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學角度分析:爲什麼很多沒本事的人越固執?

固執是一個心理學名詞,本意是堅持不懈,從詞義探源上來說是一個褒義詞。但是現在已經演變成了一個貶義詞,更多的是指一個人不懂變通、冥頑不靈,在生活和工作中表現為自以為是、一意孤行,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別人。有意思的是,往往越是沒本事的人,越容易固執。這是為什麼呢?

在說明為什麼越沒本事的人越固執之前,我們先來看看沒本事的人通常有什麼樣的特點:

1. 非理性

沒本事的人,往往缺乏理性思考的能力。當他們提出某種觀點時,背後並沒有強大的邏輯支撐,往往出於自己的偏見或片面的想法。

受思維定式的影響。沒本事的人一般思想僵化,總是囿於固有的思維模式。當外界環境發生變化,不懂隨機應變,還是拿以前認知事物的習慣來判斷新生事物,不會因時因事而進行改變調整,這就表現為固執。

2. 風險厭惡

不同的人在做事時有兩種不同的傾向:有些人喜歡去追求獎賞,有些人想要迴避痛苦。

出於自我保護的需要。沒本事的人普遍比較敏感,具有強烈的自我保護心理。因為對他人有防備之心,所以會在意識深處堅持自己的看法,這就表現為異常頑固。

  • 尋求獎賞的人是關注進步的,更吸引他們的是未來可能發生的好事,
  • 而回避痛苦的人是關注阻礙的,他們希望獲得更多的確定感和安全感,以阻礙壞事發生。

通常沒本事的人屬於第二種,也就是關注阻礙。之所以他們會選擇迴避痛苦,是因為他們沒有信心去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去挑戰自己不熟悉的事物。因此,沒有本事的人也往往是安於現狀的人。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為什麼很多沒本事的人越固執?

3. 自卑

一般而言,一個自尊心較高,比較有安全感的人,不會在他人否定自己某一個觀點時感到非常氣餒和沮喪,因為他們明白這只是人和人之間的一種不同,別人對自己觀點的否定,不代表別人認為自己完全沒有價值。

自尊心過強。自尊作為一種精神需要,人人都有。但自尊心太強,則是一種病態。沒本事的人一般愛慕虛榮,自尊心極強,怕別人看不起自己,當心理需求無法得到滿足時,就會用執拗、固執等方式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然而,沒本事的人很害怕自己的觀點受到否定,因為他們會覺得,自己的觀點被否定意味著自己的價值也被否定了。這種想法源自他們內心的自卑。當他們和他人在就事件或觀點進行爭執時,他們無法將事件和自我身份認同區分開來,因此會將他人對自己立場、觀點的打擊看成是對他們本人的不認同。

4.情緒不穩定

很多沒本事的人,社會適應性較差,處理不好人際關係。自己內心苦悶,卻又不能與人有效溝通,心理淤積無法排解,最終陷入心理變態的泥潭,表現出來則是頑固不化。

而擁有以上特點的人,往往也“越固執”,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固執是沒本事的人非理性的一種表現

讓我們先來看看“固執”的定義:一個人在非理性的基礎上,拒絕改變自己對某事的觀點或自己決定要做的事,並對此抱有一種強烈的、絕對的信念。在這個定義中,首先被強調的就是“非理性”,即沒本事的人的第一個普遍特點。

當一個人是基於理性和邏輯而堅持自己的某種觀點時,我們會用褒義詞“執著”去形容。相比之下,固執則是指在缺乏對邏輯、有利條件的充分考慮的情況下,對某種觀點或狀態過度堅持。因此,固執往往是沒本事的人非理性的一種體現。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為什麼很多沒本事的人越固執?

(2)固執能維持沒本事的人脆弱的安全感

之前提到,沒本事的人往往懼怕不熟悉的事物,因為害怕失去安全感和確定感。因此,很多沒本事的人在面臨改變的可能性時,就出於這種對不確定的懼怕而選擇盲目堅持自己的原有的觀點,不改變自己的決定。這樣的行為,其實是拒絕接受新鮮事物,以此維持自己脆弱的安全感。

(3)固執可以維護沒本事的人對自我的信心

因為自卑,沒本事的人對別人對其觀點的否認和不認同極其敏感,會覺得“如果我承認自己錯/改變觀點和決定,就說明我自己很笨/沒有能力/沒有價值。如果承認對方是對的,那就說明對方比我聰明,贏過了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