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皇帝交办的重大案件,秦桧学学他,也许就不会留下千古骂名

同样是皇帝交办的重大案件,秦桧学学他,也许就不会留下千古骂名

汉景帝刘启曾经答应母亲窦太后,百年之后把皇位传给弟弟刘武,窦太后非常高兴。汉景帝曾在一次宴会上,当着众人说传位给刘武,皇帝可是金口玉言啊,说话算话。可当刘启话一出口,就被窦婴骂了一顿,后来越来越觉得后悔,于是他出尔反尔,先封了太子刘荣,断绝了窦太后和刘武的一条死心。

当时反对汉景帝传位给刘武的不只是窦婴一人,还有袁盎等十几位大臣。窦婴是窦太后的侄子,刘武的舅舅,刘武不敢怎么样他,可袁盎就不同了。刘武怀恨在心,寻机刺杀了袁盎等十几位议臣。

袁盎被刺的消息很快传到都城长安,汉景帝大吃一惊,后来接连不断的有人被杀,他很快想到这事是梁王刘武干的。

此事关系重大,必须找个办事可靠,信得过的人来处理,刘启思来想去,目光锁定了田叔。

同样是皇帝交办的重大案件,秦桧学学他,也许就不会留下千古骂名

田叔何许人也?在朝廷中并不十分显耀,他喜好舞剑,为人廉洁正直,侠肝义胆。田叔曾在赵王张傲那里谋职郎中,曾参加过谋杀刘邦事件。后来追查刺杀一事,刘邦召见他,经过一席谈话,觉得他是个人才,又破格录用,任汉中郡守。在汉中干了十年,现在闲置在家。

汉景帝让田叔前去调查此事,有其理由。派一个不显眼的人去办案,能进能退,事态处理可大可小,好掌控而已。

然而,田叔接到这么棘手的任务后,表现的异常平静,可内心波澜起伏。他非常清楚袁盎只是朝中一位大臣,而刘武之所以杀人的根源是景帝自己信口开河惹的祸害,刘武是窦太后的心肝宝贝,又是景帝的亲弟弟,也不知道景帝最终会处理到什么程度,如果处理不好关系,说不定自己会是另一种死法呢。

田叔左思右想,还是先趟趟水再说,于是他就去了刘武的封地梁国,该找人座谈的座谈,该开会安排的开会安排。看起来行动很紧张的样子,凶手找到了:羊胜和公孙诡

可就是找不到凶手的去向,他就回到长安给景帝汇报。景帝很生气,又加大了力量,派出使者督促田叔和梁国这里搜捕凶手。皇帝着急,田叔不急,继续按部就班办案。

梁国这边负责此案的是内吏韩安国,这个人马上能打仗,下马能做官,全城搜了一遍,他忽然明白了,没有搜到的地方只有梁王的宫殿了,说不定就藏在那里呢。于是,他就想出了妙策。

韩安国哭哭啼啼对梁王说:大王啊,我要死了,我死不要紧,就怕连累大王啊。

刘武故作镇定说:连累我?这怎么可能呢?

同样是皇帝交办的重大案件,秦桧学学他,也许就不会留下千古骂名

韩安国说:当年废太子刘荣因为在太宗庙墙外堆土,这么小的事情。景帝还把他召回来亲自质问,最后被吓死在中尉府,现在梁国出现这么严重的凶手,按理应该追究大王你的领导责任,而你现在之所以没事,主要是有你的母亲窦太后在宫中哭哭啼啼为你求情,如果太后百年之后,你还能安安稳稳在这里做梁王吗?

韩安国的一席话吓得刘武出了一身冷汗。刘武感觉事态严重,于是,二人想了一个万全之策,刘武就把藏在宫中的凶手杀死,交出了两具尸体。

消息马上传到长安,刘启束手无策,他没想到梁王用两具尸体顶了十几位朝中大臣的命。

此时,窦太后听说刘武出事了,茶饭不思,日夜哭啼。她也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种结局。现在窦太后和景帝都盼望田叔回来。一个希望田叔说刘武无罪,一个希望抓住幕后操纵者。

田叔却做出了一个神鬼都诧异的决定:把所有收集到刘武的证据全部烧掉,两手空空回来了。不得不说历史上并不太闻名的田叔做事太高明了、也太恰当了。

同样是皇帝交办的重大案件,秦桧学学他,也许就不会留下千古骂名

田叔见到景帝只凭着两片嘴来回答,景帝问道:梁王有罪吗?

答曰:死罪。

景帝问:证据呢。

答曰:烧了。

景帝问:为何?

田叔说,景帝呀,这件事你就别问了,梁王有罪按照法律执行了,可窦太后就会寻死觅活,你的日子也不好过啊。

景帝沉思良久,觉得田叔说得有道理,这件事只能这么处理了。景帝就派田叔去见窦太后,窦太后早已按奈不住问刘武那里的情况,田叔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凶手是公孙诡和羊胜,与梁王无关。

窦太后竟不住老泪横流,口里念叨:高祖不斩田叔,原来是日后等着救我儿子这条命啊。

刘武上书请求回朝面见景帝,景帝允许后,刘武回朝见到了窦太后和哥哥景帝,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团聚了,田叔得以善终。

田叔是西汉早期的一位大臣,秦桧是南宋重臣,相差一千三百年左右,假如秦桧学学田叔处理刘武的方法,岳飞与金国征战有功,把岳飞暂时革职为民,留待后用,而不是以“莫须有”的罪名置岳飞于死地,也不至于留下千古骂名,遗臭万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