,不僅僅是用來供人飲用,還要給牲畜飲用。當地人家,基本家家戶戶都會養一頭驢,用來套著耕地、磨地、種莊稼。其次就是羊,可以用來賣羊羔子換錢。無論是驢, 還是羊,都非常費水。趕上沒有雨水的年份,人和牲畜,都靠山澗溝裡的苦水,雖然很渾濁、很苦、很硬、很難喝,但是沒辦法。

住是住在老吳家裡的偏房,偏房裡的土炕鋪了一層草蓆和一層羊毛打的氈子。其實大家當晚都沒睡,因為土炕實在是太硬了,還帶著一股很重的炕煙味道,這對於睡慣了床的我們來說,是一種漫長的煎熬。但是,沒有一個人去抱怨,因為老吳肯收留我們住宿,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我們感恩戴德的事情。



【7月25日,三房吳初級中學】

緣由

為什麼要來三房吳初級中學呢?因為它是這片黃土地上比較有名的一個農村初中,生活條件苦,教學條件差,但是教學水平高,出了不少讀書人。

學校樣子

磚瓦房,校園不大,操場是在校園下面,與校園隔一馬路,裡面的體育設施十分簡陋。操場與周邊農田之間,隔著用黃土夯造的土牆。這就是我對三房吳初級中學的第一印象。很遺憾,放暑假了,學生回去了,校園也已經關門。不過比較幸運的是,我們遇到了一個當地的中學學生。

我們:“你平時是在食堂吃飯嗎?”

學生:“我家就在白莊,離學校近,是在家裡吃飯。”

我們:“那你們學校的走讀生呢?”

學生:“學校裡沒有食堂,但是有幾個老師家屬開的灶房,走讀生每天就吃一頓中午飯,每頓飯兩塊錢。”

我們:“拿早飯和晚飯怎麼辦?”

學生:“走讀生每週都會在家裡背饃饃,然後放在宿舍的木箱子裡,大概能吃五天。平常的早飯和晚飯,都是饃饃和白開水。”

我們:“那走讀生每週能花多少錢呢?”

學生:“很多人一週都是拿十幾塊錢的飯錢。”

我們:“你們學校的住宿條件怎麼樣?”

學生:“宿舍裡面是那種幾個上下床並在一起的大通鋪,兩個人一個床,非常擠,一個很小的宿舍裡面,大概住著幾十個住校生。尤其是女生,擠的沒地方睡的時候,就會把被子堆在別人靠牆那裡,然後睡在上面。

我們:“走讀生平常是怎麼放學上學?”

學生:“大家都是走路,要走好些山路,遠一些的學生,光走山路就要好幾個小時。”



村郎三農館


九幾年去貴州畢節,有個地方叫大方,鎮政府門口即然有人養牛,遍地牛糞,住的最好旅館是一家最高層的,三層樓,是那是最普通的材料建的,牆上刷一米五的白灰,其餘的都是黑的,一個晚上住宿費二個人三塊一個房間!吃的一窩窩頭那種麵包,一塊錢二個,不知道現在有沒有改變?


葉裁縫


01年大年初三!和朋友去她家!貴州畢節!一個叫什麼巖亮村杉木杉組的一個山區。那年我好像32歲吧!去了她家後真的感覺和我們浙江有點區別!一個人我說那個點!從7歲開始我想基本上有完全的記憶了吧!從我有記憶開始我們那就絕沒有像她這邊這樣的生活水平!我想吧她那和我們相差最少得25年!


清蒸排骨好吃


“讓時光停留”一直是人類的幻想!可當你走進一些邊遠貧困山區時,眼前的景和物會讓你辛酸到懷疑時光在這裡是不是早已停留還是拐了彎!

2011年的夏末我和一個朋友聯繫到一家造紙廠

,給這個廠收購一種造紙原料_巖草,我們農村人叫鏈草,也叫梭草,用來搓繩,很牢實,是農村人收割樁稼捆綁農作物的好幫手,但這種植物只有巖山才有,並且是生長巖縫間,耐旱力極強!小時趕集的時候上常見一些老年人背來賣。我和朋友決定去我的家鄉貴州晴隆縣長流鄉收購。

回到家休息一晚,在家人的建議下,第二天一早我們向巖的那邊長箐,殿子上出發,這些地方小時都聽說過,但沒去過。從早上七點出門通過翻山越嶺到達巖尖,看似七八公里路程我們用了4個半小時,沒有公路進去的。爸媽說到巖尖往下看,半山腰的寨子就是。站在巖上看,看到的全是低小的茅草蓋的房子,數了數30來家,並不集中。進入村子,我們挨家挨戶的轉了一圈,發現還沒通電,每家的房前屋後都堆放著一層層長短一致的樹枝,那是用來生火做飯,冬天取暖用的,並且家家都有狗,有的是二三條,很兇。在和他們商議好後,我們送擇一家條件看似好一點的安頓下來,這家裡三口人,爺爺,奶奶和孫女,房子是土牆,蓋石棉瓦,共分三間,有一間裡面喂著兩條牛,一個小豬,在牛和豬的上面搭了幾棵木條,木條上鋪了個睡覺的鋪!幾乎只有爺爺和孫女和我們交流,奶奶不願和我們說話,爺爺50來歲,不識字,孫女14歲,讀過三年級。朋友不是農村人,總是很好奇,目光老往家裡掃蕩,悄悄的對我說,〝你發覺沒有,我看了半天,沒有看到一件電器用具,鐵製品就是兩口一大一小的鐵鍋。〞我跟朋友說,很正常,20年前我家那邊和她們家這邊也差不多,只是離學校,集市近點而已。聰明的小姑娘聽著我的話看著我手所指方向,馬上就問,叔叔,你是長流那邊的嗎?我笑著向她點了點頭,小女孩激動的對我說:〝有一次我和爺爺挑扁擔去你們那邊賣,回來買了五包鹽巴,兩瓶水,老闆娘好好,只算鹽巴錢,沒要我的水錢,說,算了,小苗妹,水送你喝巴!〞這時我才仔細打量這孩子,雙腳上拖鞋又大又長,背部都是開膠的,用布條綁著。在這怕羞的年齡,她並沒被這雙拖鞋束縛她的天真活潑。

交流一下午,和她家三口人一起喝了用玉米麵煮的一鍋粥,沒有一粒米。也知她爸媽都不識字,在水城市裡撿破爛掙錢,一寨子幾十口人文化水平最高的是小學畢業,且讀過書的只有5個人。

這寨子人吃晚飯真的很晚,要太陽落坡了才開始生火蒸飯煮菜。這地方四面都是高山,一旦太陽落下山,天就黑得很快。隨著從家家戶戶冒出的炊煙夜幕漸漸降臨,三幾公里遠的坡那邊家家燈火通明,而這邊彷彿是另外一個世界,依稀得只能分別房子輪廓。朋友用手機當手電照老爺子捉雞仔進家,問,大叔,這裡沒信號?老爺子回答,有啊,政府管得嚴,不敢進山去打,被發現要被髮款,朋友一臉蒙圈,姑娘和我大笑,似乎老爺子不知信號為何物,以為是問野生動物!直到奶奶叫吃飯了還沒點燈,這姑娘的一行動讓我大開眼界,只見她拿出一個桐子,用斧頭敲開,取出裡面的籽,再敲開籽的外殼,用一根織布用的鐵籤簽上桐子,拿進灶裡燒,並用氣竹筒不斷的吹氣,桐籽燃起來了,再把燃起來的桐籽籤進有縫隙的吃飯棹上,端上碗,餓意全無,看著燃燒的桐子,火一上一下,隨風一晃一蕩,窄小的房間變得幽暗,整個人象坐上了一輛倒開的時光快車,用桐子點燈,還沒聽說過,只是小時聽奶奶說她們以前是用桐油點燈!

這樣我們在她家住了差不多十天,生活用品都是小姑娘和她差不多一樣大的女孩去給買,一次一人給20元跑路費,她們很高興。她們幹活從不一個人,都是天一亮,煮稀飯吃後就在門口你喊我,我喊她,溝這邊喊溝那邊,約好一起出門,每天晚上老鄉們也會來和我們算賬聊天,大家也愛開玩笑,朋友取笑他們,老鄉呀,你們這裡風景是很好,可是交通靠走,通信靠吼,治安靠狗,想吃米要靠往場上走,逗得大家咯咯的笑!

當我們離開姑娘家的早上,姑娘和奶奶煮麵條給我吃,姑娘說,還有幾把麵條,一些米,叫我們帶走,我們笑了,說你家留下吃,姑娘說,謝謝叔叔。我和朋友商量,姑娘挺活潑可愛,除了給他爺爺和我原來講好的住宿錢,再拿200元額外給這小女孩!臨走時,朋友拿出錢,對小女孩說明我們的意思,只見女孩扭頭進屋猛關門,放聲大哭,我和朋友被嚇到了,不知什麼音思。調頭問她爺爺奶奶,奶奶笑得很開心,奶奶說,我們家條件不好,她覺得對不起你們,她不要你們的錢。我們才放心,叫奶奶喊她開門,說了半天她才收下錢。

在外漂泊,一晃近十年,有時回家也會把這事忘記。但今天看到這提問,讓我想起了長菁的苗胞們,小姑娘早己是大人,也許早已出嫁,或許會不會在哪個城市拼搏,無論怎樣,希望她永遠天真活潑,希望她和她的家人一切安好!還有那個與世無爭,交通靠走,通信靠吼,治安靠狗的村莊在近幾年的國家大力的扶貧政策下是否有所改變!


說實話心不累


謝謝,吉祥.!我去過的最窮的地方是甘肅通渭縣,但現在改變了許多。通渭是我的家鄉,雖然窮,但有勤勞的人民,正在走向小康社會。在這裡窮,激發了苦讀書的好風氣。已經出了三位科學院士,還有連年考進北大清華的好多狀元。通渭己破國家命名為文化體育縣。我相信這裡會有更好的期盼前景!謝謝!合十!


蒲公英218


我沒去過多少城市,可以說我只在自己生我養的地方待的時間最長,我出生一個小山村裡,可以說小時候村子還是不錯,家家戶戶生活條件還不錯,可是自己外出讀書的幾年過去之後再次回到自己的家鄉顯然已經落後了很多。年輕大多數都在出打工,而年長一些的還是固守著自己的靠天吃飯的本事,村裡幾乎沒有什麼可收入工廠和產業,只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活著。

雖然我們這裡不是最窮的,可是我也希望我的家鄉可以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