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穿過大半個合肥來看你

11點15分,王德志拔掉針頭,匆匆忙忙地往血液中心趕,在省立醫院,捐獻血小板和捐獻造血幹細胞不在同一棟樓上,但王德志已經輕車熟路。他已經記不得這是第幾十次捐獻血小板了,他記掛的是在血液中心正在捐獻造血幹細胞的亳州老鄉單三毛。

三毛,穿过大半个合肥来看你

根據王德志的經驗,採集造血幹細胞需要三個小時,現在趕過去,單三毛的採集應該還沒結束。

王德志是一名80後,亳州譙城區一名鄉鎮醫生。在亳州,他算是個名人。他是亳州市自2011年設立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安徽分庫亳州工作站後的第一例成功捐獻者,也是安徽省第28個,全國第3165個,2013年當選 “亳州好人”。在亳州,他廣為人知的稱號是“拇指哥”:2012年8月,他在亳州市體育局表演雙手拇指支撐做標準俯臥撐35個,用時43秒,此段視頻被送到世界紀錄協會,創世界紀錄協會世界上1分鐘內雙手拇指支撐做標準俯臥撐數量最多世界紀錄。

此外,他還有一個身份,亳州市無償獻血志願者協會會長,現在,他要去看望協會成員單三毛。

三毛,穿过大半个合肥来看你

單三毛和他剛採集的一袋血漿

王德志出現在捐獻中心5分鐘後,11點30分,醫生從單三毛胳膊上拔下針頭,取走了他通過外周血分離的方式捐獻的270毫升造血幹細胞。

單三毛下床的第一件事,是去廁所。從步伐上根本看不出他有絲毫不適。

這是個憨厚敦實,臉上時刻掛著溫和笑容的年輕人。

如果不是這次來合肥捐獻,作為亳州市第七批幫扶幹部,單三毛應該上任蒙城縣壇城鎮張圩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

“回亳州休息半個月,就要開始三年的扶貧了。”單三毛似乎和我一見如故,就像我第一眼看到他就覺得曾經在老家的街上見過他似的。

這天,是4月13日。4月4日,他從亳州來合肥時,亳州紅十字會為他舉行了簡單的歡送儀式。按照要求,採集前4天,捐獻者要每天早晚各打一針動員劑,促進造血幹細胞大量生長釋放到外周血中。

三毛,穿过大半个合肥来看你

每次捐獻,都少不了志願者自發的身影

事實上,從今年2月,和一名80後血液患者配型成功後,他就主動戒菸戒酒,每天鍛鍊身體,他一直在等待這一天的到來。

雖然是第一次捐獻造血幹細胞,這些注意事項,單三毛一點都不陌生,他本人在亳州市疾控中心從事檢驗工作,中華骨髓庫安徽分庫亳州工作站成立的第一天,他就加入了造血幹細胞志願者庫,除了自己查資料,還有其他志願者的言傳身教,都讓他覺得采集就像打針一樣,稀鬆平常。

何況,採集的時候,他床邊還圍著4名志願者以及志願者送來的鮮花,這讓他有了家的感覺。

四人當中最年長的,叫龔繼峰,是一名56歲的中學老師,也是單三毛的亳州老鄉。從4月4日,龔繼峰就從亳州陪著單三毛來到合肥。龔繼峰至今已經義務獻血129次,合計73000毫升。

三毛,穿过大半个合肥来看你

請注意他們之間的眼神和微笑

另外三名志願者來自合肥,其中一對是兄妹。

看到單三毛去了廁所,兩名女性志願者沒有一句語言交流,不約而同地走到床邊,合作著把床單換下,熟練和默契得像在自己家裡做家務。

省紅十字會秘書長曹蘆松告訴我,全省像這樣的志願者有4萬多人,只要有人捐獻,無需做任何通知,總有志願者主動過來服務。

我特別注意到幾名志願者看單三毛的眼神,那是親人間才有的自然平和,怎麼看,都能感受到其中的脈脈溫情。

那一刻,我甚至有些嫉妒單三毛。

單三毛在合肥工作的姐姐姐夫帶著小外甥趕到病房來看望弟弟,小孩子一臉新奇,趴在舅舅身邊東張西望。我知道,從孩子進入病房這一刻起,“捐獻”這個詞已經牢牢地印記在他的心裡,他肯定會知道,他的舅舅為了救助一個素不相識甚至永遠不知道對方姓名和身份的人,從自己的身體裡採集了270毫升造血幹細胞。

三毛,穿过大半个合肥来看你

單三毛的外甥目睹了舅舅的捐獻

這讓單三毛想起了自己8歲的女兒,因為上學,女兒不能來陪著他捐獻,單三毛眼睛裡有些溼潤。

更讓單三毛有些沮喪的是,很多人對捐獻造血幹細胞的誤解,“我就是想讓更多的人知道,捐獻對身體沒有任何影響。這樣才可能有更多的人成為志願者,每多一個志願者,就有可能多一顆‘生命的種子’。”

曹蘆松把這種善舉稱作“愛相髓”,在他看來,每一次捐獻,都是用生命點燃生命。

三毛,穿过大半个合肥来看你

受省紅十字會的委託,我向單三毛頒發了榮譽證書,並送上自己的兩本書向他表達由衷的敬意。和單三毛手握在一起的那一刻,我真切地感覺到自己受到了一次洗禮,這一次穿越大半個合肥來看“三毛”,對我來說,終生難忘。

三毛,穿过大半个合肥来看你

這隻箱子裡藏著大愛和希望

11點44分,來自河北某醫院的一個姑娘拎著恆溫儲藏箱走進病房,辦好手續後,小心翼翼地把那包血漿放進箱子。她要立刻趕往高鐵站,預計當晚9點左右,那包血漿將注入患者的體內……

我知道,一場關於生命的“火炬接力”即將開始。

三毛,穿过大半个合肥来看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