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十娘的保險箱

杜十孃的保險箱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是流傳甚廣的情傷故事。不過,今天的讀者或許不會注意,在小說壓軸情節中起關鍵作用的“百寶箱”,其實就是明代非常流行的“便攜式保險箱”。也就是說,雖然故事可能屬於虛構,但出現在其中的重要道具卻具有寫實性,是明人很熟悉的一種日常用具。

這篇小說中很具體的寫道,所謂的“百寶箱”其實是一隻“描金文具”,“封鎖甚固”。最終,杜十娘“取鑰開鎖,內皆抽替(屜)小箱”,隨後“抽第一層”“再抽一箱”“又抽一箱”“最後又抽一箱”,顯示該只“文具”內的抽屜共有4層。

杜十孃的保險箱

文具,也叫“文具匣”,正是明代盛行起來的一種設計周全的小形儲物匣。概括來說,這是一種“抽屜匣”,即,在一個完整的匣箱上分列三至多層抽屜。不過,匣體之上還會加設一層活蓋,此蓋在匣背一側憑合頁與匣體相連,前方正中則裝設金屬面葉。同時,正面配有一張插板,匣體的前緣為之設有插槽,一旦把插板沿插槽自上向下插到底,便可將抽屜悉數遮住,這就有效地阻止抽屜在搬動中滑脫而出。插板上端正中也裝有金屬面葉,把活蓋扣合之後,蓋前面葉上的吊牌套入插板面葉上的鎖管,然後把掛鎖插入鎖管之內加以鎖合,這時,整個匣體便被閉攏的活蓋與插板牢固的密封住,外人休想輕易染指匣內的收藏物。

文具匣一般都在頂面或兩側裝有提手,所以很方便提攜、搬移。只有掌握掛鎖鑰匙的匣主人可以親手開閉這個小匣,因此,它實為明清時代的“小型私人保險箱”。這種小保險箱滿足了人們收藏重要物品的要求,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得極為普及,稍有身份的人都會備上一隻。

杜十孃的保險箱

到了清代,文具匣被賦予了一個頗詩意的叫法——“七星箱”,把匣上排列的大小不等若干只抽屜比喻為交映的群星。清初的知名生活設計家李漁就由朋友贈送了一隻七星箱,結果他立刻巧動心思,將之進行了改進。按照李漁的想法,可以在匣體後面正中鑿出一個孔洞,然後將一條銅條作為暗栓,從洞中插入,穿過整個箱體,一直抵達正面的插蓋。插蓋上的相應位置則製出一個凹槽,讓銅栓條的頂端插入,以這種方法將插蓋固定。銅條的另一個末端突出在匣的背面,正可就便加設鎖具,這樣,原來只能掛在匣前的明鎖便改成了置於匣的背壁,輕易不能看到的暗鎖。

一旦理解了古代文具匣的具體形制,杜十孃的故事也就變得更為生動明白。其實,小說中的這個情節恰恰展示了文具匣是多麼的符合實用功能。可嘆的是,杜十娘並沒有能憑之擺脫不幸的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