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佳丽三千人?不,皇帝的妃子还没有那么多

但凡提及后宫,人们往往会想到后宫佳丽三千,这个认知来源于唐代诗人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于一身“再加上影视剧等的传播,就成为了人们的普遍认知。

后宫佳丽三千人?不,皇帝的妃子还没有那么多

但三千这个数字是非常不准确的,而且也不是单指妃子,而是指后宫中除皇帝亲属外的所有女性。妃子和宫女并不能等同,妃子是帝王的妾,地位次于帝王的正妻;而宫女指君主的女仆,毫无名分。当然,从名义上来说,宫女也是帝王的女人,如果被帝王临幸,那就可以晋升为妃子。

简单来说,妃子是编制内的,有封号,被帝王确认,不同时代对妃子的人数有着不同的规定。宫女则是编制外的,历朝历代的宫女在数量上都没有限制,汉桓帝时,宫女达到六千人,晋武帝司马炎的宫女突破一万人,唐玄宗时宫女甚至达到四万人之多。

从先秦开始,对于妃子的人数、礼仪、待遇和职责等等,就有了明确规定。按照《周礼》记载;”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

后宫佳丽三千人?不,皇帝的妃子还没有那么多

显然,周王有一位王后,王后立下六宫,六宫之内有三位夫人、二十七个世妇、八十一和御妻共计一妻120妾。根据汉代郑玄注解的《周礼》,王后和妃子侍奉周王是有明确规定的,周王每半个月轮一次,可见周王的身体非常好。

妃子也不是闲着的,各自有各自的职责,”后正位宫闱,同体天王;夫人坐论妇礼;九嫔掌教四德;世妇主丧、祭、宾客;女御序于王之燕寝“,礼仪繁琐,妃子们也是挺忙的。

到了秦汉时期,君主的称号变成皇帝了,相应的,妃嫔制度也换了。皇帝的嫡妻称皇后,妾皆称夫人。后来在皇后下设八等: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

汉武帝时增加了婕妤、娙娥、傛华、充依。至汉元帝又新置了昭仪。至此汉朝妃嫔等级扩充到十四等,并且各有爵位,第一位的昭仪,位同丞相,爵比诸侯王,不过一般昭仪都是皇帝宠妃,丞相也不敢惹她们。

后宫佳丽三千人?不,皇帝的妃子还没有那么多

王莽新朝时期,追求复古,种种名目层出不穷。其罢汉朝妃嫔称号,模仿先秦时期,自创了和、嫔、美、御四等称号。和三人,嫔九人,美二十七人,御八十一人。

汉光武帝建国后,去繁为简,妃嫔称号共有四等:贵人、美人、宫人、采女。不过后来又经扩建,跟西汉制度大致相同,接下来的数百年间,也就是各个等级划分的不同,比如唐朝,有皇后之下四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二十七世妇(九位婕妤、九位美人、九位才人)和八十一御妻(二十七位宝林、二十七位御女、二十七位采女)。

到了明清时期,除了高级妃子,如皇贵妃(相当于副后),如常在这些并没有定数,要多少随皇帝的意思。

后宫佳丽三千人?不,皇帝的妃子还没有那么多

不过明朝为了防止外戚专权,禁止大臣子女入宫,也禁止大臣进贡美女,所有后宫妃嫔都选自民间普通百姓家庭。清朝则相反,后妃都是选自满蒙八旗人贵族子女,所以清朝后妃相貌比较一般,因为相比相貌,他们更注重家世门第。

至于宫女,她们唯一的机会是获得帝王的临幸,而在周礼崩溃后,帝王是可以随意宠幸任何人的,因此引起了后宫层出不穷的争宠手段,诸如晋武帝羊车巡幸,唐玄宗掷骰子赌大小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