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人生該走彎路,一米也少不了

點擊右上角關注,每天都有職場乾貨

#釘釘新工作方式#

前一段時間,有個朋友來找我訴苦,說他很焦慮,總感覺自己快30的人了,還是沒有什麼成就。畢業工作五六年了,總感覺自己沒有什麼太大的建樹,平時都挺堅強的,這次回家一趟,總覺得最近越來越焦慮。

他也不是那種沒有什麼目標的人,目標非常的堅定,也一直在一步一步的靠近他的目標,他的焦慮是因為覺得自己不夠快。

我跟他說,有的事情,是快不起來的。那天安撫了他之後,覺得並沒有什麼卵用。因為過了幾天,他又來跟我吐槽同樣的問題。

李嘉誠:人生該走彎路,一米也少不了

我有些時候在想,為什麼我們聽過那麼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呢?是因為我們聽到道理沒有聽進去嗎?

在我還小的時候,大概讀小學那會兒,長輩們總是告訴我,要好好讀書,好好學習,以後就少吃點苦。那時候比較年幼,還是能夠聽從教導。

後來長大一些了,到了初高中,青少年的叛逆期,他們依舊會告誡我,要好好學習,但那時候出於叛逆心理,而且對於世界的認知有些偏差,已經很難聽的進勸導了。

再後來,自己因為沒有好學歷,出來工作後吃了很多苦頭,才覺得真是該,一切都是自找的,只能花費更多的金錢以及精力,去填補當年的悔恨。

李嘉誠:人生該走彎路,一米也少不了

再說一件事,前幾年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差不多23歲左右,有家公司要招聘,我跟我另一個朋友都去參加,約了我們週三下午的面試。

那是一個夏天,我覺得還挺熱的,就隨便穿了一件T恤+露膝的短褲,揹著個挎包就去了,到了現場發現那個大我2歲的朋友,穿著西裝筆挺的,端端正正的去參加面試。

我倆見面的第一句話就是,你咋穿成這樣來面試。

後來面試完,果不其然的我被拒絕了,我那朋友,卻以高一階的職位及薪資被對方錄用了。

這一兩年,我才想明白當時候自己有不妥。有些事情發生在自己的身上時候,對於自己世界觀的衝擊,才被逼得要去成熟一些。

幾個月前,我的父親出了點意外骨折住院了,面對我媽媽的無助時候,我才真正意識到,自己從小到大一直依賴的父母親,他們正在逐漸老去;

當我太太辭去工作,選擇轉行卻覺得自己前途未卜時,一直對著我宣洩著她的焦慮,我才真正明白,原來自己也開始變成了他人的依靠。

也許在未來,當我的孩子出身的時候,我才明白要扛起一個父親的責任。所以,有些事情,當你沒有真正經歷的時候,很難有一個深刻的認知。

李嘉誠:人生該走彎路,一米也少不了

李嘉誠曾說:最浪費時間的事就是給年輕人講經驗,該走的彎路其實一米也少不了。

就拿職業發展來說,我覺得一個工作10年甚至20年的人,跟20出頭的年輕人來比,體力跟精力一定都比不過。他們的職業競爭力,更多是來自技術性的經驗跟人脈資源。

所以我們在職業生涯的開始,就應該注意到這點,儘可能從事能夠讓自己增加技術性經驗、積累人脈資源的工作,避免做一些重複體力勞動的工作。

關於技術這裡要解釋一下,很多人會覺得把科技理解為技術,或者發明之類的,實際上不止是這些。能夠帶來經濟效益的知識,都可以成為技術。截一段來自百科關於介紹的定義:

技術是製造一種產品的系統知識,所採用的一種工藝或提供的一項服務,不論這種知識是否反映在一項發明、一項外形設計、一項實用新型或者一種植物新品種,或者反映在技術情報或技能中,或者反映在專家為設計、安裝、開辦或維修一個工廠或為管理一個工商業企業或其活動而提供的服務或協助等方面。

這樣的道理很淺顯,絕大部分人都能夠明白。許多人會覺得送外賣、送快遞的小哥收入不錯,但沒幾個真的會辭去現在的工作選擇去送外賣、送快遞,不完全是覺得這樣的工作,看起來地位不高,主要還是那類的工作更多的是重複體力勞動,對於你的技術經驗和人脈拓展沒有太多幫助。

有些道理25歲知道的時候還有點用,40歲才知道就只剩下卵用了,更糟糕的是,25歲就算有人告訴我們,我們也未必聽的進去。大多數人以自己的人生代價,驗證那些別人勸了你100遍的真理,果然是對的。

更多精彩文章

關注【每天一堂職場課】,伴你成為職場精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