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可以承受高速IPO嗎?

用戶59086244353


股市應有兩個基本功能:融資和投資。

可以是明確的是,任何國家的股市都難以承受高速的IPO,這種狀態是難以持續且長久的,特別是A股目前各項體制不完善,沒有嚴格的退市制度,造成只要上市公司只要不退市,就有機會不斷的再融資,當然特定時期會出現節奏加快的跡象;而過快的IPO容易造成嚴重的供需不平衡,A股上市公司股權融資的主要方式有IPO、增發、配股、優先股、可轉債等,其中增發融資佔比最高,IPO次之,這也是造成A股牛短熊長的重要因素。

我們先看以下數據:

據不完全統計,從1990年A股市場成立至今年6月初,28年間A股上市公司累計實現股權融資12.09萬億元,1990年A股股權融資總額僅為2.35億元,到了2017年,這一數字已增長到1.7萬億元;28年間A股上市公司年度融資額增長了7000多倍,其中2016年融資額超過2萬億元,為歷年最高值。

從歷年各融資渠道募集資金佔比看,2010年IPO融資額佔比一度達到48.05%,隨後在2011年、2012年持續下降甚至到2013年IPO出現暫停,2014年IPO重啟,上市公司首發募資金額逐年增長,2017年IPO融資額達2301.09億元,佔當年A股股權融資總額比例為13.36%。

過去10年我國名義GDP以平均每年8.2%的速度在增長,城鎮化基本完成,居民的收入出現了比較大的提高。無論是消費品、科技互聯網還是製造業都發生了比較大的變革。那麼為什麼股市不漲呢?上證指數十年來的年度漲跌幅平均值來計算,確實錄得正值,達到3.335%。


從上市公司家數看,2017年新股上市數量創出歷史新高

1990年-2017年,A股共有3467家IPO企業已成功登陸A股上市,新股上市數量創出歷史新高。2017年A股市場新股上市數量首次突破400宗,成功IPO上市企業數量多達436家,佔比12.58%,超過2010年348宗歷史高點。

美股經歷了上百年的發展,截止到目前上市公司也只有3000多家,而短短几十年,A股上市公司數量已達到3400多家;1995年至2005年十年間,美國三大股市共有9273家公司退市,基本上一年1000家左右;紐約證交所(NYSE)十年總計退市1906家,NASDAQ十年退市6257家,美國交易所(AMEX)十年退市1010家;從2001到2013年,倫敦交易所IPO為965家,退市公司高達2004家。


A股想加大直接融資比例,但加速IPO提速好辦,加強退市卻難以執行,可以看到,過去的幾年A股一直保持了持續的股價炒作,百倍市盈率已經習以為然,雖然隨著IPO提速,小盤股的炒作邏輯正在改變,但更需要嚴格的退市制度等體制的加速落地,眾所周知,股市的上漲最終是需要資金的推動,高速IPO下,嚴重的供需失衡,當然難以形成持久上漲行情。


跑贏大盤的王者


不能。一旦IPO發行節奏超過了相應市場的承受能力,就會影響股市的穩定性。

從一月批一次到一月批兩次,再到一週批一次的發行節奏,中國股市IPO發行速度不斷加快。然而全世界的股市都在創新高,而中國股市還是落後於世界股市,大藍籌炒的火熱,中小創,都在創新低,很大一個原因就是IPO太多了,上市企業的質量稂莠不齊,無論是什麼企業想做大做強,都跑到A股市場上市圈錢。

在一定時間內,市場的資金存量是有限的,並且當前金融監管,資管新規,金融去槓桿等政策頻出,留存在股市裡面的資金存量越來越少。而且,源源不斷上市而很少有退市,無法新陳代謝,實現優勝劣汰,供給遠遠大於需求,一旦IPO發行速度達到股市承受極限,無論是對則對股市心理層面以及實際影響還是不可小覷的。


盤和林看經濟


IPO的持續和快速一直是今年A股市場的爭議焦點,業內人士也都各抒己見,爭論聲不斷。彩貝財經從另一個非常必要的角度,談談A股的承受能力。

說IPO,就必須和退市放在一起談,只進不出,憋出內傷;有進有出,彈性自如。這不是彩貝最先提到的觀點,但確實是最想提醒投資者的。

A股的退市率遠低於美國

在經歷2012年和2014年兩次改革後,近幾年我國退市執行力度有所加強,但退市率依然極低。2001-2017年,我國資本市場總共有449 家上市公司退市,平均每年有26 家退市。如果繼續細分數據,可以發現在這17年中A 股退市公司僅有92家,平均每年退市5家,B 股退市14家,三板退市343家。自2014年實施新的退市制度以後,上市公司退市數量出現大幅增加,數量的增加主要歸因於三板退市數量的激增,截至2017年7月24日,2017 年共有253家上市公司退市,其中A 股退市3家,其餘均為三板退市,2001年到2016年A 股的年均退市率僅為0.35%。可以看出,我國現行的退市制度雖然已經有了較大進步,但運行效率依然較低,並未很好的發揮優勝劣汰的功能。

對比美國的退市制度,我國現行退市制度的指標體系與之大致趨同,但美國的制度更注重交易類指標。從執行效率來看,美國股市退市率遠遠高於我國。2001年以來,紐交所平均每年有128家上市公司退市,平均退市率達到6%;納斯達克資本市場平均每年有303家上市公司退市,平均退市率更是高達10%。

為什麼從A股退市這麼難?

作為資本市場的基礎制度之一,健全的退市制度具有優勝劣汰、提高上市公司經營效率、保障上市公司財務信息質量和調節股票供需的重要作用

但中國資本市場的退市制度執行效率不高,IPO核准制背景下上市公司地位的稀缺性、仍以財務指標為核心的現行退市制度、極低的違法成本以及國企為主的所有制結構是A股退市難的幾大主要原因。

從這個角度看,如果我們能合理解決退市問題,那麼相對應的IPO持續發行就一定是可承受的。


彩貝股票APP


IPO高速也要怎麼看的,如果盡發一些中小盤股,IPO再高速,股市也不會受太大影響,要是隔三差五的上一隻工業富聯那種巨無霸,那市場肯定也吃不消。不過,總體來說,IPO對股市資金分流影響不是太大。最大的資金分流應該是再融資和定向增發。

可能在監管者的眼裡,中國股市不管是否承受得了IPO,A股的融資功能不能喪失吧,而且決策層也明確說明,以後主要還是靠直接融資的手段來解決實體經濟的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所以IPO不會停發,能適當的減慢速度就是很不錯的了。

我覺得吧 高速IPO這是可以接受的,只要別來幾個巨無霸就行了,但是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高速IPO也是容易被股民接受的。第一,高速IPO之後,企業上市沒隔多久業績就大變臉了,這樣的高速IPO,上的股票越多,業績變臉速度越快,股民當然會很反感,所以在審核的時候,要對擬上市企業的質量嚴格把關,要對上市公司負責,要對我們廣大股民負責。

第二個,你要高速IPO也可以,但是別把上市初把個股的估值定得過高,更別有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區別呀,如果一上市像中石油那樣,都透支了未來幾十年的業績,那樣的股票上市多少都會跌破發行價的,這樣的高速IPO上市之後,沒多久就到非流通股解禁了,那時大量非流通股在二級市場上拋售,這對個股和A股市場都是沉重的資金分流作用。

第三個,高速IPO必須對應的是高速退市制度,有高速IPO如果沒有高速退市制度,就是隻吃不拉,沒辦法優勝劣汰,弄到最後魚龍混雜,股民也不知道選擇哪家上市公司好,整個股市的生態圈都搞亂套了。一定要好的股票留下受到市場追棒,差的股票被淘汰,這樣股民就有選擇到優質股票的機會了。


不執著財經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門寧:

股市是交易公司股票的市場,股市的功能有以下幾個:

1、融資

2、定價

3、優化資源配置

4、投資

我們的股市在1990年設立,當時設立的目的是為了緩解國企的債務壓力,用股份換現金,降低企業負債水平。設計時考慮的就是融資功能,而這個功能在股市過去30年的發展歷程中發揮的淋漓盡致,我們的上市公司數量已經從最初的8家增加到3000多家。

過去為了呵護市場,IPO在2013年暫停,果然2013年股市見底,並開啟了一波短暫的牛市。隨著市場迴歸火爆,2015年IPO速度提高,並在2017年達到頂峰,一年發行了438家。

與發行速度相比,我們的退市規則完全沒有發揮出來,一年退市的數量都沒有一週IPO的數量多,因此10年前股市3000點,現在市場依然3000點,但總市值擴大了一倍。

我不反對保持高速IPO的狀態,但是不要什麼垃圾公司、奇怪公司都往股市裡塞;發現作假或侵犯投資者利益的公司時,應果斷讓這種公司退市。

本來股民手中的資金就有限,不創造公平的環境,沒有嚴厲的監管,不給予投資者真正的保護,卻想要股市繁榮,這不是自欺欺人嗎?


首席投資官


IPO的意思其實就是發行新股,融資是市場的一項基本功能,這一點沒有異義。

可是,新股能否高速發行,卻是個問題。我們都知道新股發行會把市場上的流動性資金分流,而且錢也變成了股票。而且,新股發行還有個原始股的問題,他們的持有成本遠遠低於市場價,所以其實就是上市就是掙大錢。這一小部分人有錢了就會套現。

錢少了,市場即使要上漲也動力不足。

從1990年的老八股到現在的接近4000只股票,股市用了28年。近年來,新股發行的速度還有所提速,拿2017年來說,兩市已經發行了436只新股。

其實,不要說A股能否承受IPO高速發行,全球也沒哪一個市場能扛的住。但見新人笑,哪聞舊人哭,這個詩句其實也可以表現出市場的現狀。

市場的各方面其實也知道新股發行對市場的衝擊,所以當時也有4000點以下不發行新股的提法,但是現在市場正常了從而新股也常態化發行。


小兵一枚


在2015年股災的時候,人民日報曾發文表示:“4000點以下不發新股,4500點以下國家隊不退出”,然而有趣的是,上證從今年5月底到現在三個月不到的時間,下跌500多點,指數跌幅達20%,個股跌幅那就更厲害了,即便這樣,我們的新股發行依然是照舊,你要問我中國股市可以承受高速IPO嗎,我們股民可以說“不”嗎?

一、2017年發行438家新股,歷史最高!

我們可以先看一組2017年新股發行的數據:

上面數據是截止2017年12月的,可能有幾家沒統計進去,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新股發行達438家,融資2301億元,增發538家,總募集資金達12648億元,2017年全年總募集資金14997億元,如果算上未解禁的市值那就更大了,平均每月發行36家!

2016年發行247家,2015年發行224家,即便是在2007年的大牛市也僅僅發行了100多家新股,而2017年一年就發行了438家,創出歷史新高,2017年是新股發行年!在經過了2017年的瘋狂發“新”之後,2018年的行情大家也看到了,你說能不能高速發新股?

二、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不能只靠新股發行:

現在整個市場的流動性不足,到處缺錢,所以,國家提出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策略,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是沒錯,但是,不能只靠發行新股來服務於實體經濟,現在的新股發行個人認為有點像“輕鬆籌”、“滴水籌”,將廣大散戶的閒散資金集中起來服務於新股發行,但是,這種做法只能說服務了個別的企業,畢竟能上市的公司還是少數,大部分創業型公司並未得到“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實惠!所以說,這種做法是值得商榷的!

現在股市的市場容量與市場的存量資金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嚴重,市場容量不斷擴大,而場內資金嚴重不足,那麼股價“打折”也就在所難免了。。。

以上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性建議

歡迎大家吐槽!


K濤資本


近三年股市的低迷表現已經給出了明確的答案,中國股市難以承受高速的IPO節奏。我們都知道從去年開始,A股加快了新股發行的節奏,與之伴隨著卻是很多個股不斷下跌,儘管在下半年成立了發審會,加強了新股的審核,新股過會率降低,可下跌的趨勢絲毫沒有改變,每週依舊保持1-2只新股上市的節奏。尤其在今年去槓桿的大背景之下,市場流動性嚴重吃緊,場內存量資金嚴重不足,不僅新股發行節奏沒有衰減,反而在募集額度上,工業富聯、藥明康德、寧德時代等獨角獸紛紛上市,抽血效應更加明顯了,當然近期下跌的幅度也明顯擴大了,千股跌停都出現了。

雖然股市的重要作用就是給廣大上市企業融資,暫停IPO可能不太現實,但是根據股市的牛熊程度適當控制下節奏還是必要的,欲速則不達,高速的IPO雖然一定層度解決了企業的融資難困局,可散戶的鉅額虧損就不考慮了嗎?一旦投資者失去了信心,大量韭菜退出這個市場,那也可能產生系統性風險。

包括恆大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都在呼籲:注意節奏和市場承受力,適當放緩節奏,對於獨角獸,控制海外高估值獨角獸迴歸。這在側面也說明了目前市場真的很脆弱,資金真的很吃緊。


侯賢平


大家好我是投資觀,是一個研究股票投資十多年的老股民。A股這兩年的擴容速度著實令人咂舌,2015年的時候滬深兩市大概有2500家左右的上市公司,現在是2018年的七月份,如今滬深兩市有近3500家上市公司。不到三年的時間A股就多了近900多家上市公司,也就是每年就有近300家公司發行上市,每天就有一家公司上市。高速的IPO給股市注入了新鮮血液的同時也給股市留下了巨大的隱患,近兩年股市的不斷下跌就是這些隱患導致的。

新股的不斷髮行勢必會讓股市出現抽血現象,特別是進入2018年後一些獨角獸企業的上市更是加速了股市的抽血效應。像藥明康德,富士康,寧德時代等幾百億上千億市值獨角獸的上市,對現在處於後股災時代的A股來說衝擊力是巨大的。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A股的擴容是沒有錯的,但是隻有相應的擴容制度卻沒有對應的退市制度勢必會導致A股出現泥沙俱下,垃圾股滿天飛的現象。投資者面對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打擊投資者的投資熱情也不利於證券市場的穩定快速發展。所以即便是A股發行新股的速度再快,沒有質量也不能促進金融市場的繁榮反而會適得其反。

進入2018年以來,IPO繼續高速發行,又面臨CDR的迴歸,加上中美的貿易摩擦,A股可謂是內憂外患,最終A股再次開啟了快速下跌模式。不到半年的時候滬指單邊最大跌幅就超過了20%,IPO的高速發行A股能否承受的住不言自明。IPO停止發行不是沒有過,在前面兩次股災的時候都出現過IPO暫停的現象,A股連續三年的高速IPO基本上已經是A股能夠承受的上限了,即便是IPO不停止也不會出現一年300家這樣的速度了。所以我認為以目前A股的情況已經不能再承受高速的IPO了,IPO減速就在當下了。

我是投資觀,看完關注點贊股票大漲不斷,個股分析私信探討。


投資觀


千萬別信!堅決抵制!堅決退出!還有推薦股票的,讓跟著做的,股托兒,黑嘴兒,甩盤的,各種騙子,千萬別信!堅決退出!看戲!告你個秘密,癌股在國外是個笑話![大笑]那天和個領導吃飯,人家只玩兒納斯達克[大笑]笑死我啦,對我那是一頓臭損,艾瑪,哎,一萬個草泥馬,靠(#‵′)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