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亩三分地“,那这块地到底是谁的呢?

很多人都知道一句俗话叫“一亩三分地”,意思是自己的势力范围。而这个一亩三分地,就在今天的北京城里。明清两代时,这块地是皇帝亲自耕种的田地。嘉庆二十年初春的一天,紫禁城内外一派繁忙景象,嘉庆帝率领百官浩浩荡荡向城外行进。按照惯例每年二月初二,皇帝都要率百官到先农坛祭祀先农神,并亲自耕田。

俗话说”一亩三分地“,那这块地到底是谁的呢?

这副《清雍正祭先农图》描绘了清代皇帝祭先农的盛大场面。画中的皇帝身穿龙袍,正亲自扶着犁,另有六位大臣,也前后拉着犁。在不远的地方,还有一群官员身穿蓑衣扶犁而行。正如一首童谣中唱到: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

俗话说”一亩三分地“,那这块地到底是谁的呢?

用今天的话说,皇帝和大臣们耕地就是作秀,但是作秀也有很严谨的规制。据史料加载,明代时皇帝右手扶犁左手执鞭,往返犁地四趟。清代时改为往返犁地三趟,也就是所谓的三推三返。皇帝完成这一动作,就可以登上观耕台看王公大臣们耕作了。听上去整个过程并不复杂,可是轮到嘉庆皇帝亲耕时却发生了一件意外。

俗话说”一亩三分地“,那这块地到底是谁的呢?

1815年嘉庆皇帝到先农坛亲耕,先农坛有一块专门由皇帝耕种的土地叫藉田,也称为一亩三分地。这一天为嘉庆帝和大臣们准备的牛鞭、耕牛、谷种等已经摆放就绪。这时鼓乐齐鸣,皇帝摆好架势一手扬起牛鞭,准备亲耕。没想到当嘉庆帝扶犁前行时,耕牛竟然不驯服。没办法只好更换耕牛,可是还回来的耕牛仍不驯服。嘉庆还是无法驾驭,御前侍卫十余人上前帮忙,勉强耕了三个来回。众目睽睽之下,说一不二的皇帝无法驾驭耕牛,实在是有点没面子。嘉庆帝十分生气,他登上观耕台下令各位亲王、郡王要各耕五个来回,其他官员要各耕九个来回。结果这些王公大臣所用耕牛要么纹丝不动,要么四处乱窜,场面一度失控。一场庄重的亲耕典礼,成为一出闹剧。

俗话说”一亩三分地“,那这块地到底是谁的呢?

嘉庆皇帝龙颜大怒,当天就下令将调教耕牛的大兴县和宛平县的知县沈守恒与张洽先行革去顶戴,交部严加议处。以及其他相关官员也全部交部严加议处,所有此次一切例赏概行停给。半年后直隶总都那彦成想帮这两位知县恢复官职,就上奏给嘉庆帝,嘉庆帝批准了。结果过了几天,不知怎么嘉庆帝突然想起来,这两位就是负责调教耕牛的官员,又立即收回成命。而且皇帝将直隶总都那彦成交部加等议处。

俗话说”一亩三分地“,那这块地到底是谁的呢?

据文献记载,每年皇上亲耕之后藉田里的庄稼,会由专人管理精耕细作,直到秋收。收获的粮食,先向皇帝奏报然后挑选出优穗、优粒作为来年的种子。其余贮藏于神仓之内,并驻兵把守。这些粮食有些用于祭祀,有些用来恩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