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陋習再「添堵」,直擊武漢街頭不文明出行現象

今年5月,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湖北省城市道路交通文明暢通提升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出力爭到2020年實現城市主幹路機動車交通守法率達到95%以上,非機動車和行人的交通守法率達到90%以上。

目前,省會城市交通出行情況如何?8月28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兵分兩路,在下班高峰期來到武漢街頭——

中南路武珞路丁字路口——

2小時內120輛電動車不按道行駛

中南路武珞路丁字路口,是武昌區交通要道,車流人流密集。

“幹嗎攔我,我趕時間啊。”下午4:35,一位騎電動自行車的外賣小哥被執勤交警、武昌交警大隊五中隊副中隊長柳明珠攔停。“你走錯道了,這是公交車道,你應該走這邊,這是非機動車道。”柳明珠指著路邊的非機動車道指示牌回答。

在柳明珠給外賣小哥上“安全教育”課的幾分鐘內,公交車道陸續駛來10餘輛電動自行車,8名交警全員上陣對其進行安全教育。“我趕時間,人行道騎得慢。”“你是真警察嗎,把證件給我看下。”“我急著帶人看房,少說兩句可以嗎?”面對五花八門的辯解和請求,交警耐心解釋,堅持對每個違規者進行安全教育,併發放文明出行宣傳單。

交警執法記錄儀顯示,從下午3點半到5點半,僅不按道行駛的電動車就有120輛。

大東門立交橋十字路口——

15分鐘內56人次闖紅燈

大東門立交橋,位於武珞路與中山路交叉路路口,是武漢進出城必經之路,分佈有6個紅綠燈。

下午5點起,晚高峰時段,記者在路口看到,幾乎每一個紅燈的等待時間裡,總有行人隨意橫穿馬路,少則兩三人,多則十幾人成群走。

記者隨機詢問幾個從車流中奔跑而來的行人,得到的答案大同小異:上班要遲到了;大家都在闖,跟著也就過來了……

17時52分,一名中年女子無視紅燈直行通過馬路,當記者詢問其是否知道闖紅燈時,她搖搖頭,走了。4分鐘後,一名中年男子闖紅燈被記者攔下後,抱怨道:“紅燈等待時間太長,我是跟著別人闖的。”而後,黃色衣服女子同樣辯解,“看見紅燈了,但是燈一直不滅,以為燈壞了。”

記者統計,從17時50分至18時05分,僅一個紅綠燈路口下,不到15分鐘就有累計56人次的騎車人、行人闖紅燈。此外,半小時內,有5人邊騎車邊打電話。

違規者換位執法後感言:

改變,只需每個人多做一點點

下班晚高峰,沒有烈日炙烤,執勤交警依舊汗流浹背,衣衫透溼。

路面“加塞”、車輛違停、電動車和行人亂穿亂行、共享單車隨意停放……面對馬路上的交通亂象,近年來,武漢交警開展了一輪又一輪的專項整治:拔塞行動、整治酒駕“春雷行動”“七必拖”嚴管違停等。隨著軍運會腳步的臨近,交通治亂力度空前。

志願者成為交警的有力助手。51歲的鄧巧紅是吳天祥志願服務隊成員,一個多月前就在中南路路口參與交通疏導,“闖紅燈、亂穿馬路、隨地吐痰等,我們都會及時制止。”

“自覺遵守交通法規,文明出行,是對自己和他人生命的尊重。”交警張海生介紹,對行人闖紅燈,電動車不按道行使等情節輕微、未影響道路通行的,交警將其帶入交通違法教育整治點,對其進行安全文明出行教育,要求其手舉“紅燈停、綠燈行”小紅旗,協助交警現場指揮,從交警角度認識安全出行的必要性。

“文明出行需要每個人參與。改變世界不是少數人做很多,而是每個人多做一點點。”違規騎車的電動車車主張女士體驗交警執法半小時後感慨。(記者 彭小萍 王婧 通訊員 高梓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