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元夕》:辛棄疾的衆里尋伊,驀然回首卻成空

辛棄疾,一個滿懷慷慨悲歌的失路英雄。靖康之恥一個大宋王朝難以磨滅的恥辱辱你讓賈軒的童年蒙上了一層愛國情懷。辛棄疾的祖父為族人所累,未能隨宋室南下,出仕於金。稼軒年少失怙,隨祖父辛贊讀書,但辛贊“身在曹營心在漢”,無時無刻不忘祖國這是辛棄疾從小就產生了濃厚的愛國思想。

後值金軍入侵,辛棄疾在濟南聚集義軍抗金,被朝廷大嘉讚賞。二十三歲,便名聲大噪,贏得了“壯丁英慨,儒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嘆息”的讚譽。從此辛棄疾便一心投入抗金準備中,他的愛國熱情一覽無餘,但是他越想要為國出力,卻越是遭到腐朽勢力的壓迫。時任宰相韓侂冑求功心切,急於對金開戰,然辛棄疾認為時機尚未成熟,需再等待時日。由於政見不合,稼軒因此遭到貶謫,而南宋王朝終免不了一敗塗地的下場,向金割地求和。辛棄疾為國憂慮,最終抱憾而亡。

《青玉案·元夕》:辛棄疾的眾裡尋伊,驀然回首卻成空

辛棄疾,他生於亂世,於是他期待國盛天下治。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躍馬揚鞭,縱橫疆場,浴血殺敵,天下英雄誰敵手?如此豪言,於是如驚天雷鳴,卻全然喚不起躲在溫柔鄉里的君主,喚不醒那些一味求和的奸佞小人。可憐白髮生,年少時浴血疆場,而今卻只能以羊毫為敵血為墨,盡情揮灑內心的激憤不平。幾十年的日月熔不了他的鋼槍利劍,亦磨不平他收復中原的壯志豪情。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可這只是他的一廂情願,於是她只能佇立在南窗前,凝望著北歸的大雁,潸然淚下。《青玉案·元夕》該詞表明瞭,作者以後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的孤高品格,亦表現他對南宋王朝政治腐敗的痛心與無力。

《青玉案·元夕》:辛棄疾的眾裡尋伊,驀然回首卻成空

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首令無數後人傾倒的佳作: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該詞從極力渲染元宵節絢麗多彩的熱鬧場面入手,反襯出一個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於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託著作者政治失意後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的孤高品格。全詞采用對比手法,上闋極寫花燈耀眼、樂聲盈耳的元夕盛況,下闋著意描寫主人公在好女如雲之中尋覓一位立於燈火零落處的孤高女子,構思精妙,語言精緻,含蓄婉轉,餘味無窮。

《青玉案·元夕》:辛棄疾的眾裡尋伊,驀然回首卻成空

上闋,專門寫景。作者把火樹寫成與固定的燈綵,把“星雨”寫成流動的煙火。若說好,就好在想象:東風還未催開百花,卻先吹放了元宵節的火樹銀花。它不但吹開地上的燈花,而且還從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煙火,先衝上雲霄,而後自空中而落,好似隕星雨。“花千樹”描繪五光十色的彩燈綴滿街巷,好像一夜之間被春風吹開的千樹繁花一樣。這是化用唐朝詩人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然後寫車馬、鼓樂、燈月交輝的人間仙境。其間的“寶”“雕”“鳳”“玉”種種麗字,只是為了給那燈宵的氣氛來傳神來寫境,大概那境界本非筆墨所能傳寫,幸虧還有這些美好的字眼,聊為助意而已。這也是對詞中的女主人公言外的讚美 。

《青玉案·元夕》:辛棄疾的眾裡尋伊,驀然回首卻成空

下闋,專門寫人。作者先從頭上寫起:這些遊女們,一個個霧鬢雲鬟,行走過程中不停地說笑,在她們走後,只有衣香還在暗中飄散。這些麗者,都非作者意中關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尋找一個——卻總是蹤影難覓,已經是沒有什麼希望了。……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殘燈旁邊,分明看見了,是她!是她!沒有錯,她原來在這冷落的地方,還未歸去,似有所待!發現那人的一瞬間,是人生精神的凝結和昇華,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銘篆,。—讀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大悟:那上闋的燈、月、煙火、笙笛、社舞、交織成的元夕歡騰,那下闋的惹人眼花繚亂的一隊隊的麗人群女,原來都只是為了那一個意中之人而設,而且,倘若無此人,那一切又有什麼意義與趣味呢!

《青玉案·元夕》:辛棄疾的眾裡尋伊,驀然回首卻成空

其實站在燈火闌珊處的那個人,又何嘗不是作者對他自己寫照呢? 當時大宋王朝強敵壓境,國勢日衰,而南宋統治階級卻不思恢復,偏安江左,沉湎於歌舞享樂,以粉飾太平。洞察形勢的辛棄疾,欲補天穹,卻恨無路請纓。他滿腹的激情、哀傷、怨恨,交織成了這幅元夕求索圖。國難當頭,朝廷只顧偷安,人們也都“笑語盈盈”,有誰在為風雨飄搖中的國家憂慮?

作者尋找著知音。那個不在“蛾兒雪柳”之眾、卻獨立在燈火闌珊處,不同凡俗、自甘寂寞的人。在這首詞中,詩人寄託了他對國家興亡的感慨和對社會現實的批判。只可惜生在朝野萎靡洩沓的南宋時代,報國殺敵雄心無法實現,只有借詩詞以抒發憤慨愁恨,借“那人”表達自己不願隨波逐流,自甘寂莫的孤高性格。辛棄疾,一個壯志難酬的失路英雄,值得我們去品讀。

文 | 漸之(三度平臺簽約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