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最后一帝是如何被埋葬的,勤政的皇帝何以成为亡国之君?

崇祯皇帝朱由检,光宗第五子,1610年12月24日生;1622年封信王,1627年其兄朱由校去世,继兄位,在位17年。

明代最后一帝是如何被埋葬的,勤政的皇帝何以成为亡国之君?

崇祯皇帝在明代诸帝中是个比较恭俭和颇为勤政的皇帝,经常与大臣议事、批阅奏章到深夜;这样的皇帝何以成为亡国之君?

其一,他临国之初,魏忠贤为首的阉党还把执着朝政,在以后的时日他剿灭阉党,铲除羽翼,调整内阁,平反冤案,振兴了朝纲,但阉党给朝政带来的混乱和吏治不利已经造成地方经济匮乏,削弱了国力,国库空虚,经不起战乱和农民起义对政权的威胁。

明代最后一帝是如何被埋葬的,勤政的皇帝何以成为亡国之君?

其二他继位时内忧外患,无力打击潜在的敌对势力,东北地区,后金势力日益强大,积极扩军备战伺机入关,并已成立了清政权,彪悍善战的清军抢关夺隘,横行关外,辽东重镇已经失陷。西北地区连年干早,颗粒无收,农民起义不断,以李自成、张献忠为首的各路起义军攻城夺池,迅速发展。关外以及西北地区的两股势力,在向中央蔓延,对明王朝构成威胁。

其三,自神宗起既不理朝政不修边戊,奢靡无道,盘剥百姓,民不聊生,理下了内忧外患的伏笔,此时明朝经济已经走入低谷。继之朱长洛继位一个月,尚未有收拾残局的举动即死于非命,其兄朱由校亦是一位不务正业的昏君,宦官理政使朝政腐败,贤臣受压,政令不通,民怨甚深,更加重了明王朝的土崩瓦解,将一个烂摊子留给了崇祯。万历对朝政的疏于管理时日达四十八年,历史学家评说,明之亡不在崇祯,而毁于万历。

其四,崇祯过于急躁,并且存在心胸狭窄、喜逢迎、恶直言和用人不当、多猜疑、重诛杀等缺点,在满清大兵压境之时,听信谗言,斩杀大将,动摇了军心,使之众叛亲离,众臣逃逸,终于使他励精图治、中兴明室的愿望破灭。

明代最后一帝是如何被埋葬的,勤政的皇帝何以成为亡国之君?

1644年3月,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后,崇祯下令皇后周氏自杀,传令太子及二王乔装逃走,手持宝剑砍常平公主手臂,杀死昭仁公主后,提起朱笔,绝笔身着衣襟之上:“联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联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联也。联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联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联尸,勿伤百姓一人。”死时头发盖在脸前,光着左脚逃出故宫后门,在太监王承恩扶持下吊死在景山寿皇亭的树下。为报君尽忠,王承恩也自缢身死崇祯的身边。

李自成的农民军找到了崇祯的尸体,用门板将崇祯与周皇后的尸体抬到东华门侧,装入柳木棺内。搭盖了临时祭棚,三月二十三日重新装硷,以红漆棺殡帝;黝漆棺殡周皇后。崇祯头戴翼善冠,身着衮玉渗金袍,周后亦依制加袍带。李自成虽为农民领袖亦存宽厚广博之意,实属难能可贵。

崇祯生前拨款修建其兄陵寝的地面建筑,尚未为自己营建寿宫,农民军决定将他们葬入崇祯宠妃田贵妃墓中。

明代最后一帝是如何被埋葬的,勤政的皇帝何以成为亡国之君?

该墓位于陵区内的鹿马山前,在昭陵西南约三里的嫔妃陵墓群中。1644年3月25日,农民军顺天府官李票就崇祯帝安葬一事,责令昌平州官动用官银,尽快雇人打开田妃墓,务必在阴历四月初四那天将两位帝、后入葬。但当时昌平州库银空虚,时任昌平州吏目的赵一桂与监葬官礼部主事许作梅商议,带上工房人员冯朝锦入京禀报顺天府。经再三请示,府官指示:“着该州各铺户捐挪应用,事完再议”

赵一桂回州组织募捐,先后有十人捐银233.6两。挖开墓道时见墓隧道长十三丈五尺(约20米),宽一丈(约三米)深三丈五尺(约十二米),挖了四天四夜才见到地宫石门。打开第一道石门,见一三开间香殿。西侧两间,空中悬挂着两盏万年灯,灯油仅二、三寸深,油下都是水。内设石香案一座,上面摆满祭品,两边列绸缎轧制侍从宫人。大红木箱数个,储放田贵妃生前所用衣服、器物。东间设有石寝床,上铺栽绒毡,床上迭放着被、褥,形质为一面锦绣,一面用布缝合而成。金银器皿均以铅和铜冒充。试想,一个宠妃陈设如此寒酸,恐有多种原因,推测一,宦官勾结内臣贪污作弊,以假乱真去繁从简。推测二,国库空虚,内忧外患,崇祯无暇顾及爱妃从葬之事。

打开第二道石门,一间九开间的大殿呈现在面前,里面有一个巨大的石棺床,上而孤零零的停放着田妃的棺椁,一股潮气迎面扑来,就像是田贵妃的幽灵在迎接崇祯的到来。

明代最后一帝是如何被埋葬的,勤政的皇帝何以成为亡国之君?

申时,帝后的棺木运到。先停放在临时搭建的灵棚内,在棺前陈设好猪、羊、金银纸扎等供品,众人举哀祭奠。人群中有明朝皇亲国戚,宫中的遗老遗少以及李自成派来的官员等。仪式简短举行后,开始下葬。安奉棺木时,先将田妃的椁打开,将田妃棺抬出置于右侧,次将周皇后棺置于棺床的左侧,最后将崇祯帝棺放在田妃椁内,居于石床正中。棺前各置香案祭器,点燃万年灯,关闭石门,将隧道填平夯实。两天后,赵一桂又从附近村庄拨夫百名,将原墓冢加厚加高,并在四周加筑了五尺高的围墙。至此,这位亡国天子就被草草的埋在了爱妃的墓中,更名为思陵。

清朝入关后,顺治帝指令增设了地面建筑,在陵墓前盖享殿三间,并修筑了陵门,乾隆年间又予拨款,改享殿三间为五间,改陵门一间为三间,并修筑了宝城和城台,将碑亭改建于城台上成为明楼;并增设了石五供。使其初具皇陵的格局。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崇祯墓被土匪盗掘,是明皇陵中仅被盗掘的陵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