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武正月「潑水節」

寧武正月“潑水節”

寧武馬營淨身節又名‘潑水節’,起源於馬營海周邊民間傳說故事送‘瘟神’,其意在消災難、祈福報、求平安。現為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其活動範圍限於忻州市寧武縣馬營海周邊鄉村,每年舉辦兩次,第一次為農曆初一到初十,第二次為農曆五月廿五至廿九。

傳說隋朝時在馬營村駐有一個馬監,平時搶男霸女,無惡不為。村民都說他是“瘟神下凡”。有一年大年初一,“瘟神”喝醉酒後感到口渴,便趴在一口大缸前喝水。不料掉到缸裡,等手下的軍士把他撈上來,放在馬鞍上控水時,卻怎麼也弄不醒。軍士們只好將馬鞍做成棺材,準備舁到河對岸去埋葬。當送葬的隊伍剛剛走到河中央時,本來很結實的冰卻突然塌陷下去,底下的水把“瘟神”的屍體連同送葬的軍士都衝得無影無蹤了。

寧武正月“潑水節”

村裡的人們聽說“瘟神”死了,奔走相告,敲鑼打鼓,鞭炮齊鳴,紛紛出來慶賀。人們請來了戲班子,有人還吹起了八音,大家把平時被“瘟神”糟蹋過的家掃了又掃,把垃圾倒了又倒,被“瘟神”侮辱過的姑娘、媳婦互相往對方身上潑清水,以洗刷恥辱、驅汙淨身。牛羊雞犬平時也受“瘟神”欺負,人們也潑上水給它們洗了身子。從初一到初十,人們一直處於狂歡之中。

寧武正月“潑水節”

此後,當地村民每年從初一到初十都要壘旺火、響大炮、請鼓班、唱大戲、清掃垃圾,消除晦氣。

初十上午,會首們先禮佛敬神,然後開始“送瘟神”。送瘟神時前面有鼓班響打著帶路,由一個人端著馬鞍,把紙粘的“瘟神”放進去,後面眾人簇擁著,送到村外的大河邊,把瘟神連馬鞍一起扔到大河裡。大家再高高興興地回到主會場,這時已經準備好裝滿水的水桶和瓢、盆、碗、勺、杯等潑水用具。來看熱鬧的人們互相潑水,打鬧嬉戲,盡情狂歡後方散。

寧武正月“潑水節”

寧武正月“潑水節”

寧武正月“潑水節”

寧武正月“潑水節”

第二次在農曆五月廿四至廿八,其中五月廿七為正日子,以“祈雨”、“滅蝗”為主題,活動時仍然要壘旺火、響大炮、請鼓班、唱大戲、送瘟神、互相潑水、請佛敬神,不過這次增加了請玉皇大帝和龍王爺的內容,以期潑水淨身(尹俊攝)。

— end —

撰文:禾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