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芳共和國,比美國建國只晚一年的華人共和國

乾隆三年(1738年)在廣東嘉應州石扇這個人傑地靈的小鎮誕生了一位傳奇人物。他叫羅芳伯,從小就與眾不同,少年時期他就"負奇氣,性豪爽,尤喜結納",還"自幼學文習武為群兒冠",不但讀書和練武在當地都是數一數二的,並且做事勤快,為人也很好,所以從小就得到了鄉里鄉親的稱讚,有書記載他說:"嘗於讀書習劍之餘佐治耕牧,遇事勤奮,鄉里稱之。"從小一邊苦學文化知識,一邊努力練武,養成了他的恆心、志氣和膽略,為他以後漂泊異域建功立業打下了結實的基礎。

蘭芳共和國,比美國建國只晚一年的華人共和國

可是上天也是不公的,羅芳伯一心想創出一番事業,但滿腹經綸的他直到34歲在鄉試時卻屢試不第,依然還是一個懷才不遇的落魄書生,在家鄉依然還是一個窮教書匠。不過上天也是公平的,會把機會留給能夠抓住它的人。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當地掀起出洋開金山的熱潮。羅芳伯心想在既然在祖國無所作為,何不去海外闖蕩一番,也不枉自己的躊躇壯志。於是與眾同鄉從廣州虎門乘舟前往"金山"坤甸。他在《遊金山賦》中寫道:"既從虎門而出,定直達乎龍宮。"龍虎為王者象徵,從這裡能看出羅芳伯想在異域建立霸業的豪情壯志。

就這樣羅芳伯與眾同鄉從虎門駕船啟程,途徑瓊崖、西沙、菲律賓,橫過赤道,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到達"採金"目的地——婆羅洲(即今天的印度尼西亞的加里曼丹島)。在此之前,受到國內戰亂的影響,中國東南沿海地區早有許多人來到加里曼丹謀生。他們大都集中在該島的沿海城市坤甸一帶打工。有的在農村種植水稻、椰子、咖啡、胡椒,有的則在山區開採石油和煤礦。當地的自然條件和生活環境極為艱苦,由於路途遙遠,他們得不到祖國的關心和照應,被乾隆皇帝稱為"天朝棄民"。

從幫會-公司-共和國

最初,羅芳伯在當地還是幹起了老本行,以教書為生。很快,他發現婆羅洲的華人非常貧窮,衣食不足,有甚者流浪街頭,生活十分困苦。於是羅芳伯決心要為改變人們的生活而努力。羅芳伯最先建立的是蘭芳會,一個以保護華人社團為業的組織,其實就是一個幫會,主要的對手是天地會。經過多次交手,天地會滅亡,蘭芳會發展壯大。婆羅洲土地肥沃,可耕可牧,又有山林、金礦,資源豐富,還有港灣可發展交通,但島上內部各大小採礦公司之間互相爭鬥,外部又有荷蘭帝國東印度公司的武裝入侵,內憂外患,民不聊生。羅芳柏在站穩腳跟後,帶領自己的夥伴,和當地人一起,協助當地蘇丹首領平了土著人的叛亂,得到了首領的嘉獎,將東萬律劃歸羅芳伯管轄。這塊地方有10多萬人及南北幾十公里的產金地,吸附華人數萬,土著好幾十萬,順理成章地成立了巨大的經濟實體—蘭芳公司。公司成立後,羅芳伯一個個收拾了當地四分五裂的各種華人團體、商會、村寨,消滅了所有對手。這時的蘭芳公司已經擺脫了先前的幫會性質,正式以一個軍隊的面目出現了。連當地蘇丹也表示臣服,要將王位讓給羅芳伯,但多次被他拒絕。最終在蘇丹的一再勸說之下,羅芳伯雖然表示可以接受政權,但決不答應做國王。

1777年,羅芳伯改公司為蘭芳大統制共和國,沒錯,英文就叫做Lanfang Republic,比1776年成立的美利堅合眾國只晚了不到一年,是亞洲歷史上的第一個共和國。以東萬律(今坤甸)為首都,這一年定為蘭芳元年。羅芳伯擔任首任國家首腦"大唐總長",並被當地人尊稱為坤甸王。在國家政治制度上,蘭芳實行共和體制。國家設置了一套完整的行政、立法、司法機構。國家有國防部,但沒有常設軍隊,而是全民皆兵、"工農兵"一體,部隊平時分散在各地搞生產,戰時集中起來禦敵。全國分省、府、縣三級,由各級公民投票選舉出當地行政機關的負責人。至於"國之大事,皆諮決眾議而行",類似於後來普遍實行的議會制。在國家領導人的產生上,蘭芳結合中國古代的禪讓制,創立了禪讓與民主選舉相結合的形式。上任領導在去世或下臺前,推薦下屆領導,但其能否出任大總長則需要多數公民贊同。蘭芳還確定了自己的國旗為黃色長方形旗幟,規定以各式漢服為國家禮服。在經濟上,大力發展生產技術,改進農耕技術,擴大礦業開採,發展交通事業,還建立了自己的兵工廠,製造各種槍炮。蘭芳共和國還推行依法治國。建國之初,蘭芳就設立法規,禁止暴政,並規定:凡姦淫搶掠者,殺無赦。蘭芳共和國嚴格地遵守了這些法規,使得自身實力和影響大增,吸引了許多當地土著部落前來歸附,蘭芳共和國的版圖迅速擴展到整個婆羅洲。《羅芳伯傳》中就有蘭芳共和國的當時領土範圍"計東界萬勞,西界卡浦斯河,南界大院、上侯、雙溝月之線,北界勞勞、山口洋、邦戛之線,縱橫數百里……"幅員遼闊,人口也達到百萬之眾。從這些制度上看,蘭芳共和國確實屬於現代共和國範疇,在古老的中國還在屬於滿清封建專制的時候,已經在海外誕生華人的共和國,那真是了不起,而且這個國家的管理是相當商業化的。

蘭芳共和國,比美國建國只晚一年的華人共和國

但是海外環境畢竟比較惡劣,強敵林立,荷蘭殖民者在1596年就侵入印尼,1602年成立了具有政府職權的"東印度公司",不斷在印尼諸島進行侵略擴張,荷蘭殖民者一直對蘭芳共和國虎視眈眈,並不斷派兵侵擾。羅芳伯等國家領導人認為,如果僅僅依靠蘭芳小國的力量,很難抵抗荷蘭殖民者,只有藉助清朝的力量,才可以鎮住荷蘭人。於是早在共和國成立的時候,羅芳伯就派人回國,覲見乾隆皇帝,請求稱藩,想把西婆羅洲這塊土地納入大清的版圖,或者變成藩屬國家。但是乾隆是什麼人?當時滿清包括乾隆都沉浸在天朝上國,地大物博,物產豐盈的想法中,哪會理會海外"天朝棄民"建立的小國家。還好蘭芳的這一舉措也起到了一定效果。羅芳伯向清朝稱藩的願望雖然未能實現,但清政府最終同意與蘭芳共和國開展貿易。蘭芳也藉助此點,向外製造假象,宣稱蘭芳已經是清朝的藩國。此舉果然唬住了荷蘭人,當時的清朝正處於康乾盛世,荷蘭人擔心對蘭芳的入侵引起清朝的反對,他們不得不停止對蘭芳的騷擾。

此後羅芳伯當了十九年的國家元首於1795年病逝,臨終前他還交代國民,無論今後誰為國家領導,歸順大清之心決不可變。他還推薦同樣具有文韜武略的江戊伯做下屆總長,後經選舉,江戊伯果然成為繼任領導,並出色地繼承了羅芳伯的未竟事業。後來,蘭芳共和國又用同樣的辦法產生了多任領導人。

不過可惜的是,清政府很快就走向了衰敗。1840年與1856年的兩次鴉片戰爭,暴露了大清帝國的腐敗無能。由於清朝屢次敗給西方列強,荷蘭人認識到清朝已經衰弱,無力再顧及境外的事。於是荷蘭人趁著1884年中法戰爭之機,入侵蘭芳共和國。蘭芳共和國人民在大總長的領導下,一方面全力進行抵抗,另一方面火速派人請求清朝派兵支援。但此時,清朝自身的統治已搖搖欲墜,根本顧不上去援救這個海外"棄民"所建立的國家。得不到清朝的支持,武器裝備又與侵略軍相差很遠(他們曾經希望從中國購買硝石和鐵器,以便製作武器,但是並沒有得到),1886年這個存在了110年的華人小國不幸滅亡,其殘餘勢力逃至蘇門答臘。不過,由於害怕清政府做出反應,荷蘭當時還不敢公開宣稱已經滅亡蘭芳,而是另立了一個傀儡國家以便進行統治。直到1911年清朝滅亡後,荷蘭才正式宣佈對蘭芳地區的佔領。 1912年,馬來西亞吉隆坡有一名李玉昌的富商,原來曾任蘭芳共和國的參謀,蘭芳滅國後,逃至吉隆坡,經商致富,時年已七十餘歲,每每對人言,蘭芳不復,誓不歸中原。

蘭芳共和國為東南亞華人建立的最偉大的國家。梁啟超先生的《中國殖民偉人傳》對於蘭芳共和國的介紹:"晚近國人之言民主共和者,皆言此制遠肇於美,近行於法,而不知先民亦有是舉"。史學家羅香林於1941年所著《羅芳伯所建婆羅洲坤甸蘭芳大總制考》指出的:"蘭芳大總制與美洲合眾國,雖有疆域大小之不同,人口多寡之各異,然其為民主國體,則無二也。"都使得蘭芳共和國逐漸被人熟知,成為漢民族的驕傲。

蘭芳共和國,比美國建國只晚一年的華人共和國

蘭芳共和國,比美國建國只晚一年的華人共和國

"英雄落魄海天來,笑煞庸奴亦壯哉。燕雀安知鴻鵠志,蒲樗怎比棟樑材。平蠻蕩寇經三載,闢土開疆已兩回。莫道老夫無好處,唇槍舌劍鼻如雷。"羅芳伯《遣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