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民间传言:虎门销烟时,那些参与销烟的工人最后都发了财?

在中国的禁毒史上,“虎门销烟”绝对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项禁毒运动。当年的虎门销烟,不仅在中国,在全世界都掀起了轩然大波,林则徐的名字,也震动了各个资本主义国家,虎门销烟后,很多国家都以此效仿,在其国内开展禁毒行动。

但在民间传言中,有一个细节很值得人们去注意,那就是当年参与销烟的那帮工人(暂且称之为工人),在销烟后不久,都发了财。

为何民间传言:虎门销烟时,那些参与销烟的工人最后都发了财?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他们以工作之便偷盗鸦片了?可林则徐的性格世人都是略知一二的,他如此清廉,不受贿赂,销烟整个过程又都是亲自督导,怎么可能会有人能监守自盗?

其实,这一切都源于清代小说家吴趼人——《禁鸦片遗事三则 》中所描述的一段话,原文是这么说的:

“当焚烟土时,公亲临监视......聚土而焚,外虽燃而中恐不得燕,则使人以竹杠翻复挑拨之......诸役相约,预去杠中竹节,挑拨时力故诗之,则土尽人杠中,一杠满,复易—杠。事后鸦片价骤昂,凡私售者,皆十倍取值,群役尽成富人。”

为何民间传言:虎门销烟时,那些参与销烟的工人最后都发了财?

这段话翻译过来大概意思是这样:销烟时,林则徐亲自监视,但鸦片实在是太多,外围是都焚尽了,可内部还有很多没有焚尽。于是,林则徐便命工人用竹竿翻挑。

那些工人见此情景,便心生一计,将竹竿中间的竹节全部掏通,然后在翻挑鸦片时,用力把竹竿插入鸦片中,不一会儿,竹竿中就装满了鸦片,然后再换一根竹竿。

等到销烟过程全部结束后,国内的鸦片几乎没有了,但是人们的烟瘾却不是一时半会儿能销去的,因此,鸦片在销烟后,成了奢侈品。而当时参与销烟的那帮工人,因为手中屯有鸦片,便发了财!

为何民间传言:虎门销烟时,那些参与销烟的工人最后都发了财?

虽然吴趼人这人是个小说家,但所描写的这段事,也不是没可能!首先虎门销烟只是焚烟的过程,就用了23天,这其中,绝对有时机可操作;其次清末时从上到下,腐败情况很严重,加之人的贪性,有很大可能会这样操作。

想林则徐辛辛苦苦,排除万难,才促成了这场销烟,最后因这件事还替清政府背了黑锅,当了清政府的替罪羊,流落边疆好几年,而国人还如此为了一己私利,暗中操作,着实令人痛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