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贤王”到囚徒,八阿哥胤禩为何会输掉这场储位之争?

康熙晚年的时候,因原太子胤礽狂傲不羁导致被废,太子之位一时空缺了下来,众多阿哥为了争夺储君之位用尽了手段,展开了激烈而残酷的争斗,其中最有希望登上太子之位的当属四阿哥胤禛和八阿哥胤禩。

胤禩是康熙的第八个儿子,生母卫氏出生低微,所以小时候的胤禩经常受到众多兄弟的排挤,这也导致了他过早的体会到了人情世故,从而养成谦卑随和的性子。胤禩从小就聪明伶俐,读书更是用功,因而受到康熙的疼爱,在他十七岁那年,康熙册封了四个贝勒,胤禩是其中年纪最小的一个,可见康熙对他的宠爱。

从“贤王”到囚徒,八阿哥胤禩为何会输掉这场储位之争?

被封贝勒之后的胤禩更加的谦恭有礼,康熙对他的这种态度十分欣赏,于是就将一些简单的政务交给他去做,借此锻炼他。在处理政务中,胤禩谦逊随和的性子,使得他和大臣之间相处的很融洽,大家对他的评价也高,在民间也有“贤王”的称赞。康熙四十七年第一次废太子之后,众阿哥看到了希望,都想坐上储君之位,胤禩自然也不例外。就在他踌躇满志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出现了一个猪队友,那就是皇长子胤禔。胤禔也想做太子,可被康熙训斥了一顿之后认为自己没有那个能力,就向康熙推荐了八阿哥胤徥,说他有相面大师为他看过相,日后大贵,并且表示可惜帮康熙铲除废太子。

康熙听了勃然大怒,认为这番言论肯定是胤禩教的,平时表现的谦恭有礼是为了拉拢党羽,要捉拿胤禩治罪,幸好几位阿哥求情,才免于责罚,不过康熙心里已经对胤禩有了提防。不久之后,康熙想要恢复胤礽的太子之位,对大臣们也做了许多暗示,希望可以支持他的做法。在一次召开朝政的时候,趁着文武大臣们都在,谈起了立太子的事,本意是想众大臣支持他恢复胤礽太子之位的想法,不料事情的发展出乎他的意料。朝中重臣联名保奏胤禩为太子,这令康熙大为恼火,认为胤禩的野心和势力都已经十分庞大了,足以威胁他的皇位,至此更加的冷落胤禩。

从“贤王”到囚徒,八阿哥胤禩为何会输掉这场储位之争?

最致命的一件事是在康熙五十一年,康熙前往热河巡视,原本胤禩也应该随同前往,但因为生母的忌辰,便没有去。此时的胤禩十分渴望补救和康熙之间的父子关系,恰好有人献上一对海东青。胤禩知道康熙十分喜爱海东青,就命太监把这对海东青带去献给康熙,路途遥远,等太监送到的时候,这对海东青已经奄奄一息了。康熙见了愤怒异常,以为这是在诅咒他,在众多阿哥面前痛斥胤禩,并且还说要断绝父子关系。

从“贤王”到囚徒,八阿哥胤禩为何会输掉这场储位之争?

此后,胤禩的命运就开始一路往下坡路走,康熙死后四阿哥胤禛即位,成了雍正皇帝,胤禩的悲惨生活正式开始,直到死亡的那一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