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特色產業譜寫綠色扶貧新篇章

映象網南陽訊(記者 周永生 通訊員王鴻昌)渾圓飽滿的軟籽石榴、迎風招展的大櫻桃樹苗、規模壯觀的農光互補茶樹菇孵化園……初秋時節,走進淅川縣產業扶貧基地,處處呈現出蓬勃的發展生機。近年來,淅川縣立足特殊縣情,經過積極探索,確立短、中、長三線結合的產業發展思路,走出了一條水源地貧困縣產業扶貧的綠色路子。

小石榴助力鄉村大扶貧

眼下,走進河南仁和康源農業公司九重鎮萬畝軟籽石榴基地,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綠色的海洋,顆顆渾圓飽滿的軟籽石榴點綴其中,宛若一幅秀美的畫卷。

“目前,公司在九重鎮栽植軟籽石榴面積10000餘畝,已與207戶貧困群眾簽訂了入資帶貧協議,產業帶貧61戶,90餘名貧困群眾常年在基地務工。”公司負責人李年峰告訴記者。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淅川縣以產業發展為突破口,按照“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遊則遊”的思路,因地制宜、因戶施策,引導農戶發展生產、脫貧致富。

河南仁和康源農業公司按照規劃,計劃在九重鎮投資10.2億元,發展軟籽石榴種植面積2.2萬畝。該公司種植的突尼斯軟籽石榴是石榴中的高端品牌,市場售價每公斤高達20至30元。

讓當地村民靠技術吃飯,憑手藝掙錢,是該公司助力精準扶貧的重要舉措。小小的一棵石榴樹,扶貧成效顯著:土地流轉,讓群眾有了地租收入,同時,當地貧困群眾還可以在基地就近務工,賺取收入。

“我在這裡包了28畝地負責鋤草,一年收入12000元,地租5000元,再加上平時打零工的收入,每年能掙到20000餘元。”日前,張河村貧困群眾王洪才扳著指頭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伴隨著九重鎮軟籽石榴基地的發展,河南仁和康源農業公司還以“網絡眾籌委託管護,統包到戶利潤分享,物資供應屬地優先,專項補助重點突出,農旅結合帶動創業。”等方式,幫助當地貧困群眾增加收入,脫貧致富。

茶樹菇帶動群眾快致富

厚坡鎮農光互補茶樹菇孵化園位於裴崗村,孵化園建設時超前規劃,精心設計安裝了光伏發電太陽能板,為公司降低了生產成本,最大限度讓利於貧困群眾。

該孵化園依託淅川益瑞農業有限公司通過資金入股、合作種植、分散管理三種模式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

資金入股模式。貧困戶以自有資金或小額信貸資金入股茶樹菇基地,由公司採取“統一原材料採購,統一種植,統一培育、統一管理,統一收購,統一銷售”的形式經營,年終按照不低於7%的比例給予入股貧困戶分紅。

合作種植模式。貧困戶自願購買公司培育的茶樹菇菌袋,託管到茶樹菇基地,由公司進行統一管理、統一採摘、統一銷售,待茶樹菇出售後,按照合作協議給予貧困戶保底收益分成。

分散管理模式。公司將茶樹菇菌袋培育成活後按照一定的價格銷售給貧困戶,無償提供技術指導服務,貧困戶在家搭建棚架進行種植,公司負責回收產品。

“茶樹菇生長週期短,兩個月就可以出一茬,目前市場價溼菇每斤4元,幹菇每斤45元,經濟效益可觀。”談及市場銷售情況,張玉軍興奮地說。

據悉,該孵化園平時可吸納60餘名貧困群眾務工,人均月工資1500元以上,2017年以託管模式帶動90戶貧困戶種植茶樹菇。同時,該孵化園還輻射帶動周邊上集、毛堂、西簧、老城等鄉鎮1400餘戶貧困戶通過發展食用菌產業走上了致富路。

杏李圓了群眾致富夢

“今年雨水好,再加上管理到位,我的杏李園下果60餘噸,淨收入15萬元。”日前,淅川縣老城鎮黑龍泉村村民劉根太興奮地告訴記者。

劉根太原是黑龍泉村的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前些年,為了生計,他曾常年外出務工,先後挖過隧道、幹過建築、煤礦挖過煤……但每年除去孩子上學、老人看病的費用,基本攢不下錢,日子過得緊緊巴巴。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劉根太通過外出學習培訓,逐步掌握了杏李管理技術,園裡的果子一年比一年多起來,他的腰包也慢慢地鼓了起來。去年,劉根太退出貧困戶行列,光榮脫貧。

劉根太是老城鎮杏李產業帶動群眾致富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該鎮在淅川縣短中長線扶貧戰略的引領下,通過典型引路、示範帶動,大力發展杏李等特色林果產業,探索出了一條綠色扶貧的新路子。

在杏李產業發展中,老城鎮採取公司+農戶“三包一提”的發展模式,即由淅川縣水源林果公司和農戶簽訂合同,農戶提供土地並負責種植、管護,公司包苗木供應、包技術指導、包產品回收,樹木掛果後,畝產收益達到3000元,低於3000元的,差額由公司補償。種植過程中,農戶可在林下套種花生等作物,收益全歸自己所有。該鎮已在冢子坪、馬溝、黑龍泉等14個村發展杏李2.5萬畝,帶動630多戶貧困戶脫貧致富。

目前,淅川縣累計發展軟籽石榴、杏李、薄殼核桃、大櫻桃等特色扶貧產業30餘萬畝,脫貧攻堅綜合評估成效連續兩年位居省市前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