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汤姆逊:他让我们看见一个半世纪以前的故乡

无论是艺术水准还是摄影技术,约翰•汤姆逊都堪称是1840-1899年在华活动的最优秀的外国摄影师。汤姆逊拍摄的影像覆盖了从沿海到内陆、从南方到北方的中国大片地区,除了拍摄沿途的风景和建筑外,他还以人类学视角记录了大量晚清普通百姓生活和工作的影像,并在照片中附有大量文字说明,成为 19世纪中后期中国最有价值的影像纪录资料。

约翰•汤姆逊(1837-1921),1837年6月14日出生于英国爱丁堡一个富裕的烟草商家庭。14岁时在当地一位商人那里学习制造光学和科学仪器,之后又在瓦特艺术学院夜校就读并取得学位。当时爱丁堡有不少职业摄影师和业余摄影师在活动,在这种环境下,汤姆逊很快就学会了摄影技术。1862年4月,汤姆逊离开爱丁堡前往新加坡,此后,他在亚洲的摄影活动长达10年之久。他的亚洲之行到达过马六甲海峡、印度、新加坡、柬埔寨、越南、泰国和中国,沿途考察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并拍摄了大量风景和人文风俗照。他通常是到了一个地方先开设一家临时照相馆,然后以此为基地,再到周围城市游历并拍摄照片。

初到新加坡时,汤姆逊和他的哥哥威廉•汤姆逊一起经营钟表店。随后,汤姆逊在1862年6月14日的《海峡时报》上刊登了一则广告,称已开办了一家临时照相馆,为在当地的欧洲人提供肖像服务。汤姆逊非常热爱摄影,摄影给他带来的收入能满足他日后在远途旅行和出版作品方面的需求。1865年,汤姆逊前往柬埔寨拍摄刚被探险家发现的吴哥窟,这是吴哥窟最早的影像。在途中路过泰国,在曼谷汤姆逊拍摄了泰国国王身穿法国陆军元帅服跪着祈祷的照片。此外,还为柬埔寨国王及其皇室成员拍摄了照片。1867年初,汤姆逊出版《柬埔寨遗迹摄影集》。

1868年汤姆逊从新加坡迁至香港并定居下来,他在1868年3月11日的《德臣西报》刊登了广告:

肖像

J•汤姆逊先生行将拍摄人像、风景

及其他种类照片

照相馆在皇后大道商业银行大楼间

香港

此时香港的照相业竞争已经十分激烈,威廉•弗洛伊德、韦德兄弟、赖阿芳和缤纶照相馆等竞争对手的实力都十分雄厚。为了加大宣传力度,汤姆逊曾和《中国杂志》有过合作,在杂志的前两期都发表了一些照片。汤姆逊还在1868年9月12日的《香港孖剌西报》上发布过一则广告,称有40幅香港风景照和赛龙舟的照片销售。1869年11月,爱丁堡公爵─阿尔弗莱德亲王前来远东视察,抵达香港,汤姆逊和威廉•弗洛伊德都获准给亲王拍照。

此后,1870-1872年,汤姆逊集中精力在中国各地旅行拍摄,不仅到过厦门、福州等通商口岸,还在长江沿岸的内陆城市拍摄,并到北京和台湾也拍摄了大量影像。1872年夏,汤姆逊踏上了返乡之路,并把大部分底片都带回了英国。1921年9月30日,在英国伦敦南部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83岁。

汤姆逊在1868年赴香港之前已经获得了一定的知名度,在香港开设照相馆后,通过在报纸和期刊上撰文、发表照片和通过销售精美的风光照片,使他获得了极高的知名度。不过,给汤姆逊带来最大声誉的主要是来自他1870-1872年在中国大陆旅行拍摄的系列影像。与其他西方摄影师“殖民式凝视”不同,汤姆逊并不是用猎奇的镜头记录中国人的野蛮风俗来给西方人看,而是受当时英国流行的人类学和科学探索精神影响,客观、平实地记录了晚清社会中国普通百姓的工作和生活状态。

汤姆逊最早从广东踏入中国大陆,旅行足迹到达过广州、汕头、福州、厦门、台湾。1868年11月,汤姆逊结婚后与妻子同游广州,在广州拍摄了一些照片。1870年年底,汤姆逊暂时关闭香港的照相馆,而从福州启程沿闽江拍摄了一批高质量的风景作品,有一些是立体照片,还有一些是大尺寸照片。在返回英国后,1873年由伦敦艺术碳印出版公司出版了汤姆逊的第一本出版物——《福州和闽江》。1871年3月,汤姆逊在英国传教士马雅各的陪同下从厦门乘船至台湾,拍摄了台湾中部平埔族等原住民的肖像照片和当地人生活环境的影像。返回香港后,为了专注于旅行拍摄,他把照相馆卖了。

约翰汤姆逊:他让我们看见一个半世纪以前的故乡

广州帆船,约翰•汤姆逊摄,1870-1872年,大英图书馆收藏

汤姆逊把照相馆转手后搬至上海,并开始了他的第二次长途旅行,经山东烟台、天津、通州后抵达北京,并担任《伦敦新闻画报》驻京通讯员一职。在北京期间,汤姆逊拍摄了大量京城建筑、街景和风景名胜,如颐和园、明十三陵、南口等;还拍摄了许多不同阶层的人物肖像照,上至清廷高官如恭亲王奕、李鸿章等,下至街头普通百姓乃至乞丐。汤姆逊在1873年出版的《中国图集》一书第一卷就采用了恭亲王的肖像,京师同文馆之总教习丁韪良为该书撰写了序言。1871年10月18日,北京著名传教士德贞医生曾陪同汤姆逊去过圆明园。托马斯•查尔德在11月2日的一封信中提到过汤姆逊抵京。汤姆逊在北京约停留至1871年11月初。

约翰汤姆逊:他让我们看见一个半世纪以前的故乡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约翰•汤姆逊摄,1872年,英国伦敦维尔康姆图书馆收藏

汤姆逊离开北京后回到上海,在皇家亚洲协会中国北分部展览了部分作品,并在上海商会大楼里设立临时照相馆。随后,开始了他在中国的最后也是时间最长的一段旅行,从上海出发,沿长江航行深入中国内陆,到达了沿岸城市汉口和宜昌。1872年2月18日抵达四川巫山。拍摄完壮美的三峡后,他经过汉口、南京后返回上海,随后浏览宁波再返回香港。这一次长旅,汤姆逊拍摄了大量长江沿岸的风景、建筑和普通百姓的工作和生活影像,如《街头一瞥,九江》《长江上吃早餐的船工》《崆岭滩峡口,长江上游》等。

约翰汤姆逊:他让我们看见一个半世纪以前的故乡

长江上吃早餐的船工,约翰•汤姆逊摄,1872年,大英图书馆收藏

1872年夏,汤姆逊结束了他在亚洲10年的旅行,带着他拍摄的几百块玻璃底片返回英国,在伦敦定居下来。1873年出版《福州和闽江》,收录了汤姆逊的80幅碳素印相照片。1873—1874年间,伦敦桑普森出版公司出版了汤姆逊最重要的著作《中国与中国人图集》,这部四卷本作品集收入了汤姆逊的200幅作品,并附有详尽的文字说明。由此,确立了他作为介绍中国的摄影家和作家的双重地位。桑普森出版公司宣传称:“女皇陛下非常喜欢这套书,并颁发给作者一枚金质奖章以兹纪念。”1899年,汤姆逊又出版了一本回忆录——《携带相机走遍中国》,该书流传更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