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井岡山到瑞金尋訪記——第六天·贛縣大坑村調查

從井岡山到瑞金尋訪記——第六天·贛縣大坑村調查

2018年8月29日 星期三

下午兩點半,我們經過五個多小時的艱苦跋涉,終於來到一個叫大坑村的地方。在村頭好不容易找到個小賣店,可小賣店裡除了方便麵、礦泉水,再沒有其他可吃的東西了。我與羅佳只能泡兩桶方便麵,邊吃邊和男主人聊了起來。

從井岡山到瑞金尋訪記——第六天·贛縣大坑村調查

男主人姓刁,今年61歲,曾是這個村裡的支部書記,剛剛退二線。大坑村全村有兩千多人,這個人口數量在水口鎮屬於中等偏上。我們的聊天圍繞著教育、收入、人情往來和黨風展開。

從井岡山到瑞金尋訪記——第六天·贛縣大坑村調查

1、教育

大坑村有一所不完全小學。包括校長在內有4個老師,30多個學生有一到五年級。村裡孩子讀初中要到十幾公里外的水口鎮上。現在初中生大約有30多個。而全村高中生只有不到8個。每年能考上大學的鳳毛麟角平均每年不到一個(這裡所說的大學是指除技校以外的全部大專院校)。絕大多數孩子都是初中畢業然後讀技校,學點兒技術就出去打工了。刁書記說,這裡的人普遍不重視教育,義務普及結束就讓孩子就業,一是因為孩子多經濟上有壓力,二是他們認為上學不如早些工作賺錢有用。

從井岡山到瑞金尋訪記——第六天·贛縣大坑村調查

2、黨員

大坑村現有20多個黨員,年齡基本都是四、五十歲以上,近幾年才新增了幾個年輕黨員,這些黨員有少量是當兵在部隊入的黨,大部分是在本地發展的。由於這裡交通閉塞,沒有什麼資源,黨員雖然也想為群眾服點務,做點兒事情,但苦於找不到門路。還有一些黨員常年外出打工,根本不在村裡,連組織生活都不能正常過,自己家裡的事情都忙不完,根本沒有精力顧及其他。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和黨支部的堅強堡壘作用,在這裡並不像媒體報道的那樣大,在群中心裡,黨員與非黨員的差距離並不大。

從井岡山到瑞金尋訪記——第六天·贛縣大坑村調查

3、收入

大坑村人均土地不到一畝,要是僅靠種地的話,幾乎所有村裡的人連吃飯都不夠,因此村裡的年輕人幾乎全都外出打工了,近的在贛州,遠的在廣東,現在村裡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刁書記的家開了這個小賣店,貨架上除了有點兒油鹽醬醋之類的生活資料外,連個麵包、火腿腸都沒有。刁書記的老婆說,貨上多了,根本賣不掉,大家手裡的錢很緊張,她家的這個小店一年總收入也只有1萬塊錢左右。

從井岡山到瑞金尋訪記——第六天·贛縣大坑村調查

4、人情往來

因為這裡農民的家庭收入並不高,加上近幾年黨和政府要求在反腐倡廉的大氣候下節儉辦紅白喜事,大操大辦的確實不太多了。現在,一般一個家庭在辦事時,也就10到15桌左右,13桌的居多。每桌的菜、煙、酒和飲料加起來大約700塊錢標準。山裡的人本來就親戚少,幾十年的計劃生育使親人更少,一家能有幾十個親戚就算是多的了,能安排個三、四桌的親戚就不錯了,剩下的人大都是同村的鄰居和好友。

刁書記以自己家舉例,每年在紅白喜事上隨份子大約需要6000塊錢左右。這還是按照每次300元的最低標準來支出的,300塊錢既不算高也不算低了,人情往來總是免不了的,都是鄉里鄉親,家裡有事兒要是不辦一辦,總覺得不是那回事兒。大家相處,就是有來有往。其實,一年花費6000塊錢的人情費,對於大坑這個貧困山區的農村家庭來說,其實已經不低了。

從井岡山到瑞金尋訪記——第六天·贛縣大坑村調查

5、黨風

刁書記說,因為他現在不在崗位上了,他才敢說些真話,我們是外地人,聽他說說也無妨。他說,在領導面前能說真話的人不多了,一個是自己本身不願意說真話,第二是上級領導下來也不願意聽真話。在領導面前說了真話,就是沒有成績,領導少聽點真話,也不用去解決那麼多的問題了。

刁書記很懷念過去,懷念1980年以前的那些黨員做法。他說,我黨密切聯繫群眾的做法就是去群眾家蹲點,吃住都在群眾家,還要給群眾交伙食費,這才是共產黨員為人民服務的樣子,這才能摸到實情,才能知道群眾想啥、要啥。他希望能恢復這一做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