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過分自信可能走入心理「囧途」

電影《人再囧途之泰囧》,不僅符合人們過年找樂的心理,還通過幽默的情節讓人在大笑之後明白,過分自信自戀會走入“囧途”。

小心,過分自信可能走入心理“囧途”

過於自信降低成功幾率

“囧”字本意是光明,但在網絡時代,它被賦予的新意是:悲傷、無奈或者極為尷尬的心情。電影中,徐崢飾演的徐朗和黃渤飾演的高博是商業成功人士,他們自信滿滿,為獲得一份授權書相互爭鬥不斷,與家人、同事也處不好關係;王寶強飾演的王寶則是一個外地進城賣蔥油餅的,為了滿足患病母親的願望,帶著號稱健康樹的仙人球去泰國為母親祈福。他樂觀、自信、善良,其“傻根價值觀”不斷讓過分自信、超級自戀的徐朗發生“心靈轉變”,最後不再認為錢就是一切,從而回歸家庭親情。

從心理學角度,這個結果可以理解為徐朗在嘗試接受不完美的自己。自信心強通常被視為一種優良品質,但過於自信卻會降低取得成功的可能性。

美國心理學家通過對大學生的調查發現,越來越多的美國大學生認為自己很“特別”並且高度自信。1966年以來,美國約有900萬名大學生參加過新生調查,並對同齡人的多項基本能力進行打分。美國心理學家珍·溫格和同事發現,不少學生自認為學習能力、達到目標的動力、數學能力以及自信程度均“高於平均水平”。

但調查發現,很多學生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例如,雖然越來越多的學生認為自己擁有寫作天賦,但客觀測驗顯示,他們的實際寫作能力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一直處於下降趨勢,自以為是或者過於自滿,並非一種優良品質。

小心,過分自信可能走入心理“囧途”

超級自戀就是心理疾病

每個人都對自己有一個認可的程度,自我認可的程度比實際程度少可謂“自卑”,比實際程度稍大叫“自信”,比自身情況高出太多就叫“自戀”。

現在有不少年輕人總認為自己比實際情況要優秀,形成一種自戀性格。《牛津英語詞典》將自戀定義為“過於自我陶醉或者自負,過於自賞以及以自我為中心”。

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有或多或少的自戀傾向在櫥窗、車窗、電梯裡認真端詳自己,其實就是一種最簡單的自戀。在博客、微博裡秀自己的生活狀態,也是一種自戀表現。自戀不是病,但過分自戀就是心理疾病了。有些心理學家認為這是一種負面性格,具有一定的破壞性。

如果說自信是心靈陽光,自戀就是為身邊人以及自己預備的一劑毒藥。在順風順水時自戀者能如魚得水,一旦遭遇“滑鐵盧”,就會變成脆弱的“玻璃人”。就像《人再囧途之泰囧》中徐崢扮演的徐朗,看似精明強幹、風度翩翩,但他內心深處最柔弱的部分,卻是被土土的王寶所喚醒。徐朗翻看王寶的日記,看到他為媽媽寫的一封又一封信件,內心受到強烈震撼,最後打電話向妻子訴說:你真的很重要……

小心,過分自信可能走入心理“囧途”

為何會自視過高?

《人再囧途之泰囧》中的徐崢,造型精緻講究,眼鏡、帽子、手機等細節都十足的商界精英範兒。黃渤的黑衣造型頗為神秘,看似“高端人士”。

心理學家說,過分自信甚至超級自戀的人,往往擁有迷人的外表和魅力,很容易與人打交道,在社交方面自信度更高。但長期看,無論是在家裡還是職場,他們容易將各種關係搞得一團糟,最終暴露出自私的一面。他們往往到了中年之後,才意識到對未來的預期越高,焦慮和抑鬱指數也會不斷提高,生活中很多事情是因為自己的性格而搞砸的。而這種性格就植根於基因、早期的成長環境和所處的文化背景。

自戀型人格大多表現為自我重視、誇大事實、缺乏同情心、對別人的評價過分敏感等。心理學家認為,自戀個體因為沒有得到他人的關愛而感到空虛,有一種“喪失”感,因而只有自己愛自己,實際上他們內心有揮之不去的不安和失落,很容易被周圍的人傷害。

美國心理學家溫格在與同事基思·坎貝爾合著的《自戀流行病》中,將目前社會上自戀者比例明顯提高的原因歸咎於多重因素,包括從小受到的教育方式、名人文化、社會化媒體以及信用卡,這些因素讓人們看起來比實際情況更成功。

例如,現在對獨生子女過度關注和讚美的教養方式,很容易讓孩子以自我為中心;在追星時代,名人在各種場合展示自己的美貌、名牌、流行歌曲、時尚元素,這種自戀情結極具感染力,很多普通人也喜歡通過博客、微博、微信、社交網站秀自己,個性中自戀的部分逐漸被放大;還有信用卡的普遍使用,誇大了人們的實際能力,這也會助長年輕人自我陶醉的情緒。

小心,過分自信可能走入心理“囧途”

相信自己 就能獲得成功?

現在很多年輕人過分自信,與受人們追捧的一種觀點有很大關係,即“自信孕育成功”,不少書都在推銷這種想法如果想取得偉大的成就,就必須提高自信心,高度自信、相信自己就是獲得成功的關鍵。心理學家認為,雖然這看起來是一個富有吸引力的觀點,但實際上並不完全正確。

美國佛羅里達州大學的羅伊·鮑姆斯特多年來進行與自信有關的研究,他說,雖然高度自信往往與成功呈一種正相關關係,但因果關係並不明確。例如,到底是高度自信造就了高成就,還是高成就造就了高度自信?他認為,自控能力是一個人能否走向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當然,這絕不意味著不自信的人能夠在學校、職場或者體育圈取得更大成功。

有研究人員發現,對成績較差的學生,如果只是通過表揚來提升其自信心,學生的成績反而更差。鮑姆斯特說:“鼓勵學生相信自己,而不是想辦法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可能無助於他們提高學習成績。”這就是俗話說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