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泥腿子”到农民“企业家”,房县这位农场主有点牛!

从“泥腿子”到农民“企业家”,房县这位农场主有点牛!

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开始了他的创业路,从“泥腿子”到创建红塔嘉禾加工;从注册嘉禾种植专业合作社到嘉禾粮油有限公司,经10余年的打拼华丽转身,成了小有名气的农民“企业家”,资产达300多万元。他就是家住房县城关镇三海村运林种植养殖家庭农场场主陈运林。

从“泥腿子”到农民“企业家”,房县这位农场主有点牛!

2015年,陈运林响应三海村党支部的号召,毅然回村创业。11月,投资100多万元房县运林种植养殖家庭农场正式在县工商局注册登记,陈运林决定以此为平台,在实现创业增收的同时,带动群众致富奔小康。家庭农场以每亩年租金400元,流转了59户农200余亩耕地,其中160余亩种植优质水稻,50余亩种植瓜果。养殖蜜蜂50箱,用于果园授粉。解决劳动就业30余人(贫困户12人),年付工资10余万元,户均增收4000元。村里贫困户李泽友民算了笔账,他去年到至今,在农场做活挣了两万多元,还拿到了土地流转租金,而在以前,辛辛苦苦种地,收成最好的时候一年也挣不到一万元。2018年运林种植养殖家庭农场被湖北省农业厅授予“示范家庭农场”荣誉称号。

从“泥腿子”到农民“企业家”,房县这位农场主有点牛!

致富不忘桑梓,作为三海村的致富引路人,陈运林深思土地流转后,农民的生活怎么办?他决定实行返聘,一部分50岁以上的“庄稼把式”仍然从事熟悉的种养殖业,农场发工资,男工每天100元,女工每天80元,解决了土地流转后的农民收入问题。春秋耕种及农忙时,他还为村里农户提供农业机械服务及送上种子、化肥等生产农资。

从“泥腿子”到农民“企业家”,房县这位农场主有点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陈运林的家庭农场乘着惠农政策东风,现在已搭成的16个大棚,除了种葡萄,还有从外地引种的蜜桃、油葵、羊肚菌、甜柿子、冬枣、冬桃等十几个品种。前几天,第一、二、三期桃子成熟,通过电商到广州、上海等沿海发达地区50余单,收入2万余元,入场采摘收入也达3万多元。农场里种的水果,都是嫁接的新品种,果实饱满多汁,味道甘甜,供应不求,预计今年产值达100余万元。他还新建200平方米的黄酒制作厂房,不仅自己做黄酒销售,还积极给其他黄酒制作小户提供销售渠道,并且还收购销售困难散户的黄酒解决他们的销售难题。因酒质好、口感独特,黄酒远销北京、广东、上海等地。看着一壶壶黄酒被游客装车带走,他心里美滋滋的。他家酿制的黄酒,年净收入已超过5万元,辐射村里10户酿制黄酒脱了贫。

从“泥腿子”到农民“企业家”,房县这位农场主有点牛!

如今,谈起陈运林,游客说他“农场范儿”,干部夸他是“好样的”,村民谈他“好心人”………谈到今后打算,陈运林信心满满地说,将着力把家庭农场打造服务功能完善的休闲场所,让游客吃着农家饭、喝着生态黄酒、摘着生态果、观着盆景、根艺、奇石、花卉……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带动贫困户就业50户以上,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为三海及周边村(社区)贫困户同步小康提供长远增收平台。

来源 | 房县新闻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