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美團、餓了麼決戰無錫,外賣三國殺究竟誰能笑到最後?

滴滴、美團、餓了麼決戰無錫,外賣三國殺究竟誰能笑到最後?

最近一段時間,互聯網產業的江湖可以說絕不太平,在網約車行業,滴滴和美團開始了兩強爭霸;在外賣產業,滴滴、美團、餓了麼在無錫三國爭雄。整個互聯網行業可謂硝煙四起。根據每日經濟新聞的報道,4月1日,滴滴外賣在無錫正式上線試運營,憑藉首單立減20元的優惠力度迅速“搶佔”當地外賣市場。據滴滴方面稱,在運營8天后,4月9日訂單33.4萬份,成為無錫市場份額第一的外賣平臺。

4月10日,滴滴曾發佈致謝信稱,外賣是滴滴在創造用戶價值上的一次嘗試。這次取得了意料之外的成績,驗證了市場旺盛的需求、滴滴出行用戶和外賣用戶的高度重合,以及在產品技術上的深厚積累和協同效應。

隨即,美團外賣便發佈了一張海報,上面寫著“你又不是個演員,別設計那些‘第一’的情節,沒意見,我只想看看你怎麼圓”,並稱,美團外賣一直穩居第一。美團還指出,滴滴在試運營階段便存在刷單行為,為了美化數據有意放鬆平臺監管,甚至引發了自家騎手集體刷單亂象。

今天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到外賣產業上來,來分析分析這場在無錫的三國大戰究竟誰能笑到最後?

一、滴滴為啥要送外賣?

其實問這個問題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說,你這個問題問的真幼稚?美團在上海做網約車,你就不帶滴滴抄美團的後路做外賣嗎?事情真的是這麼簡單嗎?實則非也,網上甚至有接近雙方的人士說,滴滴的程維感嘆,那天中午王興還在和自己一起吃午飯,問題誰都沒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對方。

無論這個說法是否是真實的,我們都要關注一點,這就是滴滴和美團的雙方佈局肯定是早已有之的,絕對不可能是一方做打車,另一方就反制做外賣這麼簡單,今天我們先不說打車的問題,我們就說外賣,為啥一個做網約車的企業要做外賣呢?

這就要從網約車的起源開始說了,眾所周知,世界網約車之父是Uber的創始人卡蘭尼克,卡蘭尼克在推出網約車共享經濟之後一直在引導著全世界共享經濟的發展方向,卡蘭尼克發現在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由於人工成本極為高昂,如果想要形成類似於中國的外賣產業結構實在是較為困難,於是卡蘭尼克就藉助Uber的共享經濟優勢,通過Uber的網絡和車輛,形成了自己的外賣業務,開創了網約車企業送外賣的先河。

因為,在網約車行業中,利用網約車的網絡,將外賣訂單配發給正好向某個方向或者路線的車輛,由於外賣訂單體積小(相比於乘客),一個車輛可以送多份外賣,其利潤水平甚至會高於網約車,這也因此成為了網約車企業實現多元化收入的重要途徑。

作為Uber的中國跟隨者,甚至於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滴滴,自然不會放棄已經比較成熟的網約車商業模式,所以滴滴進入外賣市場是世界網約車產業的一個共同趨勢使然。當然,和美國的網約車外賣業務來對比,滴滴在無錫的有些不太像,和美國的汽車外賣不同,滴滴的外賣和中國現有的外賣市場參與方美團和餓了麼的模式基本一致,都是招募外賣騎手來送外賣,這一點需要大家關注。

二、外賣產業靠打價格戰真的有效嗎?

最近一段時間,在無錫可以說是一片低價的海洋,吃份炸雞1分錢,喝杯奶茶2.7元,一斤板栗2.5元,諸如這樣價格低到塵埃裡的外賣訂單,這幾天在無錫市場層出不窮。這種價格戰的玩法說實在太像滴滴當年的所作所為了,當年滴滴才推出打車業務的時候,滴滴、快的、易到、優步等等巨頭林立,於是滴滴就是硬靠價格戰實現了業務的突破,不僅合併了快的,收購了優步,實現了自己在網約車產業的絕對控制權,直到最近美團打車的出現才讓滴滴在網約車的壟斷地位出現了一些動搖。

滴滴、美團、餓了麼決戰無錫,外賣三國殺究竟誰能笑到最後?

現在的無錫就是當年的網約車市場,滴滴依然採用的是自己的價格戰思路,通過高額海量補貼近乎傾銷式的進入市場,根據《每日經濟新聞》的報道,由於三家的補貼戰,無錫已經呈現全城點外賣的盛況,很多無錫市民選擇通過外賣解決自己的一日三餐,由於訂單太多,無錫當地的外賣小哥明顯有些力不從心,於是蘇州、常州很多地方的外賣小哥也紛紛趕到無錫支援,據說如果接單較多的情況下,一天能夠收入超過2000元,一千多元都是平均數字。

誠然,外賣小哥和民眾是獲得了好處,但是我們看待問題恐怕不能這麼短視,4月11日,無錫工商局召開緊急行政約談會,約談美團、滴滴和餓了麼三家外賣運營商。無錫市工商局要求:立即停止實施涉嫌不正常競爭和壟斷的違法行為,防止損害後果的繼續擴大。積極主動協助和配合執法部門開展相關的執法檢查,並迅速對經營行為開展自查自糾,主動糾正其他可能影響市場經營秩序的行為。

這就是對於產業來說,雖然各家平臺的高額度補貼可以讓消費者獲得短期的切實好處,但是這種類似於傾銷的行為有可能徹底顛覆原先已經形成的產業生態,就像滴滴不可能長久補貼網約車一樣,滴滴在取得了網約車的壟斷地位之後,就立刻選擇了漲價,搶佔市場份額是一個短期的行為,可以通過補貼的方式實現業務的快速發展,但是一旦取得了市場支配地位之後,企業必然會降低補貼甚至提升價格,從長遠的角度來說,任何一家企業企圖利用補貼獲得市場壟斷地位的行為都是不利於產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對於一個產業來說只有讓其處於一個自由競爭的狀態,才能真正保證消費者的長期利益。所以,任何以價格戰的形式實現壟斷的,其實誰都不會真正笑到最後。

當然,對於滴滴、美團這樣的互聯網巨頭其實大家都不是隻盯著一個產業,現在各家互聯網獨角獸都開始向生活服務平臺轉變,在搶佔消費者的注意力,希望可以涵蓋消費者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滴滴在做好了網約車之後向外賣延伸,美團也進入打車領域,其實核心都是在於對生活服務方方面面的全部佈局,就像美團不僅做了打車,還收購了摩拜,未來一定是全平臺的企業類型,企業的競爭不再是一個領域內部的競爭,有可能是所有領域的爭奪。

這也有可能出現的情況就像當今的移動支付市場一樣,企業通過一些高流量行業獲得用戶粘性和用戶活躍,通過其他行業賺錢,例如支付寶就是利用移動支付取得入口,獲得高粘性用戶,利用餘額寶、理財產品、花唄、借唄等實現盈利。

所以,未來這場外賣大戰究竟會走向何方,還是需要我們拭目以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