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杨贵妃喜食的荔枝,竟产于现重庆涪陵~

没有飞机火车,没有冷链运输,在唐代,岭南的荔枝要在四五天内送到关中的首都长安,品质仍要让杨贵妃点赞,几无可能。实际上在当时,巴蜀一带也是荔枝的重要产地。

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在《荔枝叹》中就有“永元荔州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之说。据《旧唐书》《新唐书》等有关史料及地方文献记载,唐玄宗为满足杨玉环的愿望,颁旨在涪州(今涪陵区)兴建荔枝园(古称妃子园),并从涪陵修建专供运输荔枝的驿道直达长安,全程1000多公里,当代人称“荔枝古道”。

原来杨贵妃喜食的荔枝,竟产于现重庆涪陵~

一骑红尘

杨贵妃嗜食荔枝。经过诗人杜牧的演绎,世人一提到杨贵妃与荔枝,总会记起他的名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从那时起,千里驰贡,博美人欢颜,成了唐玄宗滥用国器、荒弛朝政的一大表现。那么,荔枝从何而来,“走数千里”,究竟为几千里?

在唐人的心目中,杨贵妃所食荔枝来自岭南,既符合荔枝地望,其长途传贡、伤折民力的故事,又符合了时人讽谏朝政的用意。现代人也普遍认为,今天的荔枝产自岭南,自然是从岭南以飞骑送到长安。

确实,荔枝为一种典型的南方水果,现今的主产区在两广和福建,四川仅泸州合江县一带还有规模生产。但是,荔枝有一个特性——不易保存。

其实,古代北方达官贵人为了吃到新鲜的荔枝,专门开辟了从南到北专运荔枝的“荔枝道”,但从常理看,南国距长安千里之遥,再快的马也不可能在荔枝保质期内抵达。依照驿马的速度,岭南的新鲜荔枝在四五日内送抵长安,断无可能。所以,贵妃所食荔枝,应来自他处。

历史学家严耕望先生曾有意排列对比了唐人和宋人的记载,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唐人多言荔枝来自岭南,而北宋中叶以后的记载则多云荔枝来自四川涪州(今重庆涪陵区)。现在涪陵还保存有地名为“荔枝街道”和“荔枝园”。涪陵荔枝园位于现在涪陵城区西南6公里的大梁山,该园规划占地1.03万亩,荔枝园建筑以仿唐代为主,有可登高远眺的荔枝楼;有供游人观赏、凭吊的荔枝亭、荔枝碑林、贵妃祠等。

原来杨贵妃喜食的荔枝,竟产于现重庆涪陵~

唐代巴蜀之地皆产荔枝

严耕望先生搜检宋代史料时,发现《舆地纪胜》中引旧志云:“杨妃嗜生荔枝,诏驿自涪陵,由达州,取西乡,入子午谷,至长安才三日,色香俱未变。《涪州志》云,七日到长安,不同。”这一路程,约略计算,二千里上下,依唐代急驿日行五百里的极限,三至七日间到长安,尚不至荒谬。

唐宋时期,北纬31度以南的成都、重庆、宜宾、泸州、涪陵、乐山、万县和雅安等地的河谷地带均有荔枝种植的记载。其中,北纬30度以南的宜宾、泸州、乐山和涪陵四地产量最大,质量最好,此四地中,又以宜宾和泸州两地的荔枝最负盛名。杨玉环幼时曾在蜀州(现今四川重庆地区)生活过一段时间,在此期间接触到当地的荔枝,是顺其自然的事情,以至于到了后来深受隆恩,对此美味思念不已,才有了后来玄宗派人为她千里送荔枝。

荔枝的生长,需要基本的热量条件。而由历史气候研究可知,唐代是中国的一个暖期,气候比当代温暖。唐时,四川的荔枝分布,基本上就是沿着荔枝生长的北界。所以,宋代的史籍开始透露贵妃所食荔枝出自涪陵,并非违背植物种性的空穴来风。《

舆地纪胜》中提到,涪州城西十五里地方,有妃子园,植有荔枝“百余株,颗肥肉肥,唐杨妃所喜。‘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谓此”。

原来杨贵妃喜食的荔枝,竟产于现重庆涪陵~

专线速度堪比今日淘宝

要知道涪陵的荔枝如何快马送往长安,便需要先对川陕之间的地貌和交通作一了解。

历史上由关中至四川,不仅要穿越秦岭,还需穿越大巴山。穿越大巴山的通道共有三条。自西向东,依次为剑阁道、米仓道和洋巴道。洋巴道,经万源、达县,往重庆、涪陵。所以,涪州荔枝的外运,应该是走这条洋巴道北运。

初步判断,唐玄宗时的荔枝道,自今天长寿区长寿湖畔出发,大体依循S102、S202省道,沿明月山北上。至开江县讲治镇,向西绕过明月山。利用开江县新宁河,穿越七里峡山,入宣汉县。沿宣汉县州河,在达州罗江镇转入G210国道,先后穿越大巴山和秦岭,抵达关中平原。全程约1800余华里。路程途中,有着川东平行褶皱山脉和秦巴山地的阻隔,荔枝道不作强行翻越,而是巧妙地利用天然河谷,突破了这些障碍。于是《新唐书·杨贵妃传》有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可见物流速度之快。

那么,杨贵妃是如何享受特快专递荔枝的?

物流包装:竹筒封藏,专线运送,快马连续转运

距离时限:全程1000公里左右,从涪陵送到长安耗时4-5日

运输路线:荔枝采摘后自重庆市:涪陵——长寿——垫江——梁平——四川大竹——达县——宣汉——平昌——万源——通江——陕西镇巴——西乡——西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