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gdp名列前茅,但济青两大城市在全国并不是很突出,做大济青工程的话山东适合大城市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么,你是怎样看待的?

大头财经说


关于山东城市发展模式,很多人会沾沾自喜,说山东城市是均衡发展,但是实际上,这不是均衡,而是中庸。

论区位优势,山东的地理位置绝佳,靠近日韩,面朝大海,有青岛、日照、威海、烟台等优良港口。论地形地貌,平原占总面积的55%,四季分明,农业条件优良。如此俱佳的条件,适合发展农业,也适合发展工业和贸易。事实也证明了,山东的经济一直都很不错,GDP连续几十年一直保持在前三的位置。

吃饱喝足,山东人比较喜欢稳定,过过小日子。

于此大不同的是南方地区,例如浙江,福建,山地多,平原少,福建的平原面积甚至只有10%,种地吃不上饭,被逼的上蹿下跳,漂洋过海,走街串巷做生意,反倒走出了自己的一条路子。这种闯劲也逼着他们找路子,所以能一直走在前沿产业,例如金融,互联网。

其实看全国,因为体制的原因,中国是适合走大城市驱动的发展模式的,靠投资来拉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看看这些年的成都,西安,武汉,一个个都成了明星城市,吸引了大量的人才,风头盖过济南青岛,山东城市在全国范围内似乎越来越没有存在感,自然就没有人才青睐。

山东,当然也需要靠大城市来驱动,目前来看,打造济青,打造优势产业,打出山东名片,吸引投资,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做好产业升级,山东或许能在万年老三的位置上再往前拱一拱。


山东味儿


今年上半年的各省成绩单发布,山东GDP还是同往年一样,排在全国第三位,次于广东和江苏省。

至于济南和青岛这两位龙头城市,其实说不上全国突出,但也说不上“不突出”——至少对青岛而言。因为青岛也是全国14个“万亿俱乐部”城市之一。2017年的GDP达到1.1万亿元,与南京、长沙、武汉等城市都大差不离。而这些城市基本上属于我们日常所说的“二线城市”之列。如果说“一线城市”才算突出的话,那全国范围内要想再诞生一个深圳,确实挺难的。

至于大城市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可能武汉、郑州、成都等都算是吧?

比如,武汉一个城市的GDP就占去湖北全省的30%;郑州的GDP则占到河南全省的20%;成都则占到四川的37%!这几年,山东的临省安徽也是大省会战略,合肥的GDP占比高达26%。

相比之下,青岛GDP在山东的占比为15%,济南为10%,烟台也有10%。在有17个城市的山东省内,除去几个人口和面积均小的城市,其他都相对平均。

那么,大城市驱动适用于山东吗?应该说,是山东发展的一个目标。目前,放眼全球的城市发展战略,都是“大湾区”“城市带”,一个绝对的核心城市是必须的,其经济辐射能力是巨大的。

目前,青岛在胶东地区,济南在内陆地区,相对来讲均有一定的辐射能力,但都不够大,更别说在渤海湾地区或华东地区了。

为此,青岛正在积极申报国家中心城市。最近的消息透露,济南也由打造环渤海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转向申报国家中心城市。虽说一个省份有两个国家中心城市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由此可见,山东两座龙头城市确实也在积极落实大城市驱动战略。

要想带动周边城市发展,首先自己得足够强大。目前,济南正在打造“四个中心”,完善CBD、新东站片区,开拓先行区,提升省会首位度,这些都是提升自我能力的建设规划;青岛则通过招才引智,打造中国蓝谷、海洋高地,通过举办国际性重大会议,打造国际名城,也是提升自我能力的过程。

期待山东的双子星会越来越亮。cp


齐鲁壹点


这是个很正经的问题,有回答的价值!

山东乃至全国从计划经济走来几十年来,各省之间、城市之间差距越来越大。有的省会独大,有的相对均匀不突出,山东属于后者。

山东计划经济时期过分强调平均主义痕迹明显,城市之间不管禀赋怎样都被平衡了,青岛跟济南只有十几二十亿差别,都在千亿上下。省会比青岛占了不少光是肯定的,但仍低于青岛一点,说明青岛具有发展更快一些的潜力。

市场经济下,省级政府强力扶持省会的作用仍在,省级总部多集中于省会,这种情况下青岛还能领先一步并拉开了距离,说明青岛在计划单列和开放前沿的发展优势开始发挥作用。山东在想搞平衡已然很难扭过市场,所以搞济青双核是唯一的选择!不可能丢下省会不管。山东这么大,双核也是很合理的方案,在这个前提下,山东许多资源投放理应集中于济青两地才对,但现实执行中并不是这样,山东有点偏向济青烟三核了。许多资源在日照烟台威海等多地分布,等于说一套做一套了。实际上青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成为胶东半岛的火车头。

山东这个隐晦的三核真正有希望参与全国竞争的只有青岛吧,济南能不继续落伍并稳坐老二就很不错,不能要求更高。

产业上只能以城市为单位来谈,青岛可发展的产业几乎没有限制,跟踪新兴产业的速度也较快,吸引投资也有优势,目前主要吃亏在非省会或直辖市地位,省级政府能挖到省会的应该都挖完了(包括过去的山东大学和后来的中国银行山东总部)。

半导体行业青岛有所动作,还没做强,这个很重要。


曾经沧海85707291


济南的发展,对山东省的发展,起着龙头作用。济南的省会意识,对山东省在全国的地位至关重要。弱化济南,必然拉低山东省的颜值,降低山东省的区位优势。发展济南,壮大济南,是利全省,提高山东省地位与形象的基础性、全局性的工程。


老兵屋


山东的经济从来不是大城市驱动的,看看今年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名单,山东进五百强四家,除了排名最后的海尔集团在青岛,其余三家分别为:魏桥集团(滨州邹平)、山能集团(总部济南,但公司主要分布在全省六个地市)、兖矿集团(山东邹城),所以山东的模式不同于其他省份,或者有长三江珠三角海峡西岸的政策扶持,或者靠大城市辐射带动效应的发展方式,相比于上述发展模式,山东的发展模式正可谓是“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用户名叫什么呢1029


这也是山东目前后劲不足的原因,摊大饼的发展模式终究造成群山无峰,其他身份省会在全省之力发展中 已形成规模效应和拥有足够大的势能,现在省份的竞争说到最后都会是省会的竞争。如果不充分支持打造济南 和青岛发展,势必将出现竞争力的衰减和后劲


larry69829642


青岛与济南GDP别说在全国不算突出,就是在山东省烟台GDP一直压着济南,多年排在第二位,要把济青做大,双核引领,只能说想法很好,实施很难,就说济青两大城市近十年的大地产行业拉动,政策拉动但还是没有拉开房价只有济青3/1价格的烟台的距离,而且烟台还一直压着济南,如果济青想要真正的做到双核城市,首先要把烟台远远的甩在身后,GDP必须是烟台的两倍甚至3倍〔现在烟台还压着济南〕以上,大家感觉可能吗〔本人认为不可能〕?所以,山东只能是三核引领,多市特色发展模式,世界经济是大洋经济,远洋经济,而中国的大洋经济主要集中在珠三角与长三角和北方的天津港〔京津冀〕,但山东的海岸线是中国最长的,山东应该研究怎样利用沿海城市与内陆的配合发展,让山东各市都能精准的发展方向,这才是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