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的禍根在哪?光緒慈禧背了鍋,乾隆:怪我咯!

原文標題:《鴉片戰爭的禍根在哪?光緒慈禧背了鍋,乾隆:怪我咯!》

我們都知道鴉片戰爭是西方列強強行打開中國大門的開始,可是在此之前中國國力那麼強大,為何會一步步淪落呢?很多人就覺得這肯定是當朝政府的腐敗無能啊,說的就是光緒慈禧,可我們仔細再研讀下歷史,往前再翻一翻,其實禍根並不在他倆。自封建社會以來,中國當之無愧為世界強國。不論是政治體質建設,經濟工商貿易,還是文化思想底蘊,中國均領先世界各國。但到了明朝中後期,隨著西方資本主義的興起和工業革命的發展,中國卻因為政治原因推行禁海鎖關政策,導致國內資本主義雛形被扼殺在搖籃之中,同時科學技術也逐漸開始與世界脫軌和落後。

鴉片戰爭的禍根在哪?光緒慈禧背了鍋,乾隆:怪我咯!

這一有違歷史進步的政策一直延續到大清王朝。因南明王朝出逃海外,加上收復臺灣實行禁海,大清王朝對於海關的態度一直都很曖昧。大清王朝既依賴海關進行貿易,收割財富充實國庫,又要防止南明和海外勢力入侵。所以大清王朝一段時間開放海關,一段時間關閉,只留下廣州一處通關,這樣反覆無常讓西方各國認為大清王朝的信譽極差。這也是鴉片戰爭之後,西方列強叩開國門直接霸佔海關近百年的根本原因。只有海關控制權在自己手上,才能進行貿易傾銷。

鴉片戰爭的禍根在哪?光緒慈禧背了鍋,乾隆:怪我咯!

到了乾隆年間,乾隆皇帝勵精圖治,創造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太平盛世,世界各國來朝,讓乾隆皇帝和愛新覺羅家族產生一種“天朝上國”的幻覺。正是這種錯覺,讓統治集團採取了錯誤的政策,就是史無前例的強化閉關鎖國政策。

鴉片戰爭的禍根在哪?光緒慈禧背了鍋,乾隆:怪我咯!

實際上自宋朝開始,西方國家與中國貿易就存在順差,真金白銀從世界各地流入中國。而隨著西方工業革命的興起,西方大量商品需要市場傾銷,他們陸續建立殖民地。對於中國,他們一直心存敬畏,所以起初是想和平貿易,但如果遇阻,勢必會選擇武力叩開海關。

鴉片戰爭的禍根在哪?光緒慈禧背了鍋,乾隆:怪我咯!

他們先是派出了很多傳教士進入中國,開始全面觀察和評估大清王朝。在乾隆年間,他們藉著給乾隆賀壽的名義,帶著西方先進的技術產品,對大清王朝最高統治者進行獻禮。但是乾隆皇帝對他們從內心瞧不上,在邦交禮節上有所怠慢,直接鬧出一些國際笑話,讓這些人尊嚴受到了侮辱。

鴉片戰爭的禍根在哪?光緒慈禧背了鍋,乾隆:怪我咯!

這些人回國之後,向國王闡明和平貿易的可能性極低。於是,他們又安排國內的軍事專家到大清王朝做交流,乾隆皇帝自認為大清的紅衣大炮世界聞名,於是東西方火器的較量就在獵場上演。西方驚喜地發現,大清武器裝備還停留在16世紀,遠遠比不上他們現有的裝備。這一消息傳遞迴國之後,西方各國異常興奮。但是他們比較剋制,因為大清王朝在陸戰中連連取得大捷,甚至連沙俄都戰勝了,所以他們一直在等待一個機會。

鴉片戰爭的禍根在哪?光緒慈禧背了鍋,乾隆:怪我咯!

但是我們的乾隆皇帝卻是依舊坐著“天朝上國”的美夢。作為一個君主,他很警惕外國人陸續來華的意圖。如果一味回絕,那就真距離戰爭不遠了。於是他指定全國唯一隻有廣州可以通商,並把通商區域劃定,由朝廷派駐重臣和軍隊把手,閒雜人等不能接近。同時,乾隆皇帝也有些限制外國人自由的措施,比如外出的區域限定,與中國老百姓交流的限定。這一些措施,讓海外列強們十分難受,也終於認清了大清政策的實質。這個時候時機已經成熟了,列強們開始著手下一步動作了。

鴉片戰爭的禍根在哪?光緒慈禧背了鍋,乾隆:怪我咯!

我們都知道在大清王朝後期,鴉片在全世界氾濫,英國吸食人群數量遠超大清四倍。英國人發現這宗商品不僅賺大錢,而且可以削弱一個國家的意志。於是英國人開始將鴉片輸入中國,不僅扭轉了貿易逆差的局面,還將八旗綠營變為“槍”兵,讓大清戰力直速下降。後來以林則徐為代表開始禁菸運動,給了英國人開啟戰爭的藉口,於是鴉片戰爭一觸即發。如果當時乾隆皇帝正確認識大清與西方的科技和軍事差距,奮發圖強後起直追,然後調整閉關政策,說不定鴉片戰爭不會發生。對於別的皇帝可以不做這個設想,但這個人是乾隆,作為一代千古大帝,應該具備國際格局觀和社會發展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