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陝北農村酒席,主家敢把這美食撤了,村民們都不會答應

提起麵食,我們不由地想起了油潑面、臊子面、褲帶面、菠菜面等等。可是,以上的麵食都以白麵粉為主要食材。而餄餎面卻以蕎麵為主要原料。可能正是由於主要食材的不同,餄餎面才能夠在眾多面食中佔據一席之地。

餄餎面作為北方最常見也最受歡迎的麵食之一,它

在陝北農村酒席,主家敢把這美食撤了,村民們都不會答應

的製作過程也是比較簡單的。傳統的做法是用一種木頭做的“床子”,架在鍋臺上,把和好的蕎麵塞入餄餎床子帶眼兒的空腔裡,人坐在餄餎床子的木柄上使勁壓,將餄餎直接壓入燒沸的鍋內,等水燒滾了,一邊用筷子攪,一邊加入冷水,滾過兩次,就可以撈出來,然後澆上事先用豆腐或者肉、紅白蘿蔔等做好的“臊子”,就可以吃了。

記得小時候,吃餄餎面只有家裡來客人了才會吃一頓。看著這長長的、細細的餄餎面,吃完餄餎面,再喝一口餄餎湯,想想都直流口水。我想這一碗簡簡單單的餄餎面傳遞的不僅僅是溫暖,更是主人好客的心情。長大後,尤其是工作之後,很少有機會回家。偶爾回去,媽媽會每天換著花樣的給我做我愛吃的食物。其中就少不了餄餎面。記得有一次,本來在電話裡給媽媽說下午五點左右就可以坐班車回家,能趕上飯點。沒想到路上下大雨,為了安全起見,班車只能慢悠悠地,像蝸牛一樣慢慢地爬行。到了家,天已經很黑了。我以為,誤過了飯點,媽媽會隨便給我弄點吃的,沒想到,媽媽還給我留了我最喜歡的餄餎面。看著這熱騰騰的餄餎面,我很感動。

在陝北農村酒席,主家敢把這美食撤了,村民們都不會答應

現在餄餎面不僅僅是人們日常生活的主食,在婚配嫁娶、孩子過滿月,餄餎面也必然出現在人們的餐桌上。尤其在農村,不管誰家辦喜事,正份的宴席不一定會去吃。

在陝北農村酒席,主家敢把這美食撤了,村民們都不會答應

但是,頭一天下午的開席------吃餄餎面則是非去不可。一方面,是去感受紅火、熱鬧的氣氛;另一方面,和前村的、鄰村的、出門在外好不容易回來的鄉親們聊聊天。大家藉助大喜的日子,吃著餄餎面,聊著彼此近來的近況。這樣的時光,很慢卻很讓人舒服。喜歡吃麵食的朋友們,如果你來榆林的話一定要好好品嚐品嚐這誘人的餄餎面。如果你也想要體驗一下上百人一起吃餄餎的感覺,我想熱情好客的榆林人一定會非常歡迎你的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