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刀剑,为何都喜欢开血槽?真的是为了放敌人血用的吗?

自从石器时代起,这个世界就出现了兵器。原始社会时,多用树干/石头来做兵器;而到了封建社会时,人类的兵器开始有了铜/铁等金属制作的兵器,但不管什么时候,刀和剑这两样兵器,绝对是最常见的了。

在刀和剑的发展史上,经常看影视作品的人可能会听说过一个词——“血槽”!说白了就是在刀身或剑身上,弄上一道凹槽,现代人称之为血槽。

明清时期的刀剑,为何都喜欢开血槽?真的是为了放敌人血用的吗?

有血槽的刀剑,常见的,多存在于明清时期的兵器上,比如明代较为流行的雁翎刀/雁翅刀,还有各种手刀,经常能看见血槽,还有一些欧洲的长剑/日本的刀剑的刀背处,也是经常有血槽。但在已经出土的秦剑/汉剑等实物上来看,却找不到开血槽的现象。

血槽在明清时代的兵器上大量出现,是有什么特殊的作用吗?

明清时期的刀剑,为何都喜欢开血槽?真的是为了放敌人血用的吗?

还别说,有这么一个广为流传的传说,说用带有血槽的刀剑刺向敌人,由于血槽的存在,一来便于放血,给敌人造成伤害,二来由于凹槽可以减少刀剑刺入人体而产生的空气负压,方便拔刀,以免敌人反击。

血槽的作用,真的是传说中的这样?

其实啊,血槽的正经官名应该叫樋,也称之为剑樋。剑樋的作用,并不像上面传说中的那样,是为了放血用的,而是其有着十分科学的原理。

明清时期的刀剑,为何都喜欢开血槽?真的是为了放敌人血用的吗?

第一,可减轻刀身重量,刀身重量减轻了,重力点才会更靠近剑格(也就是护手),这样用起来,才能更好的控制灵活性。

第二,可节省材料。别小看这么一点点材料,俗话说,积少成多。古代经常发生战乱,而所有士兵的武器都几乎用到铁,能省一点就省一点吧。

明清时期的刀剑,为何都喜欢开血槽?真的是为了放敌人血用的吗?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调节刀剑的重心和平衡。在古代时,刀剑都是手工锻打,很多时候做出来的成品,都会出现局部不平衡的现象。通过开樋,调整凹槽的深浅,可达到调节平衡的作用。

第四,可增加刀剑本身的强度。开槽后的刀剑,从剑身横切面来看,刀剑就会形成一个“工”形或“IB”形的结构,就像如今的铁轨般的稳定结构,加强刀剑的强度。

明清时期的刀剑,为何都喜欢开血槽?真的是为了放敌人血用的吗?

但不管怎么说,究其本质,刀剑开樋或者不开樋,和传说中的放血真是没一点关系,而且它也不是刀和剑的必备部分,想开就开,不想开就不开,完全是一个取舍的问题。不过,开樋后的刀剑,看起来好像更猛了些!装装档次还是挺不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