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智力第一毫无疑问是他,曹操被碾压,诸葛亮周瑜都差一截!

《三国演义》里面杨修这个人物是很特别的,他特别聪明,智商爆表。

我们统计一下杨修在《三国演义》里面的表现。

三国智力第一毫无疑问是他,曹操被碾压,诸葛亮周瑜都差一截!

【表现一】

曹操曾经造了一座花园,完工后,曹操去看,只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其他话什么都没说。帝王心思捉摸不透,大家自己猜去吧!

其他人都不知道什么意思,但杨修秒懂。

他说:门里面一个活字,就是阔,丞相嫌门太宽了。

大家恍然。于是就把门改小了。曹操再次来的时候,就问是谁猜透了自己的心意。大家都说是杨修。

曹操大赞杨修聪明。但实际上内心深处很嫉妒他。

【表现二】

曹操得到塞北送来的甜品,在盒子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杨修进来一看,再次秒懂。直接把这盒甜点分给大家吃了。

曹操问:什么情况?

杨修说:你在盒子上写的一人一口酥嘛,我们怎敢违背命令?

曹操表面装成嘻嘻哈哈,但心里已经非常厌恶他了。

三国智力第一毫无疑问是他,曹操被碾压,诸葛亮周瑜都差一截!

【表现三】

曹操非常多疑,害怕被人暗杀,就跟大家说:我喜欢梦里杀人,你们在我睡着的时候千万不要靠近我。

有一次夜里,一个侍卫来给他盖被子。曹操直接拔出身旁佩剑,一跃而起,直取要害,把这个侍卫杀了。然后跟没事人一样继续倒床就睡。

等到醒来后,开始飙演技:谁竟敢杀了侍卫?

大家都如实相告。曹操痛哭流涕,命令厚葬此人。

曹操用事实证明了自己会在梦中杀人,大家都信以为真。

杨修再次表示秒懂。他在这个侍卫下葬的时候对着他说:丞相根本不是在梦中,是你在梦中啊!

言外之意就是,曹操是装的,你还傻不拉几的不知道真相。

如此奸诈的行为,被杨修识破,曹操的愤怒可想而知。

【表现四】

曹操要考验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的才干,就命他们出城。但是又命令守城的士兵不许放他们出城。

曹丕先到,被拦住了就回去了。等曹植也遇到同样问题的时候,杨修说:你奉大王之命出城,谁敢拦就直接斩!

于是曹植当机立断斩杀拦路的,出了城门。

曹操从这件事中得出结论:曹植能够临机决断,是成大事者的材料。

不过,等得知这是杨修教他的,曹操大怒。

三国智力第一毫无疑问是他,曹操被碾压,诸葛亮周瑜都差一截!

【表现五】

曹操经常会考验儿子的才学能力,就让手下写了题目去拿给曹植作答。

没想到的是,每次曹植都能“秒回”。以令人想不到的速度答出,而且又快又好。

原来杨修早就提前把曹操所要问的问题都做好了答案,交给曹植做准备。只要题目一来,就把对应的答案交上去。

未卜先知,押题全中!

这可不得了。后来曹操知道了,更加愤怒:你是在戏耍我吗?

实话说,如此地位、功勋卓著的大人物被这样玩弄于股掌之中,换了我也会生气。

【表现六】

曹操大军路过曹娥碑,碑上写了八个字:“黄绢幼妇,外孙齑臼”。

大家都莫名其妙,不知所以。杨修秒懂:我已经知道了。

曹操说:你先别说,让我想想。

大军又行了三十里。曹操醒悟。让杨修说出答案,看看是否相同。

杨修说:这很简单,就是个隐语而已。黄娟就是有颜色的丝,色丝就是一个绝字;幼妇是少女,是个秒字;外孙是女儿的儿子,女子是好;齑臼就是受辛,合起来是辞。四个字连起来是绝妙好辞的意思。

曹操听后大惊,大家也感叹杨修居然如此才思敏捷!

三国智力第一毫无疑问是他,曹操被碾压,诸葛亮周瑜都差一截!

【表现七】

曹操进攻汉中受挫,想要退兵又害怕被耻笑。

当夜发布的军中的接头口令叫:鸡肋。

杨修聪明盖世,继续秒懂。

他马上命令大家收拾东西,准备回家。全军都受到影响,集体在准备撤兵工作。

曹操大惊失色。我还没说撤兵呢,你们怎么提前准备了?

夏侯惇说:是杨修说的。鸡肋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杨修猜到大王想退兵了。

这一下彻底点燃了曹操的杀机,自作聪明也就罢了,现在居然动摇军心。于是斩杀了杨修。

三国智力第一毫无疑问是他,曹操被碾压,诸葛亮周瑜都差一截!

从这七件事可以看出,杨修的智商那是一等一的高。我们分析一下,其中的阔、一合酥、绝妙好辞、鸡肋这四件事都属于猜字谜一类的情况。可见杨修对于文字、文学的精通。

当然啦,能猜得出字谜,对的出对子,也未必就一定是智商高,有人对某种事情有独特的才能。但在其他方面可能就表现平平。

可杨修不是。

除去拆字解密的特异功能外,杨修对于人心的洞察也极为精准。梦中杀人、斩杀门吏、提前押题、鸡肋这四件事所反应出来的就是杨修的这种能力。他能够看透曹操的心思,猜中曹操内心深处的所思所想,那就绝非一般寻常的聪明。

从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聪明,可以断定:杨修的智商是绝顶的!可以说几乎当世都罕有匹敌者。

三国智力第一毫无疑问是他,曹操被碾压,诸葛亮周瑜都差一截!

曹操有杨修聪明吗?显然差得多了。曹操的才智比杨修慢了“三十里”。诸葛亮有杨修聪明吗?我看也难以企及。周瑜、司马懿、郭嘉比得过杨修之智吗?都未必。

那么一个如此聪明绝顶的人,却不如曹操、诸葛亮之流?

这里面就涉及到“实际”了。聪明的人未必就会做事,不聪明的人未必成就就不如。曹操是不如杨修聪明,但是打天下要智诈并用、举贤用人、南征北讨、坚忍不拔,这些,杨修做不到。

同样的道理,高学历的人未必就比低学历的有出息。真正决定成功与否的最重要的能力并非智商,而是情商、坚持、努力、决断、随机应变等等。

正所谓物极必反,科学证明,当一个人在某一方面聪明绝顶的时候,他往往在其他方面会有重大缺陷。

生活中,需要的不是某一样技能绝顶,而是综合能力超出平均线。

最后给大家讲一个哈佛大学校长在毕业典礼上对学生们的讲话:

得A的同学,希望你们能够选择留校做教授;得B的同学,祝福你们在医疗、法律、金融等工作中会更加出色;得C的同学,欢迎你们将来回母校投资!

读历史,思人生,欢迎关注,我是:刘弘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