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事件一盆髒水潑向警察,輿論陷入固定「套路」怪圈

導讀:不為警察辯解,更不為TMD在幾個月之內發生兩起女生被害的滴滴順風車洗地,但有些話還是要說明白的:這起事件存在一些固定的套路:呼籲滅了涉事企業(要是國外企業估計肯定會被定義為良心企業),給嫌疑人洗地、給警察扣不作為質疑警察的帽子。


如要說這兩天最熱最火的新聞,可能每個人都會說是溫州20歲女孩被一個滴滴司機殺害。因為它比同時期的某地大夥突發事故都更令人關注。

但這過於火熱的輿情卻在第一時間就變了味。一起殺人案件,我們該痛恨殺人的司機,我們可以把憤怒指向這個司機所在的平臺,但輿論的方向卻在第一時間被指向警察不作為。

正如西征網刊文的標題這樣:果不其然,溫州女孩滴滴遇害,一盆髒水立即潑向中國警察!

一、一開始就給警方扣不作為帽子

滴滴事件一盆髒水潑向警察,輿論陷入固定“套路”怪圈

滴滴事件一盆髒水潑向警察,輿論陷入固定“套路”怪圈

二、給嫌犯洗地是固定的套路

滴滴事件一盆髒水潑向警察,輿論陷入固定“套路”怪圈

#起底殺害女孩滴滴司機#他從小老實不老實和這起案件有啥關係,動輒就深挖犯罪嫌疑人感人,老實,悽慘的身世或經歷是一種病[怒]

滴滴事件一盆髒水潑向警察,輿論陷入固定“套路”怪圈

滴滴事件一盆髒水潑向警察,輿論陷入固定“套路”怪圈

三、滴滴被熱議,負面集中爆發,不少人慾置之死地而後快。

滴滴事件一盆髒水潑向警察,輿論陷入固定“套路”怪圈

滴滴事件一盆髒水潑向警察,輿論陷入固定“套路”怪圈

滴滴順風車是共享經濟的一種是目前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儘管目前存在問題,但它依然是個發展方向,但一些人卻在強烈呼籲卸載它。

環球時報記者耿直哥認為,滴滴如果真要“道歉”,就必須首先擺正態度,不要想著狡辯和推卸責任,必須深刻反思其僵化機械的客服在應對這起惡性案件中扮演的阻礙甚至誤導警方的角色。我認為滴滴是時候與各地的警方派出所建立“溝通專線”了,必須讓基層的一線民警可以便捷、及時地在案件初期就能介入和處置這類嚴重的刑事案件。

滴滴事件一盆髒水潑向警察,輿論陷入固定“套路”怪圈

滴滴這幾天可謂是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人們譴責滴滴,盤點滴滴N宗罪,這樣的滴滴寧可不要等。滴滴確實可恨,但滴滴確實給人們帶來了方便。看到滴滴頻繁出事痛恨滴滴的心情是一樣的,但這並不等於致滴滴於死地,滴滴應該正視問題,切實做好安全問題,個人認為不是不要滴滴,是不要不負責任的滴滴,不要沒有政府嚴格監管下的滴滴。

滴滴事件一盆髒水潑向警察,輿論陷入固定“套路”怪圈

四、滴滴是個公司滅不滅不是咱們考慮的事,滴滴滅了還會有其他公司出來,說不定會比滴滴更便民,但一些人煽動的樣子彷彿是要滅了警察呀。看看某些人的微博,感覺中國警察毫無是處,中國已經不需要警察了,這到底是帶什麼節奏呢?

滴滴事件一盆髒水潑向警察,輿論陷入固定“套路”怪圈

滴滴事件一盆髒水潑向警察,輿論陷入固定“套路”怪圈

滴滴事件一盆髒水潑向警察,輿論陷入固定“套路”怪圈

滴滴事件一盆髒水潑向警察,輿論陷入固定“套路”怪圈

對不起,報警沒有,報警了警察拿你當犯人了,報警了警察耽誤您功夫了,如果真的這樣中國的警察到舒服了,真的成了混吃等死的廢物了,天天可以睡大覺了,也不會每年犧牲那麼多警察了。

V評:不是中國警察不作為就是法無授權亂作為,一有公共、個人安全命案案事件就會扯到警察的問題,罵警察成了必選項,而作案的兇手不是成了英雄就是弱者、被逼的代名詞,輿論竟陷入如此“套路”的怪圈。看看一些微博下的評論,真的很無語,請問難道中國就沒一個好警察嗎?難道中國警察就沒做過一個好事嗎?唉,我知道有些人肯定一輩子不會報警的。悲哀!

難道我們必須跟風嗎?不為誰辯解,更不為誰洗地,敬請留言探討,謝謝!

文:能量君 編輯:能量寶寶 資料、部分截圖網友觀點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