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爆发之前,各大国的战争的欲望到底都有多强烈

雪崩之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1914年之前,欧洲列强外交部都口口声声主张和平,然而,军事部门都在备战,德军参谋部早在1905年就制定了《施里芬计划》(闪击法国,再歼俄国),最聪明的政治家都知道战争不可避免。

大战爆发之前,各大国的战争的欲望到底都有多强烈

但谁也不知道雪崩何时开始?开始于何处?

主观上来说,如果各国政府没有战争欲望,就肯定不会有如此大规模的战争,因为总会有人扮演斡旋者角色。然而,欧洲列强战争欲望是如此之强,不同点只是在于动机。

大战爆发之前,各大国的战争的欲望到底都有多强烈

紧接上文,我们不妨去分析主要当事国当时的处境和动机!

先说战争欲望最弱的:

大战爆发之前,各大国的战争的欲望到底都有多强烈

法国★★★

搜索

机不可失

1870年,普法战争之后,法国丢掉了阿尔萨斯-洛林地区,这一大片土地归了普鲁士所有,除了土地还有一百五十万的人口。

仇,就这么结下来的,但法国是个挺特别的国家,它对复仇并不是很有兴趣,只是心里在想:这地方早晚会拿回来的。至于怎么拿回?没有计划。

奥匈帝国在巴干尔的民族恩怨,跟法国没多少利益冲突。德国崛起后,法国对策是加强军事防御能力,而不是进攻能力,它通过贷款给俄国,撑住尼古拉二世皇权,让俄国去压制德国。

大战爆发之前,各大国的战争的欲望到底都有多强烈

俾斯麦首相在德国尚弱的情况下,只能顺承沙俄,韬光养晦,缓解德法紧张情绪,但历史的发展必将使德国(逐渐强大)站在坚决反对俄国的立场上。

这样,巴黎必定进一步与圣彼得堡靠拢,而柏林也必定跟维也纳言归于好,2比2,两个集团旗鼓相当,一条标准基线已经划了出来。

法国的紧张情绪来自于法德(普)之间的力量对比变化太快,1870年,两国人口相当,都是四千万左右,法国经济占优,工业发达,民族统一。德国人口很快就到了六千八百万(德意志小王国合并),经济上以令人望尘莫及的速度向前迈进,并成为欧洲大陆第一工业国,奥地利脱离后,民族内部矛盾问题也解决了。

法国明显感到前景不妙,按这节奏发展下去,不是复仇不复仇的问题,而是海外殖民地能不能保住的问题。于是,法国资产阶级集团又用几十亿几十亿的巨款去撑住俄国。

大战爆发之前,各大国的战争的欲望到底都有多强烈

俄国不是不想还钱,而是只能听天由命,从政治上来说,法国应当果断免除俄国债务,让沙皇能甩掉一部分经济包袱,提升实力,对付德国,法国又舍不得银子,连利息也舍不得放下。德国不断扩充的陆军和海军力量,令法国忧心忡忡,当俄国借款达到200亿的时候,法国经济再也无法承受。

英国加入协约国一方时,法国想法才真正改变了,它想灭掉德国。

对于法国来说,外部条件太好了,睡着都能笑醒。两个盟友,一个是全球海军霸主,一个拥有欧洲最大规模陆军,连比利时也加入了。如果这样的战争不参加,法国觉得自己是个SB。

打败德国,不但可以拿回阿尔萨斯-洛林地区,还能解除心头大患,何乐而不为?但法国太不了解俄国当时的情况了。也就是说,法国是在认为自己稳赢的情况下参战的,幸福就是要稳稳的。

沙皇俄国★★★★★

搜索

它的战争欲望是五星级的

俄国在欧洲的优越地位,来自于法德矛盾,只要这俩货永远敌视对方,俄国就可获利无穷。还有另一对冤家,也能让俄国受益,就是普鲁士和奥地利。

1866年时,奥鲁士与奥地利两个德意志王国决斗时,俾斯麦首先要请求俄国保持中立态度。当德国与奥匈帝国握手言和,烧纸结盟时,俄国马上在巴尔干半岛感到了巨大压力。土耳其的君士但丁堡以及地中海入海口,是帝俄延续不断的梦想,这种梦想被打断,是不能容忍的。

在俄国眼里,德意志诸候国无非是接受法国统治,还是沙皇鞭子的问题,德国强大后,野心勃勃,俄德决裂是必然趋势。

从国内看,帝俄是一个政治畸形的国家,存在着一个逻辑悖论:

19世纪中叶,俄国资本主义开始发展,国家向工业化转型,这又推动了资本集团的强大,根据这个循环,俄国产业工人队伍必将大大增加,而工人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他们的阶级意识必然被唤醒。

大战爆发之前,各大国的战争的欲望到底都有多强烈

这样,沙皇面临两大威肋:

一、资产阶级的权力要求。

二、工人阶级的革命浪潮。

沙皇的痛苦在于,他又不能中断工业化趋势,因为陆军、海军的经费来源和装备更新,都需要依靠资本主义发展。没有国家工业化,沙皇政权在欧洲就无法生存。但是,有了工业化,沙皇政权同样要垮台。

用马克思理论来说:这是生产关系跟不上生产力的发展。

二百多年来,沙皇统治能够持续,靠的是农奴制,众多的俄国农民目不识丁,他们驯服、愚钝,安于贫困,只要有口饭吃,就不会造反。同时,他们也是俄国的兵源,有了这些士兵,沙俄领土才能对外扩张。

大战爆发之前,各大国的战争的欲望到底都有多强烈

工业化,改变了俄国农民生存基础,许多人变成了产业工人,变成了革命争取的对象,兵源变成了革命的力量。

经济上,俄国要大量依赖法国的借款,想还本付息,只能听天由命。为什么说听天由命,因为那时俄国主要还是一个农业国。1910、1911、1912,连续三年大丰收,还债之后,内阁收支还略有积余,1913年欠收,一下子经济就滑向崩溃边缘。

要摆脱这种死循环,保住皇权,最后的法宝就是对外战争,特别是对德国佬和土耳其穆斯林的战争,能激起全民对沙皇的支持热情,谁也不想看到国家被它们打败。

战争无非两种结果,对沙皇而言都不是坏事:

一、胜,沙皇将恢复威望,并得到无数的战利品,压下革命力量。

二、败,国家破产,一举摆脱无穷无尽的欧洲债务,无非是割地给德国,赔款是不可能的,一辈子都不可能。

因此,萨拉热窝一声枪声,奥地利对塞尔维亚宣战后,俄国就不准备调停,而是参战,悲剧是它没有准备好战争,只是临阵磨枪,大都是新兵。

大战爆发之前,各大国的战争的欲望到底都有多强烈

大英帝国★★★★★

搜索

一战之前,全世界各个角落的战争,几乎都有英国人的身影,有时单干,有时结伙,打的仗比谁都多。然而,跟美国一样,盎格鲁-撒逊克人却在舆论总让人感觉,它们是最热爱和平的。哪怕是发动战争,也是为了维护和平,现在叫保护人权。

一战之前,英国在最后一刻似乎还在努力改善对德关系,实际英国备战不亚于德国,因为欧洲工业国,特别是德国对它的挑战实在太大了。

维护霸权是英国最大的战争动力,如果它不能奴役所有人,不能统治全世界,那么英国必将衰落成一个无足轻重的国家。它必须在皇军海军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利用别人或赤膊上阵,用战争打败竞争对手。

大战爆发之前,各大国的战争的欲望到底都有多强烈

英国参战有三个目的:

一、维护霸权地位

二、避开国内社会主义路线(第二国际,国际社会民主党完蛋)

三、战争有助于国内团结

只要霸权不被挑战,英国在战后,马上可以回到高额利润时代,国内恢复安宁,贸易垄断还将继续。德国在战前与英国缓和关系,就是不想给英国制造参战机会,让英国保持中立,问题在于“施里芬计划”,如果对法国发起致命一击,必将入侵比利时。

大战爆发之前,各大国的战争的欲望到底都有多强烈

一碰比利时,英国就有借口参战,最后,德国也顾不了这么多了,在美军出现在欧洲之前,德军攻破西线并非不可能。

1688年起,英国都是与法国为敌,直到法国无法主宰大陆为止,这俩强盗,在海外有时协同作案,如火烧圆明园,有时拔刀相向,如1898年在苏丹对峙。

俄国是英国历届首相挥之不去的噩梦,19世纪在克里米亚干过一架,在一战之前,英俄动武可能性也不低。英国跟普鲁士或德国反而没有什么历史恩怨,与德国交战在民众眼里看起来,太遥远,根本没必要考虑。

但英国早在舆论上做好准备,1903年,英国作家柴德斯写了小说《沙岸之谜》,炮制了一个德国间谍集团控制英国的故事,成了英国最畅销小说。一个邪恶,野蛮,可耻,残暴的德国形象深入人心,英国人相信德国随时会入侵英国。

换句话说,英国是最早作战争动员的国家,但英国是最阴的。

大战爆发之前,各大国的战争的欲望到底都有多强烈

柴德斯真实身份是英国外交部间谍,就跟毛姆一样,更可笑的是,德国情报机构人员总共才63人,德国一战情报很烂,不大在乎,因此它认为可以速胜,实力碾压。

只有英国将战争视为权力游戏的一部份,对德国来说战争事关存亡大事,英国不是,1860年全世界海军加起来也未必比得上英国海军。德国对贸易是满意的,英国想施行贸易保护主义,它对德国的叫阵有些畏惧,既怕德国的贸易优势,也怕德国的投资流入,对美国也怕。

再说近东和中东的石油产区,利益归英、法公司所有(那时还不包括美国),然而,德国对土耳其帝国的经济和战略渗透,令英国极为担忧。

俾斯麦在1871年到1889年期间,以无比巧妙的外交手段来处理跟英国的竞争关系,排除军事部分可能性。俾斯麦是知道英国好战本色的。当德国在《摩洛哥协议》中横插一脚要求参与英法协商时,英国就已经动了杀心了,而对德国来说,它要求政治话语权并没有什么过错。

大战爆发之前,各大国的战争的欲望到底都有多强烈

德国崛起后,它的国际观是:

一个国家人口越多,经济越强大,它的国家地位便越高。因此,一个国家应得的地位在理论上是没有限制的。今日之德国,明日全世界。

在英国眼中,这些思想和言论是具有反英性质的,1897年开始,德国要建立一支庞大的海军舰队,无论德国提尔皮茨海军上将不管如何否认对英国的针对性,但英国不这么看。

这不是数量问题,而是德国舰队基地全部在北海,正对着英国,在英国的地缘政治逻辑中,德国只能是陆上强国。德国拥有强大海军,就是野心,就是挑战,不管有意无意,对英国全球扩张都是一种损失,加上贸易挑战和工业挑战。

因此,德国是英国最危险的潜在敌人。在这个认知基础上,英法、英俄和解并结盟,就顺理成章出现了。英德之间,无非是谁先动手的问题。

大战爆发之前,各大国的战争的欲望到底都有多强烈

德意志帝国★★★★★

搜索

德国参加一战,今天看,时间过早,因为德意志国家这幢房屋还没有建成,把奥地利留在了外面。二战之后,我们都知道德国分成了两块:东德和西德。

西方舆论在有意掩盖一个事实,纳粹德国其实分成了三块,还一块就是奥地利,希特勒已经将奥地利合并了。不过,欧洲是决不会让德奥再次合并的,所以历史书上必须说希特勒入侵了奥地利,但又很矛盾,奥地利又被当成轴心国对待。

神圣罗马帝国这根带子滑落后,德意志变成了三百多个小公国,两千个多个骑士庄园,权力极度分散,任人欺凌。

为什么德国童话里王子,公主满大街都是?就这个原因,其实就是乡长儿子,村支书女儿。

大战爆发之前,各大国的战争的欲望到底都有多强烈

诸候们各自发展,最后形成了两强--普鲁士和奥地利,但矛盾很深,老是互撕,这样,法国、英国、俄国,甚至瑞典都可以来欺负它们。

✦1866年柯尼希格累茨决战后,德国变成三大块:北德联邦(大号普鲁士),南德四小国,奥地利。

✦1867年,奥地利跟匈牙利合并为奥匈帝国,这是个注定灭亡的帝国,因为没有一个主体民族。

✦1870年,普法战争结束,北德和南德合成德意志帝国。

这不是德国统一进程的结束,而是开始。

大战爆发之前,各大国的战争的欲望到底都有多强烈

德国在欧洲政治版图上只是一个空白点,话语权在英法俄手里。当德国崛起后,整个中欧有可能被德国控制,英法俄三个死对头一下有共同敌人。德国工业发展很快,它比俄国早一步跳出了帝制怪圈,农民变成了工人,政党开始出现,教育,宣传得到了长足发展。

德国重教育,他们的小孩童年在学校里渡过(义务教育制),青年在军队时磨练,成人才走向社会,所以,纪律性远超欧洲其它国家。当新兴工业、农业、商业大大发展后,德国离社会主义比谁都近,短短四十年,德国的财富已经跟英国、法国可以相提并论了。

政治上来说,社会主义政党社民党是第一大党,统治者却是旧贵族和容克地主。阶级矛盾原先是用步枪解决,后来社民党扮演了缓冲角色。日渐强大的德国却是欧洲舆论中的“反派”,英法垄断着舆论,在他们的宣传下,德国只是一个苏丹式国家。与奥匈帝国结盟是德国必由之路,因为它有个野心就是建立一个统一的中欧国家联盟:政治统一、货币统一、经济统一、法律统一。

大战爆发之前,各大国的战争的欲望到底都有多强烈

要实现这个梦想,只有两种手段:

一、和平崛起,以强大的经济力量,吸引小民族小国家加入德意志国家。

二、在战争的血海中完成。

和平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与法,俄两个邻居有利益冲突,英国更不用说了,那是要打落它头上全球霸主的皇冠。战争也许会让梦想实现得更早,奥匈帝国利益本来跟德国关系不大,俾斯麦生前,就反对德国插手巴尔干事务。

但是,形势已经变得由不得德国。如果奥匈帝国被俄国击溃,那么接下来,俄国的万钧重压将全部压在德国身上。战争爆发后,除了社民党左派和中派,德国人都以“铁十字勋章”为最高荣誉,征兵1500万,只有几千名逃兵,而俄国逃兵是100万。

反战领袖变成了人民公敌,各国人民带着愉快和必胜的心情去屠杀别人,同时,也被他人所屠杀,整个欧洲爆炸。当1917年俄国士月革命成功,退出战争后,德国东线大军全部西调,英法已经快撑不下了。

如果不是潘兴率领美国大军赶到欧洲,德国必将取得战争胜利。

大战爆发之前,各大国的战争的欲望到底都有多强烈

历史没如果,德国战败,按江湖规矩,割地赔款,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第一项收获就是遍地寡妇。

有人说《凡尔赛条约》是二战起点,有人说是《慕尼黑协议》是二战起点,但无论如何,下山摘桃的才是最后大赢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