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的每一個角落都是我喜歡的模樣 這裡就是夢裡水鄉


烏鎮,位於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地處江浙滬“金三角”之地、杭嘉湖平原腹地,距杭州、蘇州均為60公里,距上海106公里。屬太湖流域水系,河流縱橫交織,京杭大運河依鎮而過。

烏鎮原以市河為界,分為烏青二鎮,河西為烏鎮,屬湖州府烏程縣;河東為青鎮,屬嘉興府桐鄉縣。解放後,市河以西的烏鎮劃歸桐鄉縣,才統稱烏鎮。

烏鎮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十大魅力名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國家5A級景區,素有“中國最後的枕水人家”之譽,擁有7000多年文明史和1300年建鎮史。是典型的中國江南水鄉古鎮,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稱。有六千年歷史,是全國二十個黃金週預報景點及江南六大古鎮之一。

烏鎮中市、東柵旅遊景區的遊程達2公里,由東柵老街、觀前街、河邊水閣、廊棚組成,自東往西復往東,依次是傳統作坊區、傳統民居區、傳統餐飲區、傳統商鋪區和水鄉風情區。

傳統文化區,主要景點有茅盾故居、林家鋪子、立志書院、文昌閣、修真觀、皮影戲館、戲臺、翰林第、竹刻工藝館、江南百床館、餘榴梁錢幣館、匯源典當等。

西柵由12座小島組成,60多座小橋將這些小島串連在一起,河流密度和石橋數量均為全國古鎮之最。

在西柵有許多“老底子”的東西——老街長達數公里、青石板路、屋子有一半挑在水上。有幾樣純手工的東西可以一看:一是手工制醬作坊,鎮上的紅燒菜系味道不錯,很大一部分是因為自產自銷的醬油的功勞。二是生鐵鍋,系手工鑄造。三是蠶絲,益大絲號始創於光緒初年,遊客可以親手在老底子的繅絲機上操作。

這裡還保留著一些民俗活動。女人們梳妝後各帶一隻平時煎藥的瓦罐結隊而行,過橋時將瓦罐丟入河中,認為這樣可保佑在新的一年裡無病無災。到了近代,丟藥罐的舉動消失了,提燈走橋演化為節日遊樂和祈福活動。

西柵的水上市場人稱“水市口”。清晨,晨霧還沒散去,水市口就熙熙攘攘熱鬧起來,八方來船已擠滿了河道,兩邊的水閣裡,茶館、肉鋪、小吃店、豆腐攤也早早的卸下了門板開張了,水鄉的一天拉開了序幕。傍晚,暮色籠罩了小鎮,水閣窗欞間、門縫中透出了點點燈光,水市口兩側的茶座、夜宵、燒烤店又熱鬧起來。


2014年11月19日烏鎮成為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會址。

烏鎮歷史悠久,據烏鎮近郊的譚家灣古文化遺址考證表明,大約在7000年前,烏鎮的先民就在該地繁衍生息了。

烏鎮文化屬吳越文化。烏鎮地處江南水鄉,烏鎮人屬江浙民系。烏鎮一帶本地居民方言可以和上海話、蘇州話等無障礙互通。

烏鎮方言,是一種吳語方言,屬於吳語太湖片蘇滬嘉小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