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一根小小的中国猪毛缘何遭到各大军火商的疯抢?

猪鬃,是指猪颈部和背部生长的硬毛。或许你觉得没啥用处,不过,猪鬃却是一种上等的制作刷子的原料,尤其是中国产的猪鬃,因为产量高、质量好,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二战时期,一根小小的中国猪毛缘何遭到各大军火商的疯抢?

众所周知,养猪向来是中国农村家庭的一项重要副业,饲养范围极广。而且全国各地的猪品种多样,有利于挑选高品质的猪鬃。中国的猪鬃业起源于清朝咸丰年间,一开始以内销为主,逐渐有少量的出口。

二战时期,一根小小的中国猪毛缘何遭到各大军火商的疯抢?

猪鬃的最大的用途就是制刷,在战争年代主要用于军工方面。用猪鬃做的刷子除了涂刷军舰、飞机及各种军用车辆表面的油漆,更重要的是用来制作清洗枪膛或炮膛的清膛刷。用中国猪鬃做成的刷子,质地偏软而富有弹性,而且不沾油,不容易折断伤及膛管内壁,是一般的塑料刷、草刷或其他动物毛刷无法相比的。

二战时期,一根小小的中国猪毛缘何遭到各大军火商的疯抢?

在二战爆发之前,全世界猪鬃需求量每年约为6000吨左右,中国的猪鬃市场份额占到75%以上。二战爆发以后,由于贸易通道受阻,中国的猪鬃运不出去,各参战国因为军工产品需求量激增,闹起了严重的“鬃荒”。中国的猪鬃成了军火商眼中的紧俏物资,西方国家都将猪鬃列为战时急需的战略物资。

二战时期,一根小小的中国猪毛缘何遭到各大军火商的疯抢?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了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当时中国少量的对外陆路交通,包括滇缅公路、滇越公路等相继被阻,盟国所需的大量战略物资出口通道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瓶颈。美国市场大闹“鬃荒”,猪鬃一天比一天稀缺。政府随即颁布了“M51号猪鬃限制法令”,规定2英寸以上猪鬃,全部供应海、陆、空军需。

二战时期,一根小小的中国猪毛缘何遭到各大军火商的疯抢?

在抗日战争时期,猪鬃出口是中国政府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据统计,1937年至1945年八年抗战期间,中国出口猪鬃外汇收入达3000万美元,这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对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也在世界发法西斯战争中起到了应有的作用。(文/陈永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