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竟如此簡單,只需問這7個問題—普利茲獎得主的寫作祕籍

繼續拆解《哈佛非虛構寫作課》

今天的主題:《尋找好的主題:一個編輯所提的幾個問題》,作者簡.溫伯恩,曾是《費城問詢報》《哈特福德新聞報》《巴爾迪摩太陽報》的編輯,她編輯的故事獲得過普利策獎和ASNE獎。

寫作竟如此簡單,只需問這7個問題—普利策獎得主的寫作秘籍

本文這是作者工作中總結的一套關於如何從一個故事中尋找改寫什麼的方法,非常實用。學會了這套方法,你可以從容不迫地從選題中、社會發生的各種新聞或者日常發生的小事中發掘出新穎的角度,寫出別人都想不到的題材。

寫作中經常問自己七個聰明的問題:

一、什麼是時下最持久的議題?什麼才是具有普適性的主題?

要用什麼辦法,才可以讓讀者從某個人的具體生活中把這些議題看出來?

作者舉了個例子:死刑就是一個持久的議題。對這種持久的議題,可以找一個新鮮的故事去對對它做出呈現,這算是新瓶裝老酒,新瓶可以吸引眼球,老酒愈發醇厚。

寫作竟如此簡單,只需問這7個問題—普利策獎得主的寫作秘籍

二、那個出現在頭條裡的人,是不是還有別人跟他過一樣的日子?這個頭條故事能不能從普通人的經驗和眼光出發而得到更好的理解?

三、這個新聞是不是講了什麼道理,另外,反面是不是也有故事呢?

對這兩條我深有體會。這兩天“高鐵霸座男”的新聞很熱,寫這個事件的文章很多,我一直想找個角度寫寫,但是沒找到,新聞熱度也馬上就要過去了。我看了公眾號上的一篇文章《男博士高鐵霸佔女孩座位:你高學歷沒教養的樣子,真醜》,閱讀量還不錯,這篇文章以教養為主題,列舉了好數個關於教養的例子,有5個跟男博士的行為類似的例子,即沒有教養的行為,還有3個相反的例子,即有教養的行為。中間穿插著幾個關於教養的名人名言,這樣的文章其實沒有任何可稱為寫作水平的東西,主要精力估計就花在找事例和名言警句上了,但是依然能獲得很好的閱讀量,也能調動一部分的情緒。可見寫文章真的一點也不難,人人皆可寫。

寫作竟如此簡單,只需問這7個問題—普利策獎得主的寫作秘籍

四、什麼地方值得深挖?什麼地方需要把鏡頭推近了給特寫?還有什麼地方仍然成謎?

五、在一個大故事裡,是不是還有哪兒是模稜兩可的?

六、還有什麼未被講出的背景故事嗎?

七、一個故事的結尾,會不會是另一個故事的開端?

寫作竟如此簡單,只需問這7個問題—普利策獎得主的寫作秘籍

這裡面有很多隻有記者才能做到的事情,也有一些適合發揮想象力去進行小說創作,通過這樣的提問,我們能增加很多寫作的角度,從而發掘出更新穎的東西。所以看到任何人和事,都多思考一下吧,找回小時候那種遇到事情總愛問“為什麼”的習慣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