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最穷的农村有多穷?

湖南新农苠


我见过最穷的农村,那真的穷的要命,而且是真实的,在那个农村,仅此一家才那么穷


他穷到什么地步,我现在没有真实的照片,只能叙述

他的老婆因为他穷丢下一儿一女,宁愿远嫁他乡,不再联系,不再回来了

他的房子,本来在一个大四合院子里,是过去,不知什么年代修建的那种纯全木板房,房子四周和屋中间,全是木板那种。由于土地下户,其他人都富裕起来,四合院也全部拆掉,挨着他的人,已各自建起了别墅和小洋房,剩下他唯一的一间古建筑,依然孤单地立在那里

由于年代久远,又加上过去建房一间连一间连着,很牢固,但四周拆除后,剩下他一间,摇摇欲堕,就变了形,已经呈六七度倾斜,他也害怕倒掉,四周用树杆架着支架撑着,一打狂风,大风,房子都在颤抖,他又用撑子撑着,勉强能住,这是房子

房子虽然一间,当中却隔着一个大间睡人,另一间隔着两个小间,前面做灶房,后面养猪养牛

他人还是勤快,就是富不起来,牛猪鸡鸭,他一个人全部都养有,灶房后面养的猪牛,猪牛阿的屎尿,漫了一灶屋,走到屋中间真是臭味薰人欲吐,灶头上,到处都是鸡屎,恶心极了

他养的鸭子,怕人偷,就直接养在自己床下面,鸭屎本来就臭的要命,又加上天要亮的时候,鸭子扇翅膀,那个灰尘和臭味,一般的人,会立马呕吐,而他却若无其事,酣然入睡,并不影响他的睡眠

他的衣服,穿的比工作服还脏还烂,不用洗也不用缝

他的儿子,嫌他穷,跑到外面打工,娶了老婆后,几年回一次家,害怕老婆说他家穷,在街上租一套房子,住几天后就又到外面打工

女儿女婿,每回回家,给他拾掇了一下,过后又是老样子,最后女儿女婿也懒得回来了

乡政府把他纳入第一穷名单,每年补贴,扶持他,他又什么都养有,可就是穷

乡政府几次派人做他思想工作,拿钱拿粮,让他把房子拆除,重新建一下,他就说,撑着还可以住一段时间,乡政府也拿这种穷人没有办法

这就是我见过最穷的人,连睡觉的地方都没有


隐居仙境


你见过最穷的农村有多穷?

我见过这样的穷村,是不是最穷,在我的记忆里它是的。

这是在2015年的5月份,我随乡镇干部去的一个村。。。。。。

在快进村的途中我看到了蜿蜒的山区泥土小道上清晰的轮胎痕迹告诉我前方不远处将有人居住。

这是映衬在山林浓郁的绿色中宽窄不一、高低不平、弯曲不直的,由泥土小道构成的村外
十字路口。
上完陡坡便立马进村了。
这是村里的一户人家。
这就是村子中心。
这就是村子里的富裕人家。
富裕人家里很小的电视里播放着外面红红火火的大千世界。
屋内,虽然简陋,但干净整齐的院落,表明了主人还是很勤快的。
房店里挂着镢头、锄头等干农活的家具。笼子里的小鸡是包村干部送给他们致富的产业。
另一户人家的女主人看到家里来人了,赶紧到灶房倒开水接待来人。
看着自家门前的鸡仔,老人一脸茫然。。。。
这位老人,当年55岁,他的母亲77岁,全家就娘俩。我问他你的孩子呢?他一脸苦涩的说,“我还没有结过婚呢”。……!
这个村的村支书是位女同志。她指着旁边我们路过的核桃园对我说,咱这里种苹果不行,去年栽了核桃树,今后就指望它了,我看着一米左右、一公分粗、山崖下绺绺田里的核桃树苗,心想,全村人的希望就是它?

临离村时,我看到了埝畔上几近枯死的酸枣树枝上,长着几粒饱满的嫩芽,向路人叙说着它生命的顽强。。。。。。

网友们,你看到过比这还穷的村吗?

我是凡尘观生活!

谢谢!

再见!

(图片均来自这个村的工作照)


凡尘观生活


我是日本农村出身,在伊豆半岛的某个农村,算是日本比较标准的农村吧。我家周围就是竹山,存里只有一家小卖部和加油站,若要到相对像样的地方(相当于中国的村里到县城之间的关系吧),就要开车半个小时。幸好,那里的铁道车站设在离“县城”里稍微远的郊外,就离我村里的家里近了一些,开车15分钟。

平心而论,在日本,人们一般不会从农村、农民、农业等联想到“穷”字,我出生至今这么多年,没有人对我说过,我也没有见过周围的人从贫穷的角度讨论或评论农村。我也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是农村出身而被同情过,可怜过。

回想在农村生活的少年时代,还真的只有美好的回忆。每天在有山有河的大自然环境跟朋友、弟弟们以为玩儿,而且在物质生活上也没什么困难的。毕竟是在农村里生活,没什么地方可消费,基本上是吃喝的,我记得我和弟弟,以及周围的朋友也没有向父母要所谓物质上的奢侈和欲望,每天直到天黑好好玩儿,才是向父母渴求的最大的愿望,被父母批评也是类似没有按说好的时间回家等。

当然,毕竟是农村,根据我在中国走进和考察农村的有限经验相比,日本的农村的样貌和外观实际上也差不多,村里嘛,没什么东西,生活比较单调,人们比较单纯。

最后,关于日本的农村和农民,我总结为3点吧:

一,日本的农民一般不觉得自己穷,也不被因为贫穷而被城市人、舆论等被“问题化”;

二,日本的农村一般没有那种所谓“脏乱差”的现象,它至少不是乡下、农村等特有的现象;

三,日本的农村还是有属于自己的生活秩序和文明程度,这些甚至超过城市和城市人,所以,据我观察,农村人也不羡慕城市人。


加藤嘉一


我是一个农民,因为职业的需要,常年在外走动,去过了很多乡镇,也看到了很多村庄。虽然现在多数的农村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在一些地处偏僻的地方,还是有一些村庄是比较贫穷落后的,今天把它写出来,希望能引起你的共鸣,诚请大家支持转发,让更多人看到,也许对改变该村贫穷面貌有好处。


我所看到的最穷的一个村,其户籍人口1400多人,而现在实际常驻人口仅仅只有800多人;全村留在村里的70%左右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14岁以下的儿童,其余的青壮年基本都外出打工去了。这个村的贫穷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饮食方面:在吃的方面要求不高,萝卜和白菜、土豆烧红苕的现象比比皆是。常年在该村走动,如果不是农户的特意准备,你是看不到多少人家户主动吃肉的。


2、在穿衣方面:在这个村,你不要奢望能看到穿着时装的村民,这里不会出现靓丽的风景线。你所看到的,都是农村典型的略带破旧的老式衣裳,孩子穿的,都是弟弟妹妹接着哥哥姐姐的穿,小孩偶尔能得到一套新衣服,那是比过年还高兴哟。

3、在出行方面:该村人口虽少,但地域面积较大,而且地处高寒。全村除了只有一条最近才建成的水泥主干道以外,其余的通组公路都是泥石结路,真的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啊。



4、在住房建设方面:砖混结构的建筑在这里很少很少,多数都是土墙房子,还有很少一部分木板房子,房前屋后脏乱差现象很严重。


该村的贫穷还不仅在于这些,精神面貌上也是非常贫乏,这里就不再细说了。

各位友友,相信你们当地肯定没有这样的贫困村了吧,不过,在你们当地,局部地方还存在这样贫穷的农户没有呢?


华华看三农


多穷呀?听村里老人讲,从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一年,我们村上有六百五十人,六年时间饿死了四十五人,还有一百一十人因贫穷无钱看病,而病死了!别的邻村死得更多。

搞笑的是,现在有些人一直认为那个时代非常美好,很向往。



用户创维


你见过最穷的农村有多穷?



作为一个农村工作者好多年,经常入村串巷,田间地头,也去过外省的好多农村,比如云南贵州一些偏远山区的农村,到底农村最穷的村有多穷,可以说满眼都是泪花。用古代一句描述一个家庭有多穷,而且很艺术的一句话,在这里供大家一起分享。

“三传碗,九月灯,狗弹琵琶,猪吹笙。”这句话读起来很形象,似乎是一种世外桃源,很完美的感觉,似乎很浪漫的情景,但是这是形容一个农家庭确实困难。主要说了一家三口人,只有一个碗吃饭,轮流着传着使用,九月的月亮当灯使,够饿的汪汪叫的声音像琵琶声一样,猪饿的声音叫的像吹笙一样,从这你可以明白这个农村家庭是多么困难吧。



记得见过一个村庄,居住在山半腰,交通极不便利,运输东西全部是,肩挑人扛。一个村里全部是土坯房,而且好多空闲倒塌,村里只有十来户人家,在管理种植几十亩地,但他们文化水平不高。年轻人基本都是外出打工,只有老人孩子以及妇女。

那次去调查村情,主要是为了动员这部分人,迁出大山,走向城市边缘生活,提高和改善他们的生活居住环境。其实也只有这一种办法,才能改变这些最穷的村的村民的命运,只有让他们走出那片古老的贫穷的土地,走进融入城市生活,给他们一个起步的台阶,他们一样会和我们过得一样幸福。



总之,随着国家对农村的大力扶持,以及乡村振兴计划的进一步实施,许多贫穷的农村,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好多贫穷的农村,偏远的农村,山区的农村进行了整村搬迁,为他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给他们一个脱贫致富的机会。这要感谢我们的国家,是国家没有忘记贫穷的农村。


宗元三农堂


在“云南的北极”,疲劳驾驶几乎等于空难!


在人神共居的香格里拉,德钦羊拉乡的偏远差不多是与梅里雪山的神秘齐名的。

“羊拉”藏语为牦牛的角尖,如果在地图上放大滇川藏交界处,不难发现羊拉就像两只牦牛角尖直抵芒康的腹地,历史上羊拉乡与四川的德荣县、巴塘县隔江相望,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交通死角,被称为“云南的北极”!

“人在天上走,鹰在脚下飞。”这是外界对羊拉盘山公路最生动和直接的描述,因它位于云南、四川、西藏三省区交界海拔3500米的崇山峻岭中,若不慎驾车从此地的公路上掉下去,基本上可以说是“空难”,而不是交通事故,道路的艰险程度可想而知。

德钦县是云南省地势最高、位置最北的一个县,如果从德钦自驾去羊拉乡:“车里一定得带些炸药。”

羊拉乡面积共有1080多平方公里,却只有6200多人,从北端的丁拉,到南端的南仁,民警骑马走上一个单趟,就得十天。

羊拉乡最高点为海拔5534米的察里雪山,一年只有两个季节,雨季、冬季,从前一到雨季、雪季的时候公路就出现塌方现象,进出两难。

虽然很早以前,在羊拉的高山峡谷中找到了丰富的优质铜矿蕴藏,然而,坐在金山上,过着穷日子,这是千百年来羊拉的真实写照。由于地质地貌特殊,羊拉是云南省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1999年12月30日,长达146公里的羊拉公路终于在海拔4320米德钦白马雪山的垭口接上了,进乡公路才通车。

羊拉铜矿处于青藏高原的南缘,横断山脉北端,金沙江的西侧,海拔3100—3800米之间,属高山峡谷地貌,气候恶劣,地处偏远,山体破碎,沟谷纵横,公路不通,缺电缺水,长期以来不具备开采条件。

羊拉乡阳光明媚。山高谷深,重峦叠嶂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这里迤逦的风光,无论你从什么角度拍摄,都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散落在半山腰的村落周边绿树成荫,和天际的雪山与万丈悬崖下面的金沙江畔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反差,从远处望去尤为显眼。

如今,驾车前往羊拉乡溜达一圈,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个昔日的交通死角竟然一跃而成交通的枢纽:云南德钦-四川巴塘已通车,羊拉乡甲功到西藏芒康县214线的连接点也于去年开通,甲功到香格里拉的公路也已开通,这就意味着昔日德钦的交通“口袋底”羊拉乡,而今成为通达滇川藏的交通枢纽,移民搬迁到奔子栏金沙江畔的新村鳞次栉比,这些村民看电视、洗热水澡、打篮球,种植油橄榄、玫瑰葡萄,闲时还可以采摘“黄金菌”松茸。

旅行开了我们的眼界:在“云南的北极”,我们似乎看到了未来的一切可能!


傈僳之旅


一次,上山去一个亲戚家,中午吃饭时,看到一个洗脸盆里盛了些水,便泼掉换了盆新水。这一下,可把我的亲戚心疼坏了,说:“这样可不行,太浪费了。”

原来这个村里只有一口水井,到了夏天,雨水充足的时候,水是够用的。到了冬天,尤其是春天时,井里的水就会干涸,挑水就要到几里地外的山沟里去挑。所以,他们的洗脸水是重复使用的,等到脏的不能用时,才用它来浇树用。

说到吃的,他们农闲时就用玉米粥熬土豆吃,如果是就吃的菜,就是地里种什么吃什么,从来没有买过菜。到了无奈的时候,用水现点盐也就能够湊合一顿。说起方便面火腿肠之类的,他们只说听说过,但从来没有真见过,更别说吃了。

他们的衣衫很破旧,几乎很少有不打补丁的。但针角很细密,而且也比较干净的。

问起他们为什么不外出打工挣钱时,他们的回答更是让人始料不及:我们这里的人都没有出过门,出了村就不知道天南地北了。出去打工,不把我们卖了就是好事了,还敢出去挣钱!

封闭的山村,禁锢了的思想,真的跟社会很难合拍了。穷困让他们无知,无知让他们更加穷困,这就是所谓的连锁反应吧。


民谚民俗民间故事



我见过贫困的农村基本上和图中的样子差不多,土砌的墙掉了墙皮斑驳一片,花了花打,显得是那样苍凉。一个村不到三十户,零星坐落在山谷里,只有在炊烟升起时,才有机会发现它们的存在。平时很少看见有人在路上走动,偶尔看见蠕动的黑点,得很久才能来到你的面前。说到路,其实就是一条蜿蜒曲折的布满石块的羊肠小路,一条生活补给之路。

这些外在的贫穷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贫穷是思想上的落后。这里的人缺乏竞争意识,易于满足,对于人生缺少规划,得过且过。要想改变现状,必须是思想的改变。





寂寞沙洲35444


你见过最穷的农村有多穷?

点击右上角关注,分享更多的三农问题!

现在大部分农村的生活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以前好多农村的生活条件确实很贫困,在我印象当中,我见过最穷的农村当属甘肃武威边上的一个小村庄。

记得在1999年的时候,我在甘肃武威当兵,那时候部队经常到外面去拉练、施工。有一次,我们一个班就驻扎在武威边上的一个小村庄,村庄的名字忘了!

我们住在村庄的一户老百姓家里,这家人除了两老人,还有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一共六口人,孩子最大的21岁,最小的才十来岁。

由于地处偏远,根本没有生财之道。每天我看他们就吃菜叶弄点糊糊,好像菜叶粥一样,不单是他们家,几乎整个村庄都差不多,我们有时候过意不去,也要分些馒头给他们吃。

我们有时候没事也要跟他们聊天,问他们每天吃这个哪里吃的饱,他们说反正也没多少农活干,少吃点没关系,真的好心酸!

我记忆最深的是这个村庄的生活用水。这个村庄每户人家的水都是用那种300来斤的大油桶装的,要到很远的地方用手推板车拉回来的。

一开始我们不知道,在部队里洗澡洗惯了,当时刚好是夏天,几个人在门口洗澡把他们家一桶水都洗完了,后来才听他们说:

他们拉一桶水要到二三里外的一处水井坊,而且要排队才能拉到。一桶水他们每户人家基本上要用一个星期,怎么用的呢?

洗脸水和洗澡水拿来洗衣服,洗完衣服的水拿来洗脚,洗完脚的水拿来拖地,拖完地的水拿去浇菜。而且,夏天如果没怎么出汗,有时就不洗澡。

他们那里的人由于节约用水,再加上天气干燥,风沙大,每个人都很显老,偏黑。后来,我们一有空就去帮老百姓家拉水,害的他们直夸我们,我住的那户人家还开玩笑的说把女儿介绍给我!

这就是我见过最穷的农村,你们觉得呢?

(以上是我的真实经历,欢迎大家留言互动,喜欢我的观点,请点击关注,多多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