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發現與診斷」非洲豬瘟的預防

「非洲猪瘟:发现与诊断」非洲猪瘟的预防

與多數其他跨境動物疫病(TAD)不同,非洲豬瘟尚無有效的疫苗和藥物用於治療。因此,維持非洲豬瘟無疫區的無疫狀態就非常重要。阻止非洲豬瘟病毒侵入家豬和野豬,一旦檢出感染病例迅速採取控制和根除疫病的措施,是降低該病影響的最佳途徑。當然,目前已有一些成功根除非洲豬瘟的例子,例如巴西、葡萄牙、西班牙或科特迪瓦。

預防首先應在邊境採取嚴格的控制措施,並提高相關飼養人員的防控意識。一旦發生疫情侵入,早期檢測、早期診斷、早期應對和良好的溝通交流,可最大限度阻止疫病的蔓延傳播。為了採用最有效的防控措施,必須清楚非洲豬瘟(在當地)是以何種方式傳播的;通過受感染的豬肉和動物產品的調運(再經攝入感染);通過包括野生動物在內的活動物之間的直接接觸;以及,通過鈍緣蜱屬蜱蟲的叮咬。

應該在管理機構和個體養殖戶(如農場主)層面上採取控制措施,主要是提高生物安全水平。預防和控制活動/措施可以通過官方或私營部門來具體實施和推進,但要想取得最佳效果,通常需要兩者的結合。養殖戶可發揮關鍵作用,但可能需要技術和財政支持。

本章的部分內容摘自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的兩本手冊,可查閱更詳細的資料:《良好的動物疫情管理規範(GEMP)基本要素FAO,2011年),以及《養豬行業生物安全良好規範》(FAO,2010年)。

提高警惕意識

提高警惕意識,為所有的養殖場戶提供信息、技術和培訓援助,會極大地有利於疫病預防、控制和監測活動的執行。因此,提高意識被認為是低成本高收益的措施,它能使養豬生產者及時採取有效防控措施。

所有與豬有接觸的人員,都應瞭解如何防範和應對非洲豬瘟,除了官方獸醫和養殖場戶,還應包括市場供應鏈的運營商,即:參與豬運輸、營銷和屠殺的人,和技術服務者(如私人獸醫、飼料分銷商等),以及相關群眾。對於野豬的防控,還應包括獵人、護林員和林業部門。

在獸醫服務人員(專業和/或兼職人員)和養殖戶/貿易商之間建立定期聯繫非常重要,除了通過常規的訪問形式外,還應包括“上門服務”來調查和提供疫病相關的技術支持。通過該方式,當面臨不尋常的、潛在的疑似非洲豬瘟暴發的時候,農戶們就會有意識尋求官方獸醫人員的幫助。這種“自下而上”的方式也會是影響防控策略措施的制定,更多地考慮養殖場戶的意見,使措施更實際有效。

「非洲猪瘟:发现与诊断」非洲猪瘟的预防

圖 1

對於嚴重依賴私營部門來進行官方獸醫服務的國家,需要獸醫官方機構與其進行更多的溝通和聯繫(GEMP,2011)。

所有養殖場戶應瞭解非洲豬瘟的潛在威脅,以及如何預防和識別(即臨床表現)該病,必須意識到,一旦發現非洲豬瘟疑似病例立即主動上報(即被動監測)的重要性。強調立即上報是非常必要,因為農戶可能將發病死亡看作“正常”情況。同時,應告知養殖場戶如何防範非洲豬瘟傳入,特別是對於小型養豬戶,應強調泔水飼養的危害和其他生物安全措施的重要性。在非洲豬瘟侵入一個國家時,疫情應向社會公開,並強調要各級提高生物安全水平、進行定期監測,並及時向官方報告可疑病變和死亡事件。關於控制政策的信息也應公開,例如撲殺、補償和恢復飼養政策,使養殖戶瞭解他們在整個過程中的作用,以助於增強合作。

家畜經濟人、批發商和營銷人員,雖然是公共宣傳活動的重要目標群體,但往往被忽視。通過家畜經濟人的動物流動是非洲豬瘟等疫病蔓延的關鍵因素。動物衛生官員與家畜經濟人之間的互信和養殖場戶一樣重要。對這些人員,宣傳的內容大致一樣,包括禁止買賣病豬,遵守檢疫、免疫、檢測、生豬標識和調運的相關規定,並做好相關記錄。應對他們強調非洲豬瘟對國內和國際貿易的潛在影響(GEMP,2011)。

相關宣傳和培訓通常是通過推廣和外聯服務來建立和傳播的,應由公共部門(有時是非政府組織),而非商業機構來執行。有多種可供選擇的信息投放方式,如傳單、小冊子、海報、電視及電臺訊息、由宗教領袖或村長組織的聚會等。

具體形式將取決於宣傳的目標受眾群體。除此之外,某些情況下,還需要更深入的培訓。宣傳材料,形式多樣,從在線課程到傳統的面對面培訓均可。當需要向大量人員進行宣傳培訓時,培訓講師的模式可能是最好的方式,也稱為“逐級培訓”。首先培訓講師,再由講師去培訓更多人。

「非洲猪瘟:发现与诊断」非洲猪瘟的预防

圖 2

預防

良好的生物安全措施可以降低非洲豬瘟病毒(或其他任何病原體)的侵入風險,這不僅適用於養殖場,也適用於供應鏈的各個環節,例如,在活畜交易市場、屠宰場、動物運輸環節等。要特別警惕生物安全水平較低的小型商業豬場和散養戶。還要警惕活畜交易市場,因其動物的來源複雜,調運頻繁。兩者都是非洲豬瘟傳播的關鍵途徑,雖然其他環節的生物安全措施同樣適用,但目前已有針對性的措施和指南。

相關生物安全措施

  1. 用於阻止病原體侵入畜群或養殖場(外部生物安全)的措施;

  2. 病原侵入後,在畜群或養殖場內部阻止或者減緩病原在場內傳播的措施(內部生物安全);

  3. 阻止病毒的場間傳播或擴散至其他場所或野豬群的措施。

在政府制定農場生物安全相關條例時,工作內容和效果預期因生豬養殖模式和當地的地理和社會經濟條件(從大規模的、封閉的養殖場到小型的、放養的、村莊養殖)而有很大的不同。全球生物安全問題與所有環境和生產模式相關,但在發展中國家和轉型期國家的家庭養殖業中尤其具有挑戰性。實際上,提高生物安全水平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包括一些簡單易行的方法,如改進生產、免疫和治療記錄等,也就是說,所有養殖場都可以有效改善他們的生物安全管理水平

養殖場生物安全措施的實施能力取決於其養殖模式、技術知識和經濟水平。負責生物安全措施改進的人員應對不同生物安全系統有著深入的認識,並瞭解生豬養殖者的訴求和能力範圍等信息。牢記上述因素,將有助於策略實施的可行性和可持續性。

養殖場在疫病暴發之前(防止引入)和發生之後(防止擴散)所採取的生物安全措施都是為了防控疫病,但兩者存在差異。為了將非洲豬瘟的預防措施與一般疫病預防措施相區分,應重點考慮其傳播途徑,以下列出了一些與非洲豬瘟最相關的生物安全措施,更詳細的資料可以從FAO《養豬行業生物安全良好規範手冊》中獲取。

1

泔水飼養

飼料是非洲豬瘟和其他疫病防控的一個關鍵環節。鑑於泔水的屬性,其本質上是一種方便、價格便宜,但存在風險的飼料。泔水飼養是將疫病引入健康畜群的高風險因素。有效禁止泔水飼養是一種理想的控制措施,但對於養殖戶的合作程度可能不高,因為泔水飼養或餐廚廢棄物的再利用,對養殖戶而言成本最低,禁止後會影響養豬者的積極性。但無論如何,應避免給豬餵食含有豬肉的泔水,而泔水在飼餵前應煮沸30分鐘,煮沸的同時還應不斷攪拌,確保均勻受熱,冷卻後再行飼餵。

2

豬的圈養

鼓勵建造符合衛生條件的養豬場。養豬場周邊的圍欄,可有效阻止圈養豬和野豬(以及野生豬)的直接接觸,減少疫病傳播。周邊的圍欄也將有助於限制野生和圈養豬採食被汙染的垃圾、餐廚廢棄物或屍體。此外,因為豬善於挖掘打洞,因此為阻止野生或圈養的豬的進出而設計的圍欄必須延伸到地下至少半米的深度。總之,官方應

遏制以垃圾為食物的養豬模式,因為這種模式會讓家豬有機會接觸到潛在汙染的垃圾或屍體,並接觸到感染的野豬,及其他以垃圾為食物的豬或野生豬。

然而,與泔水飼養一樣,傳統的養豬模式難以改變,多數養殖者並不認為圈養(或用專門飼料餵養)有價值。很多農戶之所以養豬,正是因為這種低成本的散養方式。因此,任何建立更為封閉,並且增加飼料成本的養豬模式的舉動,都可能遭到許多小型養殖戶的抵制。

如果所飼養的豬一天中多數時間可以隨意接觸到垃圾,就很難實施嚴格高效的生物安全措施。然而,可推薦使用一些費用和時間成本較低的簡單的預防措施。比如,在實際可行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在整個村莊周圍建造圍欄,因為通常認為同一個村裡的豬具有相同的衛生狀況。建造圍欄還有其他好處,包括防止盜竊、道路交通事故和動物獵食。總的來說,散養的生物安全措施主要是集中在控制飼料、水,牧場,控制野生動物和訪問者方面。

3

清潔和消毒

與養殖場一樣,設備和相關場所應該經常清潔和消毒。在消毒前,首先應清理豬圈、設備、車輛等附著的有機物質。車輛和人員(鞋、設備等)在進出養殖場時應消毒。已證實有效的消毒劑包括洗滌劑、次氯酸鹽和戊二醛。非洲豬瘟病毒對乙醚和氯仿敏感。病毒經8/1000氫氧化鈉(30分鐘)、次氯酸鹽-2.3%氯(30分鐘)、3/1000福爾馬林(30分鐘)、3%鄰苯基苯酚(30分鐘)或碘化合物作用後可滅活(OIE,2013)。也可使用有效的商品化試劑,在使用時應考慮藥劑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不易消毒的設備則應放置在陽光下暴曬消毒。

「非洲猪瘟:发现与诊断」非洲猪瘟的预防

圖 3

4

其他生物安全措施

1.應儘量減少養殖場訪問人員的數量,並要求進入前清潔和消毒鞋靴,或更換衣物和鞋類後方可允許進入,特別是對於高風險人群,如養殖場主和動物衛生專業人員。從事生豬相關工作的人員應避免與其他豬群接觸。

2.車輛禁止進入養殖場,生豬的裝卸載應在圍欄外特定的區域完成。裝運後,應對卡車進行清洗、消毒。

3.在沒有徹底清潔消毒的情況下,不鼓勵養殖場/村莊之間的設備共享。

4.應提供專業的工作服和鞋。

5.在可行的情況下,養殖場應封閉飼養,避免引入新的動物。

6.新購買的動物應有可信賴的來源,並檢疫隔離(隔離觀察)至少14天。

(譯者注:具體隔離時間請參考我國相關技術規範,下同)

7.養殖場之間應有足夠的距離。

8.飼養必須進行按日齡分類隔離(全進全出管理)。

9.屠宰豬的胴體、廢水和廢棄物應進行無害化處理,並遠離野生或自由放養的豬。

10.禁止生豬交易市場的豬再次返回養殖場。如果一定需要返回,則應該被隔離14天,然後再和其他豬一起飼養。

11.工作人員應接受培訓,保證良好的清潔衛生習慣,不斷更新疫病確診方面的知識。

12.防止野生鳥類、害蟲和其他動物進入或靠近動物棚、動物飼料和水源。

「非洲猪瘟:发现与诊断」非洲猪瘟的预防

圖 4

5

風險分析和進出口程序

生物安全概念也適用於國家層面。就像在養殖場一樣,防止非洲豬瘟進入無疫國家依賴於對生豬和高風險產品的安全進口實施嚴格政策,如豬肉和豬肉製品、精液、獸皮等。這種預防措施將降低疫病入侵的頻率和影響。 《OIE陸生動物衛生法典》(2016年)提供了詳細的指南。

根據《GEMP》(2011),相關人員和機構應:

「非洲猪瘟:发现与诊断」非洲猪瘟的预防

--及時瞭解受疫情影響國家和貿易伙伴國疫情分佈或流行病學變化的相關預警信息。此外,還應收集有關該國入境口岸、豬和豬肉供應鏈的信息,以及不同生產模式的養殖場、野生豬科動物、活畜市場、屠宰場等的分佈情況。這些數據將有助於對所有可能的入境和傳播途徑進行風險分析。應定期進行風險評估,其頻率取決於預估的風險大小。後續措施應該是動態靈活的,根據評估得出的風險大小進行調整。

--根據公認的國際標準,通過額外的、有針對性的限制措施,防止疫病通過合法進口途徑進入。進口限制措施可允許低風險貿易,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檢疫隔離措施的效力。

--海關、監管和檢疫機構應具備有效攔截國際機場、海港和過境點的非法/不受管控食品和其他有害物質的能力。沒收的材料應當安全銷燬或處置,不得傾倒在可被動物採食或人類接觸到的範圍內。過去的事件表明,應特別注意對受感染國家的飛機、船舶或車輛帶來的廢棄食物進行適當處置,最好是通過焚燒或如有可能,通過化制處理。

--根據風險水平和檢測能力,考慮在入境前和入境後分別對疫病進行檢測。

建立和加強與鄰國政府的跨境會議和信息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