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木真帶蒙古全部主力西征七年,金和西夏爲何不趁機端他老巢?

神峰無敵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當成吉思汗集合蒙古大軍準備西征時,金國和西夏正在幹什麼吧。

當時面對領土日蹙、資源漸缺的困境,已南奔至汴京的金宣宗,在權臣術虎高琪的慫恿下,趁著北方蒙古諸軍的攻勢漸歇的機會,集中近三十萬大軍,由烏古倫慶壽、完顏賽不、僕散安貞、紇石烈牙吾塔等彼時金國最好的將領率領下,分路南下、大舉伐宋,企圖將對蒙戰事中的損失,在對宋作戰中補回來。1217年4月,宋金戰爭打響,金軍雖先聲奪人,但很快在各條戰線上與宋軍陷入膠著狀態。

當年8月,成吉思汗正式下詔西征,但他並沒有放棄對中原金國的攻掠,而是冊封愛將木華黎為世襲罔替的“太師國王”,委以太行山以南軍事行動的全權。儘管蒙古軍的主力盡數西征,但留下了弘吉剌、兀魯、忙兀、亦乞烈思、札剌亦兒五部的所謂“五投下軍”、一部分探馬赤軍給木華黎調遣,並輔以汪古部軍、大部分漢人世侯所屬的漢軍、耶律禿花和耶律留哥部遼軍等。因此,木華黎所能指揮的兵力也是頗為雄厚的,保證了其後對金國的持續打擊能力。

由於金軍主力深陷宋金戰場不能自拔,故木華黎開始揮軍進兵時,金國在北方的主要軍力,只有河東的胥鼎、陝西的僕散端部,也唯有閉城自守。而直擋其鋒的苗道潤、張開、武仙等地主武裝,紛紛潰敗,木華黎蒙古軍在整個河北、河東、山東諸省攻城掠地,一時所向披靡。

再來看看西夏當時正做什麼。早在幾年前,已經被成吉思汗多次入侵而屈服的西夏政府,此前就已經尊奉成吉思汗的命令,屢屢進兵陝西與金軍作戰,在木華黎發動對金攻勢時,也傳檄西夏進兵,西夏遂突襲黃鶴岔堡壘,但被守將完顏閭山擊退,1217年8、9月間,西夏與金國陝西諸軍連續在安定堡、克戎寨一帶交戰,夏軍均失利而還。

1217年底,因兩湖地區金軍一籌莫展,金宣宗索性命令陝西金軍也對宋發起攻勢,十一月,陝西金軍主力在完顏白撒、郭阿鄰、完顏訛可、紇石烈桓端率領下,對宋天水軍和陝南諸軍發起猛攻。而完顏賽不部也趁機攻陷唐州。次年三月,宋軍組織反擊,利州統制王逸出其不意在皂郊堡打敗金軍,斬其將郭阿鄰。但宋軍統帥劉昌祖統領十餘萬人,在圍攻完顏白撒於秦州不下後,竟因害怕金國援軍出現而下令撤軍,結果反倒是在途中被金軍擊潰,丟了大散關。

1218年4月後,宋廷派遣的孟宗政、扈再興等援軍陸續抵達戰場,宋金兩軍主力展開了歷時三月、連續大小七十餘戰的惡鬥,雙方都傷亡慘重,不得不進入冗長的和戰不定的談判之中。

這時的木華黎把進攻的重點放到了山東,先後收服了張柔、嚴實等地方實力派軍閥,控制了山東大部。而對河東的攻勢,則由石抹查剌的“八都魯黑軍”、肖乃臺、拓跋按察兒的探馬赤軍擔任主力,金軍在河東的原主將胥鼎已奉調西進陝西,繼任的烏古倫德升、李革在太原、平陽等河東大鎮失陷時,先後死難。12月,宋金和談一度破裂,金廷以僕散安貞和紇石烈牙吾塔兩軍,在唐鄧和淮北兩線發起攻勢,企圖迫使宋廷求和。這次,金軍開始是頗有收穫,連取多城,但隨著棗陽之戰中,宋將扈再興主動出擊,大敗金將完顏訛可的柺子馬重騎兵後,整個戰局逆轉,僕散安貞、完顏白撒等軍皆無所得,在淮西戰場上,宋將趙方、李慶宗、石珪等在李全紅襖軍幫助下,襲破了紇石烈牙吾塔軍,至此,金宣宗不得不接受了付出慘重代價、卻一無所獲的對宋戰事結果,這次愚蠢之極的戰事,幾乎註定了此後金國的命運。

進入1219年後,元氣大傷的金廷依然無法派出大軍北上抗蒙,只能寄希望於郭文振、張開、胡天作、武仙、靖安民、張甫等所謂的義軍,冊封他們為公爵,來與蒙軍周旋。好在,這幾位膽識過人、運氣也不錯,竟然趁虛收復了太原、平陽。木華黎隨即派出石抹孛迭兒、石天倪等率軍來爭,河東陷入殘酷的拉鋸戰中。

進入十月,義軍九公中大多被蒙古軍剿滅或招降,木華黎遂分偏師由蒙古不花率領掃蕩河北未下之地,自己率領五投下軍、探馬赤軍、漢軍主力,直撲金軍重兵猥集的濟南,以求決戰。而這次金軍統帥烏古倫石虎自持數倍於敵,故敢於列陣於黃陵岡與蒙軍野戰。可是戰陣一開,蒙軍萬箭齊發,居然壓制住了人數居多的金軍,在隨後的衝鋒中,金軍不但騎兵數量不足,步兵士氣也不振,在木華黎要求蒙軍上下用都短刀搏殺的氣勢下,金軍陣線崩潰,全軍潰敗,烏古倫石虎逃回汴京後,被軍法處置。這時西北金夏邊境又出戰事,九月間西夏軍拿下會州,招降守將烏古倫世顯,隨後攻打西寧,卻被守將烏古倫長壽擊退。

。。。。。。

限於篇幅,蒙金、夏金戰事不能盡述,到1223年,木華黎已基本完全佔有了河北、河東(今天山西)和山東大部,餘下的主要戰事主要集中於陝西與河南,其中前者關係到蒙古軍佔領區的後方安全,加之金國的陝西諸軍相對實力雄厚,因此攻克陝西成了木華黎晚年的夙願。

1223年11月木華黎集中主力攻打陝西,首戰拿下同州,守將李復亨自盡身亡。次戰攻打京兆門戶鳳翔,卻不想遭遇金將郭仲元、馬慶祥的頑強抵抗,木華黎佈置蒙古不花、移剌捏兒、劉黑馬等將四面猛攻,並調來數萬西夏軍協助圍困,可依然拿不下來。不久,西夏統軍大將還被城中勇士郭蝦蟆一箭射死,西夏全軍奪氣,竟自行撤軍。到了來年初,金廷派來由赤盞合喜所率援軍,一鼓作氣衝入城中,郭仲元等氣勢復振,到了2月26日,木華黎因此前分兵石抹查剌率黑軍繞道去襲京兆府,也被守將完顏合達擊敗,戰局再無希望,只好下令撤軍東還。與此同時,金將完顏賽不、完顏訛可等圍魏救趙去取河東,也被拓跋按察兒和肖乃臺等探馬赤軍擊退。

此次對陝西大規模用兵的失敗,對木華黎打擊甚大,在回軍路上即患病不起,到聞喜縣境內逝世。木華黎去世的消息傳至金廷,利令智昏的金宣宗竟再次下令趁機伐宋,由於前主將僕散安貞已被其猜忌所殺,這次遂以完顏訛可為主將、紅襖軍叛徒時全為副將,金軍2月出師,一路攻打了固始縣及廬州,擊敗了宋將焦思忠,但隨後得知宋廷將以大軍迎擊,完顏訛可、時全都心無鬥志,即匆匆撤軍,5月間即將渡淮,時全卻以出師無功為理由,要求諸軍渡河前去周圍劫掠,完顏訛可及部將完顏斜烈、李辛等雖都表示反對,但時全態度堅決,最終決定進行擄掠,不想次日即開始大雨、淮河暴漲,金軍匆忙間架橋未果,在隨後趕來的幾路宋軍打擊下,歸心似箭的金軍大敗,事後時全以矯旨恐嚇的罪名被處決,金國最後一次主動對宋朝的作戰就這樣虎頭蛇尾的結束了。

在北方,由於大帥、“太師國王”木華黎的去世,其子孛魯作為繼承人還遠在西域,故蒙軍主力在木華黎弟弟——札剌亦兒部首領帶孫率領下逐步北撤,屯兵於河北中都一帶,河東地區的平陽由拓跋按察兒駐守,肖乃臺駐防太原,劉黑馬駐防絳州,原有的河中地區被主動放棄,以致完顏賽不派軍趁虛收復的時候,金廷還大肆慶賀,熟不知可怕的成吉思汗西征大軍已在東歸途中。

從以上簡述中,大家應該清楚在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那幾年裡,金國和西夏為什麼沒有能夠重整旗鼓了吧。



史海悠遊閭春暉


蒙古汗國早期是沒有首都概念的,通常是大汗住在哪裡,大汗的駐節地就是蒙古的老巢。成吉思汗西征前,倒是選定了回鶻人的舊都哈拉和林為都城。但這座城位於草原深處,而且當時正在修建中,戰略意義不大。

所以,金國與其吃力不討好的進攻草原,倒不如集中兵力消滅蒙古人的留守部隊,因為只有消滅了蒙古人的生力軍,金國人才有翻盤的機會。但是成吉思汗是個戰略家,他早就想到了這一點。


因此成吉思汗在揮師西征前,蒙古大軍採取東守西進的策略。在東面穩住金軍,西面大軍出動,直逼西夏的老巢。這一次征討西夏,在歷史上被稱為蒙古第四次攻夏之戰。西夏神宗見蒙古勢大,不敢抵抗,逃到了靈州。太子李德旺奉旨留守都城中興府。李德旺也害怕的不得了,便遣使向成吉思汗求和,蒙古與西夏簽訂了城下之盟。西夏再次臣服於蒙古,表示願意與宗主國共同對付金國。

其實早在蒙古與金國正式翻臉之前,成吉思汗就採用過這種戰略。當時的西夏也是被打的狼狽不堪,向金國爸爸救援。結果金國朝野上下認為蒙古人只是常規騷擾而已,不足為慮。最終導致西夏被蒙古大軍幹翻,臣服了蒙古。在後來的蒙古攻金的數年中,西夏不僅不幫金國人抗蒙。反而乘蒙古和金國大戰期間,數次騷擾金夏邊境,給金國搗亂。



蒙古能這麼順利的震懾西夏,與當時金國朝政昏聵有一定的關係。野狐嶺之戰後,昏庸無能的金宣宗繼位。

他先是向成吉思汗求和,嚴重的挫傷了金國人的士氣,又宣佈與西夏斷交,導致西夏徹底倒向了蒙古。在外交上頻頻犯錯後,他又不顧左相徒單鎰的反對,將首都由北京遷往河南,導致中原門戶大開。熟悉地理的人都知道,北京一線是中原的最後一道屏障。這個地方若是失守了,草原民族進入中原,就是易如反掌。並且中原也沒有反擊的主動權了。(看看北宋和遼國就知道了)

聽到蒙古伐夏的消息,金國一方莫名其妙的表現的很糾結。蒙金雙方大戰了好幾年,金國已被蒙古殲滅了數十萬主力。金國人知道,單方面是幹不贏蒙古的,必須要聯盟西夏。但此時的金國,上上下下都對救援西夏沒有信心。於是乎,就看著西夏被蒙古一頓痛毆,不敢施之以援手。


成吉思汗西征後,帶走了大批的主力。他一方面讓自己的弟弟斡赤斤留守蒙古,另一方面封木華黎為太師和國王,給他全權負責金國軍事行動的大權。但是,成吉思汗只給木華黎留了一萬多蒙古騎兵,一萬多汪古部騎兵,以及十多萬投降蒙古的漢族軍隊。

木華黎上任後,知道這點兵力不夠滅金,便廣納中原豪傑,在佔領區域建置行省,規範化管理。同時木華黎還嚴令禁止肆意殺掠和奪地不守的慣例,鞏固了佔領區的統治秩序。

木華黎的策略是正正確的,以不變應萬變,主動權在自己手上。

金國方面此時又昏招迭出,金宣宗在術虎高琪的忽悠下,搞出了一套顧頭不顧尾的政策。既然蒙古人打我,那我就去打南宋!在北方損失的,從南方搶回來獲得!就在蒙古西征的同一年,金朝在北方封建九公,收買河北、山西和山東等地的土豪武裝首領郭文振、王福、武仙等人,封為九公,各領本路兵馬守城奪地。與蒙古在北方相持,形成拉鋸戰。

在南方,則動員了三十萬兵力進攻南宋。南宋一臉懵逼狀態,憑什麼來打我?因而宋軍奮勇抗擊,雙方打的兩敗俱傷。說實話,金宣宗這一臭招不僅得罪了南宋,導致後來南宋與蒙古聯盟。還給了木華黎大舉南下的機會,痛毆所謂的河北九公。



畢竟木華黎率領的蒙古兵雖然少,但都是百戰之兵,滅金國有困難,打幾個地方豪強還是綽綽有餘的。蒙古與金國的河北九公廝殺兩年有餘,金國不僅沒有收復一寸失地,反而又喪失了一大塊土地,實力進一步的被削弱。

木華黎死後,他的兒子勃魯襲職,蒙古大軍繼續南下,奪佔河北大片地區,金國所封的河北九公基本被消滅乾淨,河北之地悉數被蒙古人佔領。蒙古在所佔領的河北、山西和山東等地建立政權,實行統治。如果三年前,金國能乘蒙古人立足不穩時,奮力一擊,說不定還有一點點翻盤的希望。但是自從河北淪喪後,已經沒有任何希望了。


金宣宗去世後,繼位的金哀宗倒是一個有為之君。面對危局,金哀宗力圖振作,即位後立即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對內,大膽起用完顏合達、犯人完顏陳和尚等女真卓越將領,起用胥鼎等文武兼備的致仕官員;對外,改變金宣宗的對夏、對宋的愚蠢政策。先後與西夏和南宋停戰、和解,專力抗擊蒙古。

起初金軍取得了初步的勝利,斬殺了不少的元軍,收復了河南的部分失地。金哀宗以十萬兵力西守潼關一帶,另派精兵二十萬人沿黃河分為四段堅守。與蒙古形成隔黃河對峙局面,算是穩定了頹勢。

但是這個時候,西征的成吉思汗回來了!



蒙古大軍東返後,第一件事就是集中力量進攻西夏,以報復西夏鼠首兩端行徑。西夏危在旦夕,金哀宗急召陝西行省、總帥等人到汴京商議軍事。將權力下放,授予將領大權,一旦發生什麼事情,將領們可以隨機應變,不必事事上奏。

然而這個時候,金國和西夏的國勢已經是積重難返了。哀宗雖竭盡全力,終究獨木難支,無力迴天。蒙古滅西夏後即全力伐金,金軍雖有小勝,但畢竟只有兩省之地(河南、陝西),僅靠這兩省的民力和財力,不可能跟蒙古長時間的相持對抗。最終,在西夏被滅的七年後,金國也被蒙古所滅。

實事求是的說,金國不是沒有機會,女真也不是沒有能打的將才。關鍵是統帥無能,累死三軍。金軍的戰略戰術就是被動挨打的戰術,面對失利後,又急於把都城遷到了河南,導致黃河以北的大部分土地被蒙古軍佔領。金都遷都本身,實為失策之舉,不僅失去了河北,而且失去了遼東根本之地。

成吉思汗西征期間,本來是一個收復失地的好機會,卻因為金宣宗的昏庸,又白白的浪費了這個大好機會。儘管後來金哀宗使出了吃奶的勁,也沒有逆轉頹勢,最終國破家亡。


Mer86


成吉思汗率領蒙古主力,從1218年開始發動對西方大國花剌子模的西征,滅掉花剌子模及周邊一些國家和地區後,直到1224年,成吉思汗才完全回國,前後花了長達7年的時間。在這7年的時間裡,金國和西夏為什麼不趁蒙古國內空虛,主動進攻呢?我來試著回答一下。

(成吉思汗畫像)

第一,金國和西夏被蒙古打怕了,不敢發動進攻。

先說金國。在蒙古大軍西征之前,成吉思汗剛對金國發動了兩輪猛烈的攻擊。第一輪攻擊,差不多佔領了金國一半的土地,最後是金國割地賠款,還把岐國公主嫁給成吉思汗和親,成吉思汗才撤軍。

成吉思汗撤軍後,金國繼位的皇帝金宣宗決定把都城南遷到開封。這一南遷的舉動,就是他十分害怕成吉思汗的表現。金宣宗南遷後,成吉思汗又發動了一次對金國的進攻,佔領了金國原來的都城中都。金國再一次納幣求和,成吉思汗又才退兵。

再說西夏。西夏是當時最悲催的國家,它幾乎就是成吉思汗的練兵場所。成吉思汗先後對西夏一共發動了六次進攻,之前已經發動了三次,可以說,西夏對蒙古人已經相當畏懼。成吉思汗在西征前,下令讓西夏派軍參與西征。但是西夏沒有答應。於是,成吉思汗又提兵,發動了對西夏的第四次進攻,攻打西夏京城中興府,夏神宗嚇得逃到西京靈州,留太子在那裡應付。太子又趕緊派使者投降。成吉思汗因忙於西征,所以才撤軍。

可以說,當時無論西夏和金國,對蒙古都是萬分的畏懼。

(勢不可擋的蒙古騎兵)

第二,就算成吉思汗率主力西征了,金國和西夏也無力與蒙古對抗。

金國的地盤,當時已經被蒙古擠壓得非常小。同時,由於金宣宗把都城南遷,不但失去了朝中大臣的支持,而且也失去了北方老百姓的支持。北方老百姓或者結寨自保,或者投降蒙古,可以說,金國基本上失去了對北方的控制。

金宣宗為了鞏固統治,把國內九個最大的地方地主武裝封為公爵,史上稱為“封建九公”。但是這九個公爵不但對於抵抗蒙古基本上沒有起到什麼作用,而且還形成地方割據勢力,金國更難控制。

西夏的情況與金國差不多,更沒有能力對抗蒙古。夏神宗不願意當亡國奴,趕緊把皇位讓位太子夏獻宗。他這一讓位,顯然就是力不從心的表現。

第三,成吉思汗雖然率主力西征花剌子模,但是留下了一個得力干將經略南方。

這一個得力干將,就是木華黎。木華黎是成吉思汗的“四傑”之一,成吉思汗先後封他為徵金大元帥、太師、國王,讓他代替自己,統領南方事務。

木華黎征戰金國多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成吉思汗西征後,他雖然兵力不是很多,但其實一直保持著對金國的碾壓,並且還能不斷地獲得金國的土地。木華黎之所以這麼成功,除了其強悍的戰鬥力外,還在於他充分利用已經投降蒙古的漢軍將領史秉直、史天倪父子及張柔等人的作用,以金制金,同時加強了對金國地方武裝的收買瓦解,比如金國“九公”之一的武仙,就被木華黎收復等。

在西夏這邊,當夏獻公準備聯合金國進攻蒙古時,木華黎迅速察覺到這個意圖,派兒子孛魯攻打,又把西夏打了回去。

(宋朝地圖)

第四,金國和西夏各懷鬼胎,忙著互相攻擊,沒有抓到有利戰機。

其實,如果這時候,西夏、金國包括南宋三方聯合起來,在蒙古國內空虛的時候,共同對付蒙古,蒙古未必是對手。但當時它們在幹嘛麼?

金國忙著去進攻南宋了。當金國被蒙古打得喘不過氣來的時候,南宋停止了對金國的歲幣。後來,蒙古西征,金國一是不服氣想報復,二是希望往南發展,因此發動了對南宋的戰爭。結果並沒有如意,南宋和金國互有勝負,金國進入了泥潭戰。這時候金國向南宋求和,南宋又不同意,使得金國一直脫不開身。當然也就沒有精力偷襲蒙古了。

西夏呢,夏獻宗倒是希望聯合金國攻打蒙古,但是,金國因為不滿西夏背叛它投降蒙古。因此,不和西夏聯合,還和他開戰。結果木華黎發現了西夏的意圖,主動出擊,西夏就再也不敢進攻了。

所以,西夏、金國就這樣,白白失去了一個自救圖強的好機會。


張生全精彩歷史



成吉思汗既然要西征,而且走那麼遠,肯定後方已做好了準備。他連年征戰,大小數十戰都是離家而行的,征討克烈部,乃蠻部,金國,西夏時,只給老營留少數兵力,而且都是忠實的戰士。成吉思汗出征時每每都傾巢而出,經過緊密的戰略部署和籌劃,不擔心他全軍覆沒,原因是他身旁大將如雲,有四狗,四傑,四子,四養子,三兄弟,還有陪侍他身旁的妃子,士兵家屬,牛羊,幾乎是一大家子遷徙,這更有讓他打勝仗的把握。


而他的大本營只是些老弱病殘,守護著他從敵方哪裡搶掠的財物,根本就沒有什麼可以讓成吉思汗致命的東西,所以成吉思汗也不會擔心金夏會抄他的老巢。蒙古是天生是馬背上民族,他們的蒙古包隨季節遷移,草場旺了就投哪,吃淨了再找豐美的,居無定所,蒙古帝國首都也一樣,成吉思汗常年在外打仗,走到哪吃到哪,很少回大斡耳朵。不像定居的農耕文明,始終把自己的老巢當做自己的根據地,老巢破了,他就完了,歷朝歷代都是這個樣,秦朝就是個典型的例子,秦始皇以為靠關中天險守住咸陽,採用郡縣制,將他的王子統統都收攏到咸陽,沒有了兵權,他們就不能擁兵自重了,自己事解決了。又收六國王親,將他們關在咸陽,國家都統一在秦始皇手裡。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身旁一個太監趙高卻抓住了他的弱點,趁他死後,利用二世皇帝獨斷專行,飛揚跋扈,殘害手無兵權的王子,朝廷外,又誘使了大規模農民起義,最終項羽劉邦攻入咸陽,大秦就此完結,而遠在邊疆的大將們可以說根本就不承認大秦的存在了。


成吉思汗恰恰和秦始皇相反,他既然能征服世界,肯定有他獨特的風俗在裡面,他的老營一直是空舍,只有母親月倫和他的妃子,在各地分設幾個斡耳朵予以統轄蒙古草原。蒙古帝國大本營直到元太宗窩闊臺在位時,才算穩定了,成了正兒八經的首都,他建起了和林城,和中原帝都不無兩樣,後來元朝滅亡,明軍首要進攻的是和林,北元肯定靠天然的遊牧優勢拖住了明軍,使明軍無從下手,明朝重大的幾次北征都效果不大,沒有徹底除患。所以,北元的這項游擊戰術肯定從他老祖輩成吉思汗哪裡學來的。


成吉思汗攻打金國之前,故意在地上扔了個金馬籠頭,讓本來選好的士兵們撿,看他們是不是忠心,可居然沒有一個敢撿。成吉思汗很高興將他們叫到身旁,予以鼓勵,有這樣路不拾遺的後方,他自然很放心遠征金國了。他的主子金國就這樣被收拾了,主臣關係顛倒了,金宣宗不顧大臣反對執意南遷開封,導致蒙古再次入侵,這一次,中都淪陷了,金朝雖然退到黃河一線,但仍不罷手投降,頑強抵抗致使南下的蒙古軍步步維艱,圍繞著山西諸城展開爭奪,不分勝負。


而這個時候成吉思汗又發動西征了,原因是中亞花剌子模的訛答剌城主殺了他五百名商團,這次出征對於成吉思汗來說是他人生中的光輝。準備想像伐金一樣傾巢而出,畢竟花剌子模是西域大國,擁有伊朗和阿富汗等地,擁兵四十萬,而成吉思汗本身連二十萬都沒有,他徵集下到十六歲上到七十的隨軍出征,就這樣還人數不夠,湊人數,可又不敢從中原調兵,原因是金朝未滅,怕由於人數少引起他們的反撲,只能調五千名工匠隨行。在中原,為了使金朝不能影響他的大後方,決議讓他最信任的萬戶木華黎充當他繼續攻金,封木華黎為國王兼太師,太行山以南符印,軍隊調遣都又木華黎節制,木華黎也不負眾望,將金軍一直死死的壓制著,更別提要攻打蒙古的老巢了。成吉思汗人數湊不夠,只得從周圍其他國家借,像阿力麻裡,西回紇,還有西夏,可這個時候西夏王看不慣了,成吉思汗西征管他什麼事,他經常受蒙古欺負,成吉思汗五次南下攻夏,讓西夏王記憶猶新,蒙古主力的西征也為他找到了藉口,二話不說,直接回絕了他的請求,還嘲諷鐵木真自以為是,有本事自己幹,幹不了就別稱汗。這可惹怒了半路上成吉思汗,想準備回師收拾這個桀驁不馴的臣子,後來被身旁大將攔住了,成吉思汗讓西夏王記住他所說的話,西征之後收拾他。


這個時候的西夏仍處在搖擺不定的狀態,即想討好金國,又想討好蒙古,可現在得罪了成吉思汗,西夏王知道是沒有好結果的,於是半路撤掉了聯合木華黎攻金的命令,木華黎眼看鳳翔城快得到手,因為西夏的撤兵,功虧一簣。木華黎自知實力不夠,從關中撤營,憂憤成疾。西夏王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視蒙古人為虎狼之邦,現在調整戰略還來得及,於是聯合金國對抗蒙古。西夏趁蒙古後方空虛,木華黎疲於攻金之戰,聯合少數金軍偷襲了蒙古大營大斡耳朵,可沒有見效,畢竟哪裡有成吉思汗的幼弟鐵木格和六公主阿剌合別姬守衛,他們倆算蒙古的幹才,哪能讓西夏得逞。西夏和金國無計可施,趁成吉思汗沒有回來之前,準備策反留守的蒙古各首領一起阻截成吉思汗大軍歸來,合起來對付成吉思汗,可同樣沒有達成目的,西夏失算了,他根本沒有想到成吉思汗後方老巢一點價值都沒有,而是把整個實力都移在西域,當聽到成吉思汗大軍吞併西域捷報後,後悔了,面對如此強大的對手,現在他只有等死了。

成吉思汗滅掉花剌子模後,整個花剌子模一分為二,成了他的兩個兒子朮赤和察合臺封地,在留有少數兵力仍在花剌子模境內平叛外,繼續擴大戰果,一方面一支遠征軍甚至一度打到歐洲。而對於這個出爾反爾的西夏國,他也算找到了時間收拾了,剛回師就滅了西夏。所以別人鍋沒被端掉,自己的鍋反而被端掉。


龍文history


我們看待問題經常會出現3個錯誤:

1,用現代人的思維去研究古人的想法,甚至是用現代人的標準去要求古人。我見過有人大罵秦始皇不實行民主自由......

2,用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去分析外國人的行為。

3,用中原農耕民族的思維去考慮周邊遊牧民族的問題。

這個問題是典型的第三類錯誤。

蒙古是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小部落就百十號人口,在無垠的草原上隨著季節遷徙。對於他們來講,打仗也就等於搬家。

昨天還看見一個問題,就是蒙古人打仗後勤補給怎麼辦。這都是一回事。出去打仗,蒙古每人都是4-5匹馬,在馬上吃,在馬上睡,渴了喝馬奶,餓了訂外賣,哦不,吃肉乾。在這馬隊的後面就是羊群,由婦女、兒童、奴隸管理。站在我們的角度看,蒙古人是騎著馬趕著羊去打仗,但站在蒙古人的角度,馬和羊就是他們的全部財產,再加上蒙古包,就是房子。別人打仗叫傾巢而出,蒙古人打仗是帶著巢而出。

為什麼金國和西夏不去端他的老巢?因為壓根就沒有老巢讓你端。

蒙古人三歲就會被綁在馬背上,5歲就得練射箭了,12、3歲就可以上陣頂一下。從12歲到死,這個時間跨度內,他們隨時都是戰士。出征還會帶上一些成年婦女,所以留下的老幼病殘會非常少,然後再零散的分佈在蒙古高原上......

要是真想端蒙古的老巢可熱鬧了,組織20萬人馬,來個草原1年生態大旅遊。反正抓兩千老太太、殘疾老頭、婦女、襁褓裡的小孩還是有希望的。

中原實行的是長子繼承製,而蒙古人實行的是幼子繼承製,小兒子繼承家業,也是這個道理。成年人出去打仗、打獵,留在家的男丁就是8、9歲的小男孩,需要他們來維持家業。父母去世,根據習慣,自然還是讓小兒子守家,年紀大的男丁你得自己出去打天下。

不過確實在蒙古崛起的路上,金是犯了重大錯誤的。

在西征之前,蒙古就攻擊了西夏。當初西夏和金有盟約,但是,在蒙古圍攻西夏都城之際,金無視西夏的求援,作壁上觀。最終導致西夏投靠蒙古,掉頭攻擊金國。在蒙古西征之際,西夏與金正玩命的打呢。

在西夏、金、宋之中,西夏的滅亡是最冤的。他本來沒出現過什麼戰略性錯誤,就是因為自身最弱小,被蒙古人相中。蒙古人禍害西夏就是要麼我打你,你服了可以,那你得聽我的命令,我的命令就是你去給我打金國。西夏當年能做的就是在被蒙古人直接消滅和向金國開戰,自己慢慢消耗到死之間選一個。


如果當初金國不犯渾,在蒙古攻擊西夏的時候,出兵救西夏,那麼歷史恐怕不會是後來這個樣子。蒙古先滅西夏後滅金,實際上在此之前,這兩國自相殘殺已經把自己的精兵猛將消耗得很嚴重了。

如果當初金能救援西夏,維護兩國盟約,保證兩國之間的友好。在成吉思汗西征之際,兩國聯手出20萬人馬,不去端老巢,而是抄一下成吉思汗的後路,跟花拉子模裡外夾擊,恐怕就不會有大元朝的誕生了。


銳視覺何老師


不說那麼多,就一點:鐵木真的老巢在哪兒?

肯定有人會說,鐵木真的部落就是他的老巢!如果真要這麼說,對也不對!

蒙古是遊牧民族,是部落形式生存發展的民族。可以說,蒙古族的部落,就像是中原大地的一個諸侯國。而一個部落首領,部落就是他的全部:資本、地位、財富、權力等。

但是,蒙古族是遊牧民族,是屬於居無定所的狀態。不像中原地區,都是固定居住!蒙古族以蒙古包為居,在草原上,人走到哪裡,蒙古包就紮在哪裡,離開時,又將蒙古包收起來帶走。

再一個,遊牧民族是走到哪裡吃到哪裡,不事生產,說白了,打仗的時候,家屬跟在軍隊後面,不會說固定再一個位置等軍隊打仗回來,因為固定停留在一個地方,只會餓死!

說白了,蒙古人到處遷徙,根本沒有固定居所,還怎麼找老巢!金和西夏就是再想端了鐵木真的老窩,那也得有老窩才可以啊!

所以,鐵木真的大帳,就是他的老巢!


志軍翔宇


先聲明:鐵木真西征期間,金國一直沒停止過對蒙古的反擊。西夏原先是臣服金國的,蒙古強大後,就臣服於蒙古,所以西夏不可能澤不敢主動去打蒙古,即使是鐵木真西征期間也是這樣。因為西夏太弱小了。

蒙古在鐵木真的帶領,已經從金國手中獨立,擺脫了金國的控制,後來還多次打的金兵節節敗退,金國也不得不遷都。

這期間金國多次派遣使者前往西夏,要求兩國聯盟,共同對付鐵木真,然而卻被西夏拒絕,因為西夏懼怕鐵木真調回頭來先打我。鐵木真也警告西夏保持中立。這些事情都是發生鐵木真西征之前。

按鐵木真的原先的計劃,他是先打算統一中國,因為做中原皇帝是他最大的夢想,然而花刺國卻多次挑戰鐵木真的權威和耐心。因此鐵木真不得不先消滅花刺國。

幹掉花刺國後鐵木真發現,西邊這些國家都是渣渣輝,都是軟骨頭,一打就趴下,根本沒什麼戰鬥力。不像中原那些國家,戰力爆表不說,還寧死不屈,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根本不好啃。

於是鐵木真暫時停止了對中原大規模的攻擊,全力往西打那些弱雞。因為蒙古軍的強大實力,迫使西夏在鐵木真西征期間只能固守本土,而不能北伐蒙古。換句話說,西夏連與金國結盟的勇氣都沒有,哪還有勇氣主動去打蒙古呢。

至於金國,在鐵木真西征後,就一直沒停止過對蒙古的反擊,然而終究是日下山河,雖取得過一些勝利,但終究還是不能扭轉總體戰局的頹勢,還是被蒙古滅了。


Emperor歷史


對於這個問題來說,主要原因就是當時的金和西夏,己經處於王朝走向滅亡和衰落的前奏,經過多年經營的金,夏,不僅積弊日深,朝內黨爭和後宮鬥爭激烈和白熱化,完全把個人利益建立在朝廷利益之上,更無朝廷剛剛建立時的帝明,巨忠,將猛的新氣象時代,而是走進了帝王昏聵,平庸,文臣貪財,文將惜命的守成時代,也正是這些因素的綜合,使這兩個朝廷因缺少"安邦濟世"的賢臣良將出雄才大略之主,因此才導致了這兩個朝廷因缺乏憂患陷入安逸享樂,江河日下,暮氣沉沉的氛圍之中,這自然是和如旭日般升起,主明,臣賢,將不惜死的蒙古所能比擬的!

而鐵本真之所以能毫無後顧之憂的大膽兩徵,也正應了中國那句古話,"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而鐵木真這個助他穩定後方,能使他放心心西征的良將,就是主持中原軍政事務的大臣木華黎!

早在1206年蒙古剛剛建立時,鐵木真就任命木華黎為左翼萬戶長,管轄大蒙古東半部的軍政事務。此後他隨鐵木真南征北戰,屢立戰功,是一位傑出的軍事統帥,這也是本華黎能對鐵木真施以重大影響的少數幾個人之一!

1217年,鐵木真全力準備西征,就將主管中原的大任交給了木華黎,他封木華黎為太師和國王,賜給他一顆金印,"子孫傳國,世世不絕!"

並對木華黎說,″大行山以北的草原,我自己管理,太行山以南,就交給你了!″

他還頒獎給木華黎一面帥旗,並告誡眾將說,"木華黎樹起這面旗幟,發號施令,就象我親臨一樣!"

鐵木真西征時帶走了蒙古鐵騎的主力,只留下一萬多旗兵給木華黎,木華黎另外抽調契丹人,女真人,和漢人組建新軍,編成一支十萬大軍。以今天的北京和山西大同為依託,不斷的向盤踞中原的金朝進攻,到1221年夏天,木華黎己經攻下了黃河以北的絕大部分地區,接著又從今山西永濟,渡過黃河,向西安進軍,1223年,木華黎病死在山西。

臨終前他對家人說,"我協助國家東征西討40餘年,沒有什麼可遺憾的,唯有汴京還沒有攻下!"

木華黎經營中原的主要功績,而是在政治上的經營管理!他接受了一些漢族將領的建議,一改過去蒙古騎兵燒殺掠奪的慣例,下令禁止濫殺和亂搶,頓時″軍事肅然,吏民大悅″,他改變過去屠城搶掠後就後徹的習慣,注意恢復農業生產,大力收服漢人地主武裝,力圖長期佔領和統治中原地區!凡歸降的地方豪強,紛紛一律就地封官,或原職不動,或授予更高官職,依舊管轄自己原有地盤。

因此,越來越多的地方豪強紛紛歸順木華黎,使蒙古在中原勢力大增,金朝原有的地方行政機構土崩瓦解,徹底的潰敗!

本華黎管理的這些中原地區,為蒙古西征提高了豐厚的財政收入和充足的兵源,進一步的增強了蒙古的實力,有力地保障了鐵木真西征的後方穩定及物資的供給!


相忘江湖71941665


金國跟西夏國都有嘗試過反擊,也摧毀了部分蒙古軍力量,據統計蒙古軍在金國與西夏國的打擊之下前後共損失了兩萬人之多,佔其三萬留守部隊的三分之二,蒙古軍主將木華黎甚至因此憂鬱而死。這是成吉思汗遷怒於西夏國並對其滅國屠城的主因。

早在成吉思汗西征以前,西夏本來是已經被成吉思汗擊敗並且臣服。成吉思汗與其結盟並約定共同攻打金國。成吉思汗派木華黎作為征伐金國的大元帥,稱木華黎國王,並給他三萬兵馬,由他統領三萬蒙古並並負責節制西夏的十萬部隊攻打金國。只是這時候,西夏國反水了。他們不樂意被蒙古國統治,也認為金國完了,西夏也完了。所以,西夏國趁著木華黎征討遼東的時候兵力空虛,發兵攻入草原,並趁著蒙古軍撤退回援的時候與金國共同夾擊蒙古軍,致使木華黎兵敗,蒙古軍傷亡慘重,損兵超過三分之二,木華黎為此憂鬱成疾並於不久後辭世。

西夏國與金國在擊敗木華黎以後也打算趁熱打鐵,準備攻入草原趁機拔除蒙古國後方。不過因為蒙古人悍勇,全民皆兵,兩國又受限於補給能力,出擊一千多里地便因為後勤跟不上不得不撤退。


優己


因為,金國北部有一個強大的人物:木華黎,太師國王!!!

經過大蒙古兀魯思與金的野狐嶺戰鬥,金國主力被消滅,隨後議和……幾年後金國南遷汴京,蒙古以違約為藉口,再次伐金,這次卻沒有退去,在金國漢人和契丹人的支持下,建立了地方政府,管理淨州(內蒙古四子王旗)以南!

所以金國和西夏在蒙古西征的時候,想打三河源頭,簡直做夢!!!

斡難河那塊遠在東北,他們飛不過去……

也就是說,在蒙古本部和金國之間,全都由這個政權管理,而太師國王這個官職,也導致後來蒙古本部與厄魯特蒙古的紛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