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了麼、美團火拼新戰場

外賣,已經進入一個新的戰場!


20%~22%的外賣平臺佣金抽成比例,正不斷逼近危險紅線——疫情期間,多地餐飲商戶提出抗議。隨後,餓了麼啟動3%~5%的降佣金新政,美團尚未作出反應。


顯然,餓了麼選在此時降佣金,是為了爭奪人心,同時,此舉也預示著外賣平臺的各種角力暗潮洶湧。


在曠日持久的規模、流量戰之後,今年,餓了麼是否有望將外賣平臺競爭引向一個新賽道?


美團:靠規模戰跑馬圈地


外賣戰爭,最初是從美團的追擊開始。


從團購市場轉戰而來的美團,是本地生活領域的老兵,規模化的打法,讓它迅速從團購領域跨界進入外賣市場。


根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12年,國內團購網站中,聚划算和美團網分別位列市場第一和第二名,合計佔據市場份額超過60%。


2013年,美團立項測試外賣項目。通過小規模測試,王興看到用戶一週三次點外賣的高復購率,由此,決定進軍外賣市場。


這一年,餓了麼已經在全國8個城市開通了外賣業務,同時完成了包括經緯中國、紅杉資本在內的兩輪融資,第二輪融資總額在2500萬美元左右。


當時,張旭豪在思考如何讓外賣從學生客群走向白領客群。而王興的首輪目標是拿下200個城市。


“當時我們只停留在做存量市場,美團培養了市場,把一個沒市場的地方給做了起來。”在日後覆盤時,張旭豪談起與美團的競爭時這樣說。


彼時的美團勢頭兇猛,迅速進入多個不被張旭豪看好的市場,由此引發了一場全新的規模擴張戰。


資料顯示,2013年末,餓了麼公司規模從200人增加到2000人,業務量從10萬單遞增到100萬單。張旭豪更是在代理商會議上拍著桌子說:“不要管成本!只要市場份額!”


2014年,美團外賣進入全國200個城市。


後來有人總結,美團這種強大的執行力,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千團大戰”中累積的作戰經驗。


出身阿里“中供鐵軍”的幹嘉偉,在美團內部培養了一支強有力的地推團隊,並將這樣的經驗快速複製給新進入的團隊成員。內部流傳著他用一年時間,將美團團購市場規模從10%提升到18%的戰績。


餓了麼、美團火拼新戰場


團購大戰中累積的堂食商戶資源,幫助美團在短時間內打開了外賣市場。這些是餓了麼不具備的。


而外賣市場初期的“圈地”速度,直接決定了雙方投入的成本。據當時美團外賣負責人沈鵬回憶,一個城市若餓了麼搶先佔領,美團再進入的獲客成本就是餓了麼的3倍。若美團先進入,餓了麼的獲客成本也非常高。


當張旭豪還停留在守住一二三線城市的市場時,美團已經在更多下沉市場跑馬圈地,不斷抬高外賣市場的佔領成本。


2015年,美團點評,糯米等團購網站陸續宣佈去團購化,正式向O2O綜合服務商轉型。美團外賣與餓了麼之間的跑馬圈地由此進入真金白銀的較量。


2015年1月,餓了麼獲得中信產業基金、騰訊、京東、紅杉資本、大眾點評3.5億美元E輪投資。據傳,在拿到這筆投資前,餓了麼的賬上現金僅能支撐1~2個星期。同一時間,美團獲得D輪7億美元融資。


在大規模融資背後,是比融資更快的燒錢補貼大戰。2015年年末,餓了麼創下全國300個城市日交易額突破1億元的行業新高。


隨即,美團迅速發起了“春節進攻戰”,加大補貼力度,擴大騎手規模,搶走了百度外賣的市場份額,將競爭矛頭直接指向餓了麼。


美團與餓了麼的補貼大戰持續了三年,2017年,餓了麼市場份額開始下滑。據Trustdata的數據顯示,2017年美團外賣份額佔46.1%,餓了麼佔39.5%,百度外賣佔6.4%。


阿里挖掘美團忽略的新賽道


2018年,外賣競爭變了。


上半年,餓了麼被阿里巴巴聯合螞蟻金服以95億美元全資收購。下半年,美團正式在香港上市,市場估值高達4000億港元。


當時,美團外賣與餓了麼的市場份額已經接近6:4。


阿里入駐餓了麼之後,一邊投入幾十億補貼搶奪市場,一邊則在悄然部署另一個戰場。


在完成收購5個月後,餓了麼新任CEO王磊在首次公開亮相時給出的一個說法是,“餓了麼要做的是幫助本地生活企業做數字化升級,這才剛剛開始,絕對沒到上市變現的階段”。


這不僅明確了餓了麼的新定位,而且也在另一個戰場,向美團發出戰帖——外賣戰爭從用戶端延伸到商戶端。


說起餐飲數字化業務,美團早在2年前悄然佈局。


2016年5月,美團推出收銀系統“美團小白盒”,初次涉足餐飲商戶的數字化。


一年後,美團切斷了原合作伙伴 “二維火”(餐廳Saas服務商)的接口授權,迫使餐飲商戶在美團與二維火之間二選一,因為不正當競爭,美團被二維火告上法庭。


“美團的價格比其他收銀系統的更低,以致中小收銀系統企業只能跟著打價格戰,因此倒了一批。”一位餐飲連鎖集團的技術部負責人告訴零售君。


餐飲SaaS系統,作為餐飲業全鏈路數字化的核心,包括點餐、收銀POS,後端供應鏈進銷存、後臺運營與營銷、會員管理等環節。長期來看,提高餐廳數字化,有助於提升餐廳運轉效率,降低運營成本。


但有數據統計,國內餐飲數字化程度依然很低,覆蓋率僅10%。


在幾年前,這個領域的玩家有美味不用等、雅座、客如雲、二維火等企業,集中於掃碼點餐功能。由於業務單一,這個市場很快陷入了由美團這樣的巨頭打響的價格戰——在這背後,美團遵循的依然是規模化的打法。


隨後,阿里陸續投資二維火、美味不用等、雅座,一直到2019年全資收購餐飲數字化中臺客如雲。而美團也沒有閒著,陸續收購了奧琦瑋、屏芯科技,投資天財商龍。由此拉開了餐飲數字化新的階段——巨頭間的相互廝殺。


餓了麼、美團火拼新戰場


彼時,阿里旗下的本地生活服務業務“口碑”的規模難與美團抗衡。新競爭儲備一直潛在暗處。


一直到2018年11月,阿里收購餓了麼,成立全新的本地生活服務公司,推出“新服務”戰略,正式提出為商戶提供數智中臺,連接阿里本地生活服務體系。


此刻的阿里的系列收購所做的戰略準備正式浮出水面——客如雲便是阿里提到的數智中臺。


公開數據顯示,客如雲覆蓋全國201個城市50萬家餐飲門店,覆蓋收銀POS、點餐、出單、桌位管理等、在線預定、排位、外賣、雲後臺、會員雲營銷、雲供應鏈等SaaS板塊。餐飲全鏈路佈局相對成熟。


外賣平臺從爭奪流量紅利轉向挖掘數字化紅利。

2018年年中,美團再次加大了POS機大戰,通過大規模補貼搶佔餐飲商戶市場。餓了麼也從2018年年末,加大力度向三四線城市餐飲市場,輸出餐飲數字化操作系統。


“進入阿里體系後,阿里可以與支付寶、網商銀行,淘寶直播等組合,形成新的業務餐廳數字化完整鏈路體系。”在分析人士看來,在這場B端商戶的爭奪戰中,阿里的全體系支撐對戰的是美團全體系,在本地生活領域,勝負難測。


客如雲創始人對餐飲數字化市場的拓展,曾表達過這樣一個觀點:


市場對新技術的接受度有一個規律,前3年新技術進入市場後滲透率在10%以下,之後緩慢增長,當超過10%後,會進入加速期;隨後有望在2~3年內超過80%,再緩慢增長到100%。所以滲透率超過10%時就是拐點,當時預判B端智能化的拐點是在2018年。


外賣平臺新戰場:

誰先啃下“硬骨頭”


這一次,不打規模戰,美團要如何應戰?


根據美團2019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美團抽取佣金收入為154.3億元,同比增長39%;


第三季度,美團抽取佣金的比例再次上漲,高達185.74億元,比第二季度增長31.44億元。逐年上漲的佣金依然是目前美團的主要營收來源。


對於一家活躍商戶達到590萬,日訂單量超過3000萬單的平臺而言,抽傭顯然不應該再是唯一的變現方式。


在2012年,有媒體爆出,美團點評合併後,對婚紗、餐飲、按摩、足療、KTV、美甲、理髮、會所、健身等行業的商戶提出每年5000元~20000元不等的上架費,同時團購抽成比例從合併前的1%~6%提升至10%~15%,部分團購抽成比例從12%~15%提升至15%~18%。


美團通過補貼提升市場規模,再到提高佣金,壓低商戶利潤的商業模式,已在2015年逐漸退出本地生活舞臺。


對於美團而言,轉型勢在必行。美團進入SasS領域早於餓了麼,但在營收上卻沒有更顯著的體現,這說明在B端競爭中,光靠價格戰和規模化,絕對不是最有效的戰術。


前不久,餓了麼高調提出降傭新政,或許會加速今年外賣平臺的主戰場轉移。


“對於商戶而言,接觸用戶的除了餓了麼外賣平臺這個入口,還有淘寶,商戶可以在淘寶上出售餐館的優惠券;高德地圖上會顯示附近商戶的推送入口;甚至優酷視頻上也可以看到同類餐品的推送……”


一位參加餓了麼商家大會的餐飲商戶對於餓了麼的多渠道入口,表現出了好奇,並且願意嘗試。當然,更吸引他的主要原因還是餓了麼降低佣金的做法。


2019年,大批互聯網企業宣佈從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轉型,對於這樣的轉型,馬化騰曾有過一個形象的比喻:原來做遊戲,就是躺著賺錢,現在做產業互聯網,就是做髒活、苦活。


如今,餓了麼、美團外賣或許也將加入幹髒活、苦活的行列——去啃商家,尤其是中小商家們的“硬骨頭”,通過推動餐飲數字化,打造以外賣平臺為中心的本地生活數字化服務的新護城河——作為一項長久的系統工程,誰能佔領市場,誰就能跑贏餐飲行業的下半場


餓了麼、美團火拼新戰場


王磊曾公開表示:“本地生活是阿里非常重要的流量入口,即時配送對阿里新零售來說是核心基礎設施,本地生活高頻支付場景能支撐阿里的金融業務——總之,外賣業務積累的流量和配送能力拓展到其他業務。”


在這場較量中,阿里用一年多時間,率先打通了各獨立業務體系的後臺數據,2019年阿里88VIP會員首次將餓了麼納入會員權益體系,是首次試水。


今年,將繼續升級,推動商戶在餓了麼之外的阿里生態尋找更多流量,這其中的基礎正是各家餐飲企業建立起的數字化中臺。


在生態上,美團已經將餐飲外賣和到店業務獲得的客流,引至酒店預定、旅遊門票、打車出行等業務,讓企業在更大的生活服務領域共享外賣平臺的入口。


接下來,更多想象空間來自美團背後的騰訊。在2018年下半年,美團和騰訊視頻發佈聯合會員,為平臺引流40萬付費會員。接下來,雙方還有怎樣的合作空間?


在本地生活這場大戰中,業務邊界的拓展和協同效應能力的建立非常重要。


餓了麼與美團的競爭已進入了全新的持久戰——競爭核心不侷限於爭奪外賣這個高頻領域的市場份額,更重要的是拓展業務邊界,利用業務協同,在大生活服務領域建立市場份額優勢,創造更大的價值。


“在任何高頻需求的領域,都很難通過單一追求市場的壟斷獲得最大的價值,對企業的考驗是如何構建業務的橫向拓展能力和更高的協同效益,從而創造更大價值。”互聯網分析人士張鵬說。


由此看來,餓了麼與美團,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