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豫劇之父,畢生都獻給了豫劇的藝術家,被世人遺忘、墓前冷清

現代豫劇之父、畢生都奉獻給豫劇的藝術家,被世人遺忘,墓前冷清

上世紀三十年代,我國曾誕生過一批偉大的文藝工作者,他們在艱苦年代為發展我國的傳統文化做出了很多貢獻。在河南的廣闊大地上,豫劇的知名度和普及度非常之高,這得益於一個人,名字叫作樊粹庭。

作為老一輩文藝工作者,他為豫劇的傳承創新做出了很多突出貢獻,被譽為現代豫劇之父。當時國內正值抗戰時期,而樊粹庭創立的劇團一路從開封演到西安,編演抗戰救國劇目。此後其一直都在從事文藝工作研究,為文藝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如今,很少有人會記得樊粹庭,筆者今天就和大家來談一談他和豫劇的那些事。

現代豫劇之父,畢生都獻給了豫劇的藝術家,被世人遺忘、墓前冷清

樊粹庭生在在了河南遂平的一戶普通農家,父母對其的教育比較重視,小時候便開始接受教育,十四歲時更是跑到開封求學。

在開封求學期間,樊粹庭還和同學組起了國劇隊,閒暇之餘用來學習表演。老師和家長認為這是不務正業,於是極力反對,但樊粹庭卻和同學堅持做了下來,他們先後編演了多部傳統劇目,這為今後在戲劇方面的發展打下基礎。

此後樊粹庭進如更高的平臺深造,,並在二十四歲時取得了河南大學的文科碩士學位,這在當時可是少有的人才,可以在政府部門謀求一個好的職位。樊粹庭一開始在師範學院教授戲劇課程,後來又教育廳任職,推廣戲劇文化。

現代豫劇之父,畢生都獻給了豫劇的藝術家,被世人遺忘、墓前冷清

當時樊粹庭提出了改良豫劇的建議,這對豫劇的現代改良起了很大作用。此後他專心從事豫劇改良和創新,招納演員,破除老舊規定,制定舞臺紀律等,讓豫劇漸漸火了起來。

此後樊粹庭有開始改良劇院,他把開封的永樂戲院改成了豫劇劇院,並且請了一大批河南知名的表演者前往演出,比如說陳素真等人。而在劇團管理上,樊粹庭吸納了很多別的地方的管理經驗,為此還專門跑到西安取經。

在劇目編排方面,其也借鑑了其他戲劇的優點,比如說將秦腔中的《櫃中緣》等摺子戲引入豫劇表演者,一時間在開封引起很大反響。

現代豫劇之父,畢生都獻給了豫劇的藝術家,被世人遺忘、墓前冷清

隨著抗戰的爆發,獅吼劇團在原來的基礎上也孕育而出。在樊粹庭和陳素真等人的帶領下,劇團一路從開封演到西安,沿途上宣傳抗戰,激發民眾的愛國情懷。在此期間,劇團還吸納了很多年親人學習戲劇,對豫劇的推廣起到很大作用。

而此後隨著抗戰的深入,樊粹庭又創辦了兒童劇團,這個劇團接受了很多河南當地的受難兒童,他們很多因為戰亂失去親人,無家可歸。而在同一時期,他更多的時間還是在忙於改良和創新傳統戲劇,為陳素真等人編排了很多優秀作品,比如說《三拂袖》、《女貞花》,簡直是為其量身打造。

而當新中國成立以後,樊粹庭先後前往北京、西安等地進修學習,並留在西安從事文藝研究工作。隨著時間地慢慢推移,老先生最終在上世紀六十年的中期病逝。

現代豫劇之父,畢生都獻給了豫劇的藝術家,被世人遺忘、墓前冷清

多年過去以後,由於很多人不知道其葬在何處,所以墓前頗為冷清,漸漸也就被人遺忘,除了家人之外很少有人再去看他。當然大家不會忘記老先生對於戲劇所做的貢獻,在09年的時候河南藝術研究院的同志專程到西安祭拜老先生。

他們覺得這樣人不應該被人遺忘,於是便聯合各方準備將其墓葬遷回河南。確實像樊老先生這樣的人,一生都在為戲劇藝術在奔走,沒有他就沒有現代豫劇,世人不應該將其遺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