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失敗了,還是真英雄嗎?實際上他的名氣是此人給的

原文標題:《荊軻失敗了,還是真英雄嗎?實際上他的名氣是此人給的》


風蕭蕭,易水寒,荊軻刺秦王的故事是大家眾所周知的。荊軻一代俠客,為了國仇私怨,決心刺殺秦王,以一己之力阻攔秦國兼併統一的步伐。只可惜,他做了萬分準備卻是無功而返。時至今日,很多人都為荊軻的俠義情懷而點贊,稱之為英雄。也有一些人提出荊軻光環很甚,一部分是因為他自身的行俠仗義,另一部分則是秦王身份賦予,因此這些人認為荊軻作為一個刺客,卻沒有沒有完成任務,算不上真正的英雄。

荊軻失敗了,還是真英雄嗎?實際上他的名氣是此人給的

這些有著“特殊”觀點的人,還找出了一些歷史記載來佐證,證明他們並不是無的放矢。他們提出在史記中有很多關於刺客的記載,比如聶政等。與這些刺客橫向比較,荊軻貌似是唯一一個沒有完成任務的人。當年聶政答應故人刺殺韓國丞相,孤身一人提劍前往,直接闖府邸殺了目標,後因受傷面臨被捕之時,他割下自己的麵皮,確保家庭親屬平安無事。荊軻與之相比,成績就有些不好看。

荊軻失敗了,還是真英雄嗎?實際上他的名氣是此人給的

而且荊軻的武器匕首乃是燕國太子丹千金購置,據說削鐵如泥斷髮無痕,。為了他能夠順利接近秦王,太子丹不僅將燕國地圖地契全部託付,還默許荊軻勸殺自己的門客(秦王敵人)將頭顱送給秦王。不光這些,太子丹擔心荊軻無法成事,就給他配了一個副手,承擔第二梯隊的任務。這些準備可以說是相當充分,既有利益打動秦王讓他放鬆警惕,又有燕國地圖和敵人頭顱送上,直接就是近距離接觸秦王。可惜荊軻最後無功而返,當時他持有的匕首鋒利無敵,又是劇毒所淬,卻割只下秦王一隻衣袖。

荊軻失敗了,還是真英雄嗎?實際上他的名氣是此人給的

太子丹之所以幫助荊軻準備這麼充分,就是希望他能夠成功刺秦,但也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說,太子丹對於荊軻的武功實力有些不信任,但苦於手下無人可用,就只能將就委派他執行任務。比如專諸刺殺的時候,他自己想出的辦法就是把匕首放在魚裡面,接近目標人物的時候直接抽出匕首給予致命一擊。而荊軻是把匕首放到地圖裡,他引導秦王看地圖的時候,是最方便刺殺的,結果秦王被割掉衣袖之後,直接赤手空拳和荊軻搏鬥起來,結果荊軻不是其對手被擒下。一代知名俠客,卻不是朝堂之上一國之君的對手,說出去確實有些讓人不相信。

荊軻失敗了,還是真英雄嗎?實際上他的名氣是此人給的

但為什麼荊軻刺秦王失敗,擁有的名氣都蓋過其他刺客呢?難道就只是因為一首“風蕭蕭,易水寒”歌曲和故事被人傳唱導致的嗎?有這方面的原因,但也有其他因素在其中。

荊軻失敗了,還是真英雄嗎?實際上他的名氣是此人給的

自夏商周開始,中華文化就一直渲染家國情懷。尤其是在秦漢時期,這一思想更是廣泛傳播,因為秦漢及其後面的各朝各代為了維護統治的穩定性,採用儒家典籍推廣國學教育,其中“天地君親師”的理念深入讀書世子骨髓之中。而荊軻刺秦王的故事由漢朝司馬遷所撰寫,他本身是一個忠君愛國的臣子,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是在漢朝興起,荊軻的家國情懷就是在這種情況得以推廣。

荊軻失敗了,還是真英雄嗎?實際上他的名氣是此人給的

而且還要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名人效應。作為中國封建王朝第一個皇帝,秦始皇雄才大略就不去細說,單說他建阿旁宮和統一文字,就這兩項壯舉就有足以名流青史,況且還有實現中國社會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完美過渡的功績。

荊軻失敗了,還是真英雄嗎?實際上他的名氣是此人給的

一個人如果能和秦始皇沾點邊,那都是可以千古留名的。比如太監嫪毐,就因為他是秦始皇母親的面首,所以各種典籍紛紛記錄。這麼一個小人物尚且如此,更何況荊軻這麼一個英雄人物呢?因此,荊軻的名氣一大半都是秦始皇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