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分析:《盜夢空間》現實與夢境那個更真實?

夢,可以說是這個世界上最為神奇的存在了。特別是在這個科學高度發達的時代,一點一滴都是那麼的有序合理,沒有什麼能夠帶給我們驚喜,正所謂“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所說的一樣,也許這就是這個時代最恰當的描述了。的確,科學雖然能夠幫助我們揭示事物的本質規律,可受制於科學水平的有限,世界上很多謎題,科學目前也不能夠給出完美的解答,比如宇宙到底有多大,空間是否有盡頭,宇宙是一個獨立的存在還是無數平行宇宙中的一個而已,在更高維度的世界是否存在著高等的智慧生命,更高的維度本身是否存在著?等等這些都是科學所未解的謎題。

心理學分析:《盜夢空間》現實與夢境那個更真實?

不過那些事情對於我們來說都太過遙遠了,對於每一個人而言,在我們的身邊已經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解釋的了,除了一個,那就是夢境,這就是夢境的神奇之處。所謂“莊生曉夢迷蝴蝶”,從古時候開始,人類對於夢境的追尋就已經開始了,夢境帶給了一代又一代人美好的期望。在當今這個時代更是如此,從小開始,有多少人就夢想著能夠自由的控制著自己的夢境,關於夢的影視作品也一個一個隨之誕生,及至前些年《盜夢空間》的上映可以說將夢的演繹發揮到了完美,圓了很多人對於夢的憧憬。關於夢,對於很多人來說還有一個疑問,那就是其與現實的區別。

心理學分析:《盜夢空間》現實與夢境那個更真實?

在充滿夢想的年紀裡,你是否曾經思考過夢境和現實的區別呢?就如同在夢中我們很難意識到自己正在做夢,而一旦意識到了,夢也就醒了。既然在夢中我們無法意識到夢境的存在,那麼在現實世界中,我們又如何能夠肯定自己處於真實之中呢?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疑問,夢境和現實到底哪一個才是真實的世界?這個問題聽起來很傻,可是很多人卻都曾經冒出過這樣的念頭,而且它可以引導我們從科學的角度去剖析夢境。其實夢境和現實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那就是現實可以一直向前追溯,而夢境卻找不到源頭。

心理學分析:《盜夢空間》現實與夢境那個更真實?

在現實世界裡,我們無論做任何的事情,都能夠回溯是如何開始做的,如何到這個地方來的,在做這件事之前在幹些什麼,如果你記憶力足夠好,那麼可以一直回溯到你誕生的時候。但夢境卻不是,如果我們夢到和一個人爭論,如果我們回溯卻想不起來爭論是如何開始的,甚至連為什麼爭論和這個人是誰都無從尋找,這就是夢境的不可追溯性,一切都是突然發生的,但我們很少能意識到這種突兀。不過有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有的人的夢境可以跨越幾天,甚至是幾年的時間產生連續性。比如今天夢到來到一家公司認識了一個新的同事,而過了幾個月之後,我們又做了一個在這家公司和這個同事共事的夢。

夢的原因非常複雜,除了腦部自己產生的以外,還有環境包括信息場的影響,到底各種因素的介入程度有多少,是非常艱深的問題,值得有心人士繼續研究。其實,夢並沒有遇見未來,只是在你經歷一些事情時,大腦將你的所見與之前模糊的夢境相聯繫,你才會認為你在夢裡見過未來,繼而你會十分肯定地認為夢境預示了未來。

心理學分析:《盜夢空間》現實與夢境那個更真實?

在心理學家對夢境心電感應的研究實驗中,受試者A看了一張芭蕾舞學校的畫面,在另一房間睡覺的受試者B卻會夢到學校或小女孩來跳舞。(Uber Images/Shutterstock)

著名詩人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簡曾經記錄這樣一件事,有一天他與哥哥白居易以及一位朋友遊覽曲江,他們在慈恩寺逗留很久,晚上才到友人家飲酒,當時大家都非常盡興,白居易卻突然停杯不飲,許久後他開口說道:“元微之(元稹)應該到梁州了吧。”然後他就在牆壁上題了一首詩:

春來無計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籌。

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

十多天之後,一件奇怪的事情卻發生了,有人從梁州帶一封元稹的信交給白居易,信的最後附了一首《紀夢詩》,詩寫道:

夢君兄弟曲江頭,也入慈恩院裡遊。

屬吏喚人排馬去,覺來身在古梁州。

而且這首詩的寫作日期,恰好是白居易兄弟遊曲江的日子。

這種“夢裡不知身是客”的故事,自古以來就一直流傳,在白行簡的《三夢錄》裡還有另外兩個類似的故事。

心理學分析:《盜夢空間》現實與夢境那個更真實?

明周臣《春泉小隱圖卷》(局部)。(公有領域)

不可思議的夢境心電感應

“我的現實卻會在你的夢裡出現”,這實在是一種不可思議的現象。這現象在近代被稱為夢境心電感應(dream telegraphy),科學家也對此展開了研究。

最著名的夢境心電感應研究是由美國兩位心理學家烏爾曼(Montague Ullman)和基普納(Stanley Krippner)主持的。當一位受測者進入房間時,他們會在信封裡看到一張照片或圖像——這次提供的是德加(Edgar Degas)的著名畫作《舞蹈學院》(School of Dance),另一位受測者則在另外的房間睡覺。

事前每一組的受測者雙方彼此會稍作認識。在基普納的報告裡,睡覺的受試者們回饋了自己的夢境,內容包括“我在一間有幾個人的教室裡,有點像是在學校”或是“有個小女孩試著要找我跳舞”等。

這個有趣的結果證實了這種現象,但是科學家還是無法明瞭資訊是怎麼傳遞的,科學家試著推演出合理的解釋:

一種“存在轉移”理論認為,這是超越我們現存的時空所造成的;另一種理論認為這種感應是人的本能,嬰兒與母親就是以此能力溝通,只是年歲漸長而消失;還有一種理論認為人的思維也是物質的存在,根據量子糾纏(quantum entanglement)理論,即便粒子相距遙遠也能感應彼此的狀況。

不論訊息是怎麼傳送的,對那個睡覺的人來說,當他醒來時,他會意識到:“喔,剛才的那些都是夢!我做了一個夢。”但是在他從夢境中醒來之前呢?

真實與虛幻之間的詰問

就好像“南柯一夢”裡的淳于棼,他在夢裡娶了公主,當了南柯太守,生了小孩,就這樣一天一天地過了幾十年,他甚至忘了自己原來是活在人世間,但是螞蟻皇帝知道,也是他決定把淳于棼送回人世。然而對“夢醒”前的淳于棼,什麼是夢什麼是真實?

心理學分析:《盜夢空間》現實與夢境那個更真實?

(傳)明唐寅《草堂夢仙圖卷》(局部),佛利爾美術館藏。(公有領域)

在著名的莊周夢蝶裡,莊子提出了“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的問題,什麼才是“真實”的?所謂的真實是在蝴蝶與莊周之間二選一嗎?

數年前電影《全面啟動》(Inception,陸譯:盜夢空間)的情節裡,主角們不斷控制著自己在夢中進入更深一層的夢,也就是“夢醒”之後大家還是在更上一層的夢境裡,都是在夢中……

心理學分析:《盜夢空間》現實與夢境那個更真實?

電影《全面啟動》(Inception,陸譯:盜夢空間)劇照。

佛家認為人世間是虛幻的,而“佛”這字的本義是“覺者”,也就是“覺者”告訴我們人世間如同夢幻;莊子則是道家的,而我們也知道家修煉的目標是修成“真人”,這樣看來,顯然佛道兩家都有他們對“真”“實”的瞭解吧。

========== END ==========

(喜歡哲學、心理學、醫學、美學、IT、職場、營銷、旅遊、文化的朋友,可關注 大漠還魂草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