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管理的四個層次,你在第幾層?做到第四層才能擁有從容的人生

公眾號:阿布的分享(ID:abutalk)

但凡工作了幾年的人,多多少少都面臨著時間不夠用的問題。

比如:

明天每天工作12個小時,當還是有很多事情沒有做完;老闆吩咐的任務,一拖再拖,終於趕到deadline才勉強做完;每天都在忙於應付同事、上級、客戶、下屬;老婆小孩一直抱怨沒有陪她們;網上報名的課程一直都沒有時間上;完全沒有自己的時間,忙到一整天也不知道在忙什麼……

所以,時間管理應運而生。

那什麼是時間管理呢?

維基百科是這麼說:時間管理就是用技巧、技術和工具幫助人們完成工作,實現目標。

時間管理的四個層次,你在第幾層?做到第四層才能擁有從容的人生

這幾年,哪怕是不瞭解時間管理的朋友,多多少少也聽過一些名詞,待辦清單,日曆,四象限法,番茄時鐘,GTD等等

但是,你有沒有覺得,用了這麼多工具,學了這麼多東西,好像沒有什麼卵用?

問題出在哪裡呢?

時間管理4個層次, 你在那一層呢?

1 第一層,著重利用便條與備忘錄,在忙碌中調配時間與精力;

剛從學校畢業或者工作一兩年,每天從領導和同事分配到不少任務,剛開始的用腦子的記得過來,根據自己的喜好完成任務

隨著事情的增多,而且瑣碎的事情居多,被事情推著走,有什麼做什麼,發現腦子不能完全記不住了,答應的事情忘記了,像打雜的,開始使用便籤或者備忘錄,在忙碌中分配自己時間和精力

在一大堆事情中,喜歡做簡單的事情,做完有成就感,遇到難的事情,一直拖,看著dealine,不到最後一刻絕不開始,所以沒有時間調整,沒有時間做更多的思考,事情做不完,做完了但是做不好。

用到的工具有便籤,待辦清單,備忘錄等等

這一層總結起來就是做事沒有條理,瞎忙,感覺一直在忙,但是不出活

時間管理的四個層次,你在第幾層?做到第四層才能擁有從容的人生

2 第二層,強調行事曆與日程表,反映出時間管理已注意到規劃未來的重要;

在這層,我們已經意識到規劃未來的重要性,把所有的任務用任務清單記下來,根據已有的任務清單,開始把自己的事情放到日程表,這樣就我們就可以規劃好我們任務,不會說那天太多任務,做不完,要加班到半夜,或者哪一個任務快到期了沒有時間做。

但用日曆做時間管理,其實是效率很低的方法。

為什麼呢?很簡單。

考慮一個問題:現在突然來了一個任務,沒有明確的時間要求,你要怎麼把它記到日曆裡面?

這就是問題所在:待辦清單也好,筆記也罷,是「任務導向」的,時間只是任務的屬性。我完全可以把一個任務記下來,而不指派具體時間。

但日曆不行。日曆一定要先明確一段時間,再安排任務。

這會造成什麼後果呢?每記一件事情,你都要先思考:把它放在哪一段時間裡?

更別說,大多數任務,往往不會按照時間執行。那麼,就又得重新安排、設置。

用到的工具有待辦清單,日曆等等。

總結起來就是規劃的井井有條,但是靈活性不夠,如果有調整,整個日曆要調整。

時間管理的四個層次,你在第幾層?做到第四層才能擁有從容的人生

3 第三層,正是目前流行的優先級觀念。

也就是依據輕重緩急設定短、中、長期目標,再逐日訂定實現目標的計劃,將有限的時間、精力加以分配,爭取最高的效率。這種做法有它可取的地方。

時間管理的四個層次,你在第幾層?做到第四層才能擁有從容的人生

但也有人發現,過分強調效率,把時間崩得死死的,反而會產生反效果,使人失去增進感情、滿足個人需要以及享受意外之喜的機會。

於是許多人放棄這種過於死板拘束的時間管理法,回覆到前兩代的做法,以維護生活的品質。

這裡用到的工具有:待辦清單,日曆,四象限法,番茄時鐘

4 第四層,跳出“時間管理”的定義,與以往截然不同之處在於,它根本否定“時間管理”這個名詞,主張關鍵不在於時間管理,而在於“精力管理”。

與其著重於時間與事務的安排,主張把重心放在維持產出與產能的平衡上。

GTD的創始人戴維·艾倫(David Allen)指出,“時間”和“管理”連在一起會誤導人們以為“時間管理”是要對時間進行管理,而時間是無法進行管理的。這一概念實際上意味著它是“管理我們自己的活動,以確保它們是在規定期限內完成,這是一個難以管理的持續的資源”。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每天的日程,基本是差不多的,每天能夠節省出來的時間也不會相差太多,所以在時間是不變的前提下,狀態的維持和提升,帶來的效益更大,所以說

做好時間管理,不在於管理時間,更重要在於管理好你的精力。這才是時間管理的本質。

那如何才能管理好我們的精力?

心理學家把人的注意力分成“主動注意”和“被動注意”。前者是主動集中注意力,後者是指對外界刺激自然而然的反應,無需刻意付出努力。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刷抖音。為什麼很多人刷抖音,心理想好,我就刷10分鐘,可是一看就是幾個小時,時間過得飛快,也不覺得累?因為它的畫面、聲音加在一起,構成了一種強有力的新鮮刺激,10秒半分鐘給你一個新的刺激,時刻在調動著我們的“被動注意”,毫無壓力,就是爽。

反之,當我們面對枯燥的工作時,就需要消耗認知資源,將注意力聚焦在工作上,摒除其它念頭和外界刺激的影響。這就是“主動注意”。

當我們覺得累,煩,不想幹的時候,就是我們認知資源被消耗完了。

那麼什麼是認知資源?

比如說1+1等於多少,你可以直接說出來,等於2,這個沒有啟動你的大腦去算,因為早已存在你的記憶力了。

但是如果問你123+345等於多少,你就要開始計算,3+5=8,2+4=6,1+3=4最終得到468. 在這個過程中,你花費你的腦力進行計算,這就是對認知資源的佔用。

而且很多時候,我們在做一件事的時候,可能還在想別的事情,這是,這部分認知也被佔用了,儘管我們沒有注意到。

同時做多件事, 美名其曰多核操作,對於簡單的任務還行,對於複雜的任務,切換是花費認知資源的,看著像在做幾件事,其實都沒有做好

這就像電腦開機以後,我們打開網頁,看了一會,開QQ,同時佔用了電腦內存,隨著開啟的程序增多,你會發現電腦越來越忙,最後就卡死了。這個時候,我們要關掉其他程序,才能繼續運行,或者重啟電腦。

那我們怎麼可以釋放佔用的認知資源?

1)一次只做一件事情,當事情切換的時候,如果沒有做完, 還有待辦事項,可以把它用筆記下來,相當於告訴你的大腦,我已經記下來了,下次再做,把當前的事情從大腦清除出去。

2)有些時候,我們腦力裡面有一些念頭,想法和靈感,我們覺得不錯,自動就在大腦記下來,佔用大腦的認知資源,我們可以把靈感記下來,不然後面也會忘記,清除這些記憶在腦子裡的認知資源佔用。

3)壓力記錄,當我們煩,其實是有擔憂問題,造成的壓力,可以把原因寫出來,可以緩解你的壓力

例如:

我非常擔心,今天跟某個客戶的溝通不是太得體,會不會影響這個客戶對我們公司的印象? 後續成交會不會很大的影響。

那我們就可以把這個原因記下來:

跟客戶溝通那個地方做的不對? 對客戶關係有多大的影響?有沒有不就方法等等?

把這些思考過程,全部寫下來,你會發現,寫著寫著,大腦就清晰了,知道該怎麼做了。

所以當我們釋放我們佔用認知資源,提高我們認知資源的使用效率,你會發現你的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可以從容面對工作了。

時間管理的四個層次,你在第幾層?做到第四層才能擁有從容的人生

時間管理分四個層次,一二三層是“術”,第四層是“道”,時間管理最重要的功能是透過事先的規劃,做為一種提醒與指引,只有做到第四層,才能跳出時間管理,做到心智管理,才能擁有從容的人生。

歡迎關注我的個人公眾號:阿布的分享(ID:abutalk), 分享對職場的思考,認知的成長

關於時間管理,你還有什麼想法,請在留言區留言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