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眼看将败,急忙下令撤军,士兵却认为“进攻”,不料灭了敌国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众多战乱的时期,也就是五胡十六国。这个时期天下处于大分裂时期,除了周边一些民族建立的国家外,中原也有许多国家,不过真正有些实力的也就16个。还有就是占据在东南一带的东晋,境况是越来越差,迟早有一日也是要灭亡的。

将军眼看将败,急忙下令撤军,士兵却认为“进攻”,不料灭了敌国

那时候这个国家有一位大臣,国家的兵权大部分都掌握在他的手里,可他又是个有野心的人,这个人就是桓温。他虽有野心,也是个十分有城府、有智谋的人。那些周边的国家他也想把他们都吞并了,以此来使自己的实力增强,可他也只能先对付那些较容易对付的国家。可是先对付谁好呢?他想了想,觉得可以先对付成汉。因为成汉的领导人比较不靠谱,国家内部也较为松散,如果这时候去攻打他们胜利的希望还是挺大的。

他想好后就赶紧制定计划,马上开始召集自己的谋臣开始谋划,这其中就有位谋士,他很聪明,这个人叫袁乔,他对于这次出征非常拥护,所以就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的意见是直接袭击成汉的都城,虽然这个策略看起来有些危险,但是正因为危险才有希望,所以桓温立马就同意了。于是这一伙人没向皇帝上报,直接就出发了。

将军眼看将败,急忙下令撤军,士兵却认为“进攻”,不料灭了敌国

之后皇帝听说了这事,赶紧召集大臣们商议,但是大臣们商量了好一会,也都觉得成汉内部矛盾加剧。他们虽然并不强大,统治者也有问题,但桓温他们也不是很强大,这两方打在一起是个什么结果呢?要么就是打了胜仗,但如果他们败了,估计这次就回不来了。果真如桓温所想的那样,成汉皇帝根本就没有什么作为,朝廷里也是一派乱象,还有在京城驻守的士兵,也是一副很散漫的样子,照他们这样,看起来这个朝廷也没什么希望了。

桓温他们的军队很快就冲到了成汉的都城,这时候在位的皇帝李势瞬间惊呆了,他没想到这时候竟然有人直接攻打到京城来了。眼看着桓温的军队来势凶猛,丝毫不给他们喘气的机会,皇帝也乱了,赶紧从四处调集军队,虽然不一定有用,但把军队都调集起来,奋力一战,最起码还有胜利的希望,所以在这时候人人都在拼尽全力把侵略者赶出城去。

将军眼看将败,急忙下令撤军,士兵却认为“进攻”,不料灭了敌国

虽然这阵势看起来挺大,可桓温丝毫没有被这场景吓到,他有条有理的号令军队,军队的士气在此时并没有受到影响,而且他的士兵也都是一些精兵。不过敌军的人数还是很多的,虽然桓温的军队都是些精兵,但在那个时代人数多的话还是占据一定优势的。这时候敌军的军队不断扑上来,很快敌人占据了优势,自己也有了败退的迹象。

此时也只能选择收兵了,否则恒温的军队只会伤亡更大。桓温立即下达了撤退的命令,却有一个糊涂士兵,却误解了他的意思,以为这是要继续进攻的意思,于是就把退兵的命令给传成了进攻的命令。

士兵们听到要进攻的军令后,士气更旺了,还以为他们马上就要成功了。这时候士兵立马就变得精神了,杀得更厉害了。而成汉呢,本来以为桓温他们马上就要退兵了,就有些放松了,结果他们却杀得更厉害了,桓温的军队很快就把敌方军队冲散了。

将军眼看将败,急忙下令撤军,士兵却认为“进攻”,不料灭了敌国

趁着士气正旺,桓温的军队就开始大规模进攻,一下子打到了都城内部,成汉根本就抵挡不住。这之后,成汉的皇帝投降了,而他仅凭着这一万军队就把这个国家给灭了,这是令人难以想象的。而他也因为这场战役出了名,后来他就渐渐掌管了东晋,把东晋掌握在了他的手里。

这个例子说明了士气对整个战局的影响是很大的,眼看着自身兵力不足,马上就要打败仗了,可因为士气的提升,反而让一个军队获得了胜利,可见人处在险境中倒能够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